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最強備胎亮相,120億美元,台積電能否換來供應華為通行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為備胎看來要繼續不斷的開啟轉正大門了。

日前,隨著美國商務部發出將更加嚴格限制華為晶片的消息,華為再次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

美國不僅要限制華為獲取晶片的途徑,而且還要限制華為使用來自美國的技術生產相關供應鏈的上晶片。

來自媒體的消息顯示,此次美國通過修改其《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使得使用到美國技術或設備設計製作的晶片出售給華為時,必須得到美國的許可,而這個限制範圍不僅在美國國內,美國以外的廠商也都包括在內。



隨著美國商務部「大棒」的落下,華為採購美國晶片的途徑將受到更大的影響。

眾所周知,隨著去年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限制華為與美國公司合作以來,華為的備胎計劃已經全面開始啟動。

經過將近一年時間以來,華為已經基本實現了「去美國化」零配件的目標。

前段時間,任正非在接受媒體時表示,我們現在已經完全可以不再使用來自美國的晶片。

但任正非同時認為,華為不可能從供應鏈中完全刪除美國晶片,因為美國公司也必須生存。



隨著今年華為P40智慧型手機的發布,來自國外拆解公司拆解後發現,華為P40零配件國產化比例已經得到大幅度提高,其他關鍵配件也來自日、韓、歐洲等地,來自美國的零配件僅剩下來自高通等幾家廠商的射頻前端模塊。

而在5G基站等的製造中,華為甚至在去年就已經實現了去美國化配件生產,而且性能和質量並不輸於有美國零配件的5G基站。

美國商務部左手舉起「大棒」的同時,右手卻表決通過一項延長華為臨時許可90天的決定。

而這個決定正應了任正非的「預言」,因為美國公司也必須生存。

在如今這個全球產業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缺失任意一環,產業鏈都將會出重大問題。

而美國商務部給華為再次延期90天的決定,也讓華為鏈上的某些美國公司可以與華為合作經營,儘可能減少損失。



但是,面對在「大棒」中通過的臨進許可,人們對於台積電能否繼續向華為提供晶片,也充滿了擔憂。

雖然此前台積電錶示不會斷供華為,但隨著美國宣布的新封禁令,隨著台積電宣布將在美國投資120億美元建立一座最先進晶圓廠,讓華為晶片未來走向充滿了不確定性。

台積電120億美元的巨額投資,究竟是買了一張對華為供應的通行證,還是買了一張斷供華為的封鎖令?

眾所周知,台積電是華為最為重要的合作夥伴。

尤其近年來隨著華為麒麟晶片的成功,台積電更成為華為麒麟能夠和高通驍龍和蘋果A系列並稱三大移動處理器晶片最大的後盾。

台積電擁有著全球最先進的晶圓晶片製程工藝,蘋果和高通的晶片均來自台積電技術,而且今年正是台積電7納米工藝製程向5納米過度的關鍵階段,即將亮相的蘋果A14高通的驍龍875系列將全部採用5納米工藝,如果台積電一旦受困於美國技術無法向華為提供晶片,很可能會影響華為5納米及更先進的晶片發展進程,而計劃今年秋季亮相的麒麟1000晶片系列,更決定著華為能否繼續和高通、蘋果一較高下,更決定著華為Mate40系列能否繼續抗衡iPhone 12的關鍵所在。



面對晶片供應的不確性,來自我國晶圓廠中芯國際則成為關鍵角色。

為了應對不可預知的風險,華為與中芯國際已經合作生產出了14納米工藝製程的麒麟710A處理器。

雖然工藝製程還不能和台積電相比,但隨著中芯國際投資和研發力度的不斷加大,更先進的工藝製程指日可待。

如果台積電一旦斷供,中芯國際將成為華為晶片最強大的備胎。



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

只有強大自身實力,才不會受制於人,才會成為更強的英雄。

面對美國全面的封鎖,華為的備胎計劃還將不斷擴充。

正如余承東所言,在極端的外部環境與壓力下,華為要重建賽道,重啟長征。

點讚關注,新鮮科技,原創作品,歡迎評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其實,華為早在1991就開始自己的研發晶片,這或許就是華為能成功的原因吧!同時也體現出了任正非的高瞻遠矚,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受到美國禁令的影響谷歌、ARM和高通都停止了與華為的合作,這也直接導...

國產芯給力!麒麟980有驚喜來襲!

近年來華為的發展變化非常大,除了手機業務,華為海思麒麟處理器可謂是發展迅猛,和高通以及三星旗艦處理器之間的性能差距越來越小。根據可靠消息了解,麒麟980處理器正式量產,成為首批量產7nm工藝的處理器。

台積電助力,兩天後,華為將再次超越高通

患難之際見真情。可以說,就在華為看似「危機四伏」的關鍵時刻,台積電挺身而出,力挺華為。可以說,正是因為有台積電堅強的支持,才使得華為在晶片方面,尤其是華為手機賴以生存的麒麟系列晶片才得以處在安全...

台積電又和華為鬧掰?其實華為早有準備

根據相關媒體報導,台積電目前正在評估旗下7nm、14nm等製程對華為供貨的後續可能。根據此前美國的要求,台積電旗下納米製程技術中「來自美國技術」的標準只要達到了25%,就必須遵守美國方面的規定,...

華為的「備胎」

這是中國一家科技公司的至暗時刻,也是中國科技史上的一段悲壯長征,更是中國科技自立的關鍵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