小米發布「松果」 雷軍:這不是一個PPT晶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京報快訊(記者劉素宏)2月28日,小米推出自主研發智慧型手機晶片松果,這標誌小米成為繼華為之後,第二家擁有自主研發處理器能力的中國智慧型手機公司。

在小米推出晶片之前,全球範圍內只有華為、三星、蘋果三家公司同時做晶片和手機。

2014年10月16日,小米靜悄悄開了全資子公司松果科技,甚至沒有開業慶典。

歷時28個月,實現量產,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調侃說,「這不是一個PPT晶片」。

他透露,小米兩年前打算做晶片時,他向不少行業人士請教,不少人告訴他晶片行業至少要10億人民幣起跑,預計要投入10億美元,要花10年時間才有結果。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面臨很多不可知的風險。

雷軍昨天曾發微博表示「我們知道做晶片『九死一生』」,今天的發布會上他回應稱,「當時大家心裡都七上八下,不過我做好了干十年時間的準備,不知道衝出去是死是活」。

雷軍在發布會現場回憶了松果晶片的研發過程。

2015年7月26日,不到一年的松果完成晶片硬體設計,第一次流片(即「試生產」,供測試用);9月19日,晶片樣品回片;9月24日凌晨,松果晶片第一次撥通電話,意味著幾乎所有關鍵模塊已經調通了;9月26日凌晨,松果晶片的手機通過點亮螢幕測試。

雷軍說,「在那一天晚上,我心澎湃。

據悉,小米今日也推出了搭載松果晶片的首款智慧型手機小米5C,本周五(3月3日)首發。

作為一家starup,小米也遭遇成長的煩惱。

根據IDC今年2月發布的2016年智能機出貨量數據,小米被擠出前五。

在手機紅海競爭中,從華為手機崛起的歷程看,一大關鍵因素就是海思麒麟晶片。

如今小米推出松果晶片,能否幫助小米占領市場,仍需時間檢驗。

校對:陸愛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小米到松果,雷軍系難有行業標杆

雷軍這樣心思縝密習慣總結的人,肯定已經做過無數次復盤。但把時間撥回兩年前,2015年1月發布小米Note時,就算再有憂患意識,雷軍可能也不會預測到小米手機出貨在國內市場被擠出前三,當時他可是喊出...

雷軍:做晶片最難的兩個時刻

2月最後一天,國家會議中心內,依然是「藍色襯衫+牛仔褲」裝扮的雷軍公布了小米史上研發周期最長的一款產品——自主晶片澎湃S1。「這不是一個PPT晶片,因為我們已經量產了。」雷軍捏起一枚指甲大小的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