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公司CEO:摩爾定律已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英偉達公司CEO黃仁勛終於說出了人們憋在心中許久的結論——摩爾定律已死,而這一論斷亦使其成為首位作此評價的主流半導體廠商掌門人。

摩爾定律得名自英特爾公司創始人Gordon Moore(戈登-摩爾)。

根據他在1965年對於技術發展的觀察,電晶體體積正不斷縮小,因此每年晶片製造商都能夠在同等晶片面積之內容納兩倍於上一年的電晶體數量。

而到1975年,這一速度下降為每兩年實現一次倍增。

黃仁勛本屆於台北舉辦的Computex大會上告訴我們,目前每一代晶片製造技術的主要推動力已經集中於大規模架構調整以及增加通道傳輸能力,但這些方案目前並無法繼續保持每年50%的電晶體密度提升要求。

順帶一提,作為年度盛會,Computex大會每年都吸引到大批記者與分析師前往現場。

黃仁勛解釋稱,「微處理器已經不再像以往那樣立足性能水平進行擴展——這意味著摩爾定律已經宣告終結。

半導體的物理學性質阻礙著我們進一步採取等比例縮放定律實現性能提升。

英偉達公司CEO黃仁勛在本屆台北Computex大會上指出,半導體技術與微處理器性能之間開始出現差距。

登納德縮放,亦被稱為等比例縮放定律(簡稱MOSFET),源自羅伯特-登納德(Robert H. Dennard)於1974年發表之論文。

從基本概念上,這一定律是指隨著電晶體功的體積逐步降低,其功率密度則保持不變,意味著功率水平與晶片面積成正比。

摩爾定律與登納德定律回報率降低使得半導體行業進入發展中的成熟階段,目前只有少數晶片製造商能夠承受推動製程技術升級所需要的數十億美元投資。

到當下為止,只有少數晶片設計人員能夠立足16納米與14納米製造具有實用性價值的晶片產品。

這意味著兩大定律作為設計規則的作用越來越模糊。

技術發展的停滯也使得晶片行業近年來出現大規模合併風潮,相關兼并與收購活動投入達數十億美元。

英偉達公司CEO黃仁勛預測,GPU計算將取得進一步發展。

儘管如此,但黃仁勛提出了半導體行業的另一種發展方向,即圖形處理器。

英偉達公司預計其產品將在未來幾年內持續發展。

黃仁勛解釋稱,深度學習方案將利用英偉達旗下全新架構GPU的處理能力作為主要依託,而這亦將使得該公司在人工智慧、電腦遊戲業務等領域繼續占據主導地位。

目前,半導體行業正在積極探索摩爾定律之外的一些潛在發展途徑。

部分新興中國晶片製造商正在全面推動矽絕緣體FD-SOI技術的發展。

另一些廠商則擺脫平面設計的束縛,考慮將三維晶片作為實現性能提升的可行方式。

瑞信信貸公司分析師Randy Abrams在本屆台北Computex大會上表示,英偉達公司全力投身人工智慧領域以促進晶片行業發展的作法確實值得肯定。

英偉達公司強調稱,其Volta GPU採用12納米製程以打造出一款815毫米晶片,其面積達成iPhone處理器的7倍。

另外,此款晶片亦使用台積電公司的矽插入器技術以實現16 GB高傳輸帶寬內存。

英偉達公司打造的8晶片配置DGX-1方案專門針對深度學習/主性能計算需求,售價為14萬9千美元。

英偉達公司的數據中心業務較上年同期增長186%,根據本季度推算全年營收可達17億美元。

而對於台積電公司而言,這部分業務能夠帶來5億美元營收,相當於其整體營收的1.5%。

Abrams同時指出,AI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抵消手機作為主要營收動力的市場需求下滑問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摩爾定律」真的不行了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來的。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

張忠謀:半導體行業不能守成 | 人物

摩爾定律的極限在哪裡?在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看來,實際上摩爾定律在半導體行業中早已不適用了。「因為原始的定義是18~24個月電晶體密度會倍增,但我們已經用遠快於摩爾定律的速度來發展半導體工藝,會以...

晶片戰爭2.0:「失效」的摩爾定律

5月的上海陽光明媚,歐洲印製電路板(PCB)製造商奧特斯(AT&S)全球CEO葛思邁(AndreasGerstenmayer)的心情卻有些沉重。葛思邁在每年5月的財報季都會飛到中國,中國是奧特斯...

AI時代,50餘年「摩爾定律」已經走向窮途?

有一條定律,它並非是物理和自然法,卻曾經在數十年的時間裡,成為IT界人人皆知的法則,這就是「摩爾定律」。這條定律,講的是「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