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正的科創公司!英特爾大舉持倉,全球市占第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要研究的公司,是科創板的一員,主做晶片設計。

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客戶名單、供應商名單,都極其豪華。

我們隨便抓幾個,大家感受一下:

其前五大客戶,包攬了全球排名前四的半導體公司,分別是:三星、英特爾、海力士、美光。

同時,其前五大供應商,也包攬了全球晶片製造和封測大佬,比如:富士通電子、英特爾、聯華電子、台積電等。

也正因此,導致獨特的業務現象:其客戶集中度、供應商集中度非常高,都在90%以上。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猜:上下兩頭的集中度這麼高,它應該被擠壓的很慘吧?

來,我們看看數據:

2016年至2018年,營業收入為8.45億元、12.28億元、17.58億元;凈利潤為0.93億元、3.47億元、7.37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3.87億元、2.27億元、9.69億元,毛利率為51.20%、53.49%、70.54%,凈利率為10.98%、28.26%、41.92%。

注意,其營收增速高達40%以上,凈利潤增速更是高達100%-200%!

不僅如此,它最近一期的毛利率,竟然能夠高達70%,秒殺同行業的巨頭:高通(56%)、英特爾(60%)、博通(50%)、德州儀器(65%)。

它的名字,叫:瀾起科技,主要產品是內存接口晶片。

其產品主要面向伺服器內存市場,是伺服器CPU存取內存數據的必由通路,可以提高內存數據訪問速度和穩定性,以及大容量的需求。

圖:內存晶片

在該領域,它是行業龍頭,市占率排名全球第一,高達42%。

這公司,十分受英特爾的青睞——2006年,它曾登陸納斯達克上市,英特爾對其增資(後退出);2018年11月,英特爾又花了1.75億美元(約為12億人民幣),對其增資,持股10%,對應整體估值約為120億元。

不過,短短半年不到,其擬登陸科創板上市,估值已經增長了近1倍,飆升到230億元。

好,數據分析到這裡,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來了:

1)內存接口晶片這門生意,為啥上下游集中度這麼高,它在產業鏈上的話語權究竟如何,是否有什麼風險?

2)憑什麼,它能做到全球第一,毛利率甚至高達70%,而且還秒殺英特爾、高通這樣無可爭議的巨頭?

3)半年時間不到,其估值增長了1倍,總估值飆至230億——如今,無論是一級還是二級,無論是場內人士還是場外人士,大家都極度糾結:這個估值,到底是貴了還是便宜了?

今天,我們就以瀾起科技為例,來繼續研究半導體產業鏈的產業邏輯,以及估值特徵。

在這條產業鏈,我們研究過中微半導體、和艦科技、嘉楠耘智、比特大陸等。

此外,還有同產業的併購案例——聞泰科技併購安世半導體、北京君正收購ISSI、韋爾股份收購北京豪威,其中涉及半導體產業鏈的核心公司,以及併購案例,以及估值方法。

聲明:本文堅決不做任何建議

韭菜請移步他處

— 01 —

內存,這門生意到底如何?

內存,全稱隨機存取記憶存儲器,簡稱RAM。

是溝通中央處理器(CPU)與外部存儲設備(比如常見的U盤、硬碟)的橋樑。

其主要的功能是作為一個中轉站,將外部存儲器中的數據,根據CPU的計算需要,將需要計算的數據,在離他最快的地方暫時存儲起來,以便能夠最快的進行調用。

圖:內存工作原理

按照存儲單元工作原理的劃分,內存又可分為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和SRAM(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

圖:內存分類

圖:原理圖

要實現快速計算的功能,一方面,要保證,需要的數據能夠很快的輸送到CPU,如果直接從外部存儲設備上直接讀取,效率就會很慢(因為,外部硬碟、磁碟這些介質處理速度本身就很慢);另一方面,如果內存中轉站數據太多,冗餘數據得不到清理,就會產生擁堵,也就是大家在使用手機、電腦時,經常碰到的卡死問題。

這個時候,一種巧妙的解決方案誕生了。

二十世紀60年代,隨著電晶體集成電路的發明,促使了DRAM出現,1966年,IBM的羅伯特·登納德,發明了電晶體DRAM內存(動態隨機存儲器)。

DRAM,全稱動態隨機存儲器,與之前的SRAM相比,具有兩大優點:

第一,能夠進行周期性的刷新數據,這個特點決定了他能夠不斷通過刷新的方式,將已經結束任務的數據清除,同時將仍然在執行任務的數據進行保存並更新。

第二,他雖然不如磁碟等其他介質便宜,但是結構簡單,比SRAM更便宜。

所以,DRAM出現後,很快就被大量的應用,隨著英特爾1970年推出第一款量產DRAM i1103,使得DRAM 迅速得到廣泛的推廣,並成為RAM的主流應用。

這也助推著英特爾成為當時的存儲老大。

不過,歷史上第一款商用DRAM當時的容量只有1Kb,放在現在,連個網頁可能也運行不了。

但是,工業化的演進規律決定了,只要需求一直存在,技術就一定會不斷疊代。

著名的摩爾定律,預測了集成電路晶片上所集成的電路數目,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每隔18個月就要翻一倍。

而具體到DARM領域,它的產業規律,就是朝著幾大方向持續進化——大容量(能裝更多數據)、工作時鐘頻率要高(更快)、工作電壓越來越低(能耗更低)

1979年,DRAM容量為64k,而到了1995年,DRAM容量為256M,提升了4000倍。

並且,開發周期幾乎每隔兩三年就更新一次,技術也從美國等地向日韓等國家轉移。

圖:開發周期

DRAM產品疊代,經歷以下產品階段:SDRAM(全稱:同步隨機存取記憶晶片)— DDR1(雙倍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 DDR2—DDR3—DDR4。

圖:DDR疊代

但是注意,內存讀取速度的提升,遠不及CPU計算速度的提升,後者提升1000倍時,內存讀取速度卻只提升了20倍,這極大了影響了數據中心高吞吐量的提升。

所以,一個新的、折中的解決方案又誕生了——在DRAM與CPU之間添加一個緩存控制模塊。

其基本邏輯如下:

圖:緩存控制邏輯

而這個緩衝控制模塊的核心載體,就是內存控制晶片。

其包含三大類:內存緩衝器、數據緩衝器、DDR寄存器。

其作用,是將現行寄存式的並行結構,變成了串行的點到點連接,可以解決伺服器內存容量增加與速度升級延時增加帶來的問題。

所以這個技術,成為伺服器內存領域的關鍵技術。

不過,與整個DRAM領域相比,緩存控制晶片這個領域是一個非常細分的領域,2018年的市場容量僅為5.8億美元,所以,下游三星、英特爾、鎂光等大廠一般是外購,而不是自研。

目前,這個領域全球範圍內也是少數幾家在做,美國IDT公司、Rambus,以及本案的瀾起科技。

瀾起科技創始人名叫楊崇和,曾經就職於美國國家半導體、中國華虹半導體,是連續創業成功者,號稱「中國晶片設計第一人」。

其第一次創業,是1997年創立了上海新濤科技。

成立之初,就得到老牌半導體國企上海華虹微電子集團、華登國際投資集團(美國VC)、日本野村證券公司940萬美元的投資。

並在成立後兩年,就量產了數模混合晶片,主要出口給日本松下公司,用於電話機使用。

2001年,它被美國IDT公司以8500萬美元現金高價收購——這個對價,相當於當時新浪和搜狐在納斯達克市值的總和。

自此,楊崇和及其團隊挖到了第一桶金,同時因為收購協議約束,要前往收購方的IDT擔任副總裁一職。

而IDT是內存接口晶片領域的行業老大,正是在IDT這一段時間,楊崇和認識到了內存接口晶片的前景——這個時候,DRAM已經進化到了DDR1這個節點,DDR2技術已經出來。

前文已經說過,DDR相比之前技術,最重要的是就是引入了緩衝器模塊。

所以,楊崇和在IDT期滿離職後,開始了第二次創業——於2004年成立瀾起科技,重點研發內存接口晶片。

比上次更厲害的是,這次創業獲得了大型央企——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以及行業巨頭英特爾的投資。

2005年,其推出首款DDR2服務內存緩衝晶片。

但是遺憾的是,研發出來了,但沒人用,因為,晶片的使用需要經過DRAM廠商三星、伺服器廠商如IBM的長時間驗證。

而瀾起並未灰心,又於2010年研製成了DDR3服務內存緩衝晶片M88SSTE32882H0,終於,通過了下游大企業的驗證。

2013年,其又繼續推出DDR4伺服器內存緩衝晶片,並第一個獲得Intel的認證,並被JEDEC(固態技術協會,國際微電子產業的領導標準機構)確立為行業標準。

也正因為存在技術壁壘和認證壁壘,所以,這個領域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 DDR2 階段的行業參與者超過 10 家,但到了DDR4 階段,全球只剩下了瀾起科技等3家公司,集中度驟然提升。

以下,為瀾起三代產品明細:

圖:技術產品

漫長耕耘終有收穫。

2019年3月,瀾起提交資料,準備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

— 02 —

這門生意,如何賺錢?

瀾起科技成立於2004年,股權分散,無實際控制人。

第一大股東為中國電子投資控股公司(央企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持股30%);英特爾持股10%,為第二大股東。

圖:股權結構圖 單位(%)

圖片來源:招股書

其主要產品為寄存緩衝器、數據緩衝器、內存緩衝器等,是內存條的核心部件之一。

主要面向伺服器內存市場。

本案,屬於集成電路行業三大基本模式中的fabless廠商,只進行晶片設計。

不過,其晶片設計需要智慧財產權許可和設計工具,然後,再交給晶片製造、封測廠商完成產品,再向下游三星英特爾等DRAM廠商銷售。

其上游,有四大類型廠商——

1)IP(晶片架構及指令集)提供商——主要有ARM、Synopsys、Imagination。

CR3占比65%,非常集中,毛利率很高,以ARM為例,高達95%。

2)EDA(集成電路設計工具)工具提供商——主要為Cadence、Synopsys、Mentor Graphics,CR3占比70%以上,非常集中,以Cadence為例,毛利率高達85%以上。

3)晶圓代工商(Foundry)——主要為台積電、格羅方德、聯電,此外還有中芯國際、華虹。

CR3占比75%,非常集中,瀾起的供應商之一就是台積電(台積電先進位程產能一直緊缺,所以對台積電依賴較強)。

毛利率方面,差別較大,基本在30%以上。

而晶片封裝測試商,主要為日月光、安靠、江蘇長電,CR3占比46%,相對集中,行業平均毛利率15%左右。

其中,2018年,瀾起科技的上游,前五大供應商為:星科金朋(封測商,已被江蘇長電收購)、矽品(封測商,被日月光收購)、富士通電子(封測商)、台聯電(晶片製造)、台積電(晶片製造)——注意,五大供應商占比91%,非常集中。

其下游,主要為國際DRAM企業——因為DRAM技術被日韓掌握,所以,其下遊客戶基本為三星電子(韓國)、SK海力士(韓國)、鎂光(美國)。

平均毛利率為58%。

注意,2018年,瀾起的前五大客戶占比為90%,客戶集中度也非常高。

來看看,在這樣的「產業鏈夾心層」情況下,它的盈利能力如何:

2016年至2018年,營業收入為8.45億元、12.28億元、17.58億元,增速分別為136.23%、45.28%、43.19%;凈利潤為0.93億元、3.47億元、7.37億元,增速為237.98%、273.81%、112.41%;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3.87億元、2.27億元、9.69億元,毛利率為51.20%、53.49%、70.54%,凈利率為10.98%、28.26%、41.92%

其中,收入和毛利結構,均以內存接口晶片為主,消費電子業務中途剝離,於2018年未創造收入。

圖:收入結構 單位(%)

圖:毛利結構 單位(%)

從資產結構來看——2018年,其總資產規模為41.81億元,其中占比最高的是貨幣資金,占比高達88%;其次是應收帳款,占比5.7%;再次是存貨,占比2.8%。

以上合計占總資產比達到96.5%。

從損益結構來看——2017年,其營業收入12.28億元,其中營業成本花掉5.71億元,占營收比重46%;研發費用1.88億元,占比15%;銷售費用0.69億元,占比6%;管理費用0.52億元,占比4%;資產減值損失0.54億元,占比4%。

剩下40%,就是凈利潤。

圖:ROE VS ROIC 單位(%)

圖:同行業ROE 單位(%)

圖:收入及收入增速 單位:億元/%

圖:收入增速VS凈利潤增速 單位%

圖:毛利率VS凈利率 單位:%

圖:同行業毛利率對比 單位:%

圖片來源:優塾研究團隊

圖:凈利潤VS現金流 單位:億元

圖:三項現金流對比 單位:億元

圖:資產結構 單位:億元

宗上,這門生意的流程大致呈現這樣的鏈條:研發——製造+封測——銷售——回款。

— 03 —

研發水平,到底怎麼樣?

晶片設計行業,其首要因素當然是要看研發,那麼,究竟其研發能力如何?我們分三塊來看:研發費用、無形資產、專利。

先來看研發費用——2016年-2018年,其研發費用分別為1.98億元、1.88億元、2.76億;占同期營收的比重為23.46%、15.34%、15.74%,三年占比都在15%以上,且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8%。

資本化比例分別為1.7%、1.5%、1.8%。

15%的研發投入,這個水平在可比玩家(主要是晶片設計商)中到底如何?我們對比來看:

1)匯頂科技——主要做指紋識別晶片,目前已經向螢幕觸控及多場景交互領域發展。

研發費用3.08億元、5.97億元、8.38億元;占同期營收的比重為10%、16%、23%;最近三年研發支出全部費用化。

2)全志科技——是以音視頻娛樂為核心的系統級的晶片設計商研發費用3.3億元、3.42億元、3.12億元;占同期營收的比重為26%、28%、23%。

研發支出資本化比例為6.86%、0%、0%。

3)景嘉微——主要以軍用圖形顯控晶片為主,目前已經向民用顯卡方面拓展

研發費用0.5億元、0.58億元、0.81億元;占同期營收的比重為18%、19%、20%。

最近三年研發支出全部費用化。

4)紫光國微——主要是國內智慧卡晶片的領導者,目前已經在DRAM內存晶片、FPGA可編程器件形成了布局

研發費用4.44億元、5.03億元、4.92億元;占同期營收的比重為31%、28%、20%。

研發支出資本化比例為56.8%、58.19%、46.48%。

對比可見,同行的研發投入占比幾乎在20%以上,瀾起科技的研入強度較產業鏈上的這些公司相對偏低。

從研發布局上看,目前其研發方向有兩個:

圖:研發投向

圖片來源:招股書

一是,傳統產品的升級,主要是DDR5產品的預研,是對以往DRR2-DRR4技術優勢的維持性投入。

注意,最新的內存接口晶片技術為DDR4,DDR5在研,預計其基本速度會從目前LPDDR4的基本速度從3,200 MT / s提升一倍到6400 MT / s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JEDEC(固態技術協會)仍然沒有確定DDR5的官方標準規範,而其具有DDR4標準被認定為行業標準的先河,未來能否繼續延續標準的認定,值得重點關注。

二是,布局新產品,主要是面向伺服器處理器的AI晶片。

注意,新產品與其原始業務差異非常大,該領域目前面臨與巨頭競爭的壓力,比如:傳統的伺服器處理器巨頭,英特爾(X86架構)、IBM(Power架構);GPU技術路線的老大英偉達;ARM架構下的華為(海思鯤鵬920)。

有意思的是,如果結合可比公司來看,匯頂科技、全志科技正在向汽車、智能家居等其他領域遷移,景嘉微則注重應用拓展,從傳統的軍用往民用延伸。

注意,整個行業都在尋找新的方向,這到底是為啥?

原因很簡單,因為行業天花板比較低。

截止2018年,內存接口市場容量只有5.8億美元,其中瀾起占比42%、美國IDT市場占比32%、美國Rambus占比26%。

所以,其目前的轉型策略也在情理之中。

(此處是個調研點,如果實地調研,需要就老方向的天花板、新方向的市場前景多加詢問)

好,看完了研發費用,我們再來看下無形資產——無形資產方面,2016-2018年分別為0.18億、0.21億、0.26億。

圖:無形資產結構 單位:億元

從結構上看, IP授權占比90%以上。

所謂IP授權,主要是指,向半導體IP提供商購買並支付的授權費。

而IP在晶片設計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形象的說,IP相當於晶片設計的標準和規則,就像建設一套大樓,門窗該怎麼搭建,室內該怎麼設置電水暖管線,有一整套標準,只是集成電路的複雜度要遠大於大樓,而且還要保證這一套標準要一致,這樣才能保證電子器件之間能夠兼容。

這套標準,要麼自己研發,要麼向外部IP提供商取得授權。

就連像華為海思、蘋果這種頂級晶片公司,也需要取得ARM的授權,才能生產對應的手機SOC晶片。

而瀾起科技,90%的IP授權來自於外購。

最後,再來看下專利——

2006-2016年,其境內取得發明專利(剔除實用新型)共41項,境外(基本在美國)取得發明專利46項。

縱觀其取得專利的節點,集中在2006年至2007年,而其收入釋放的節點,則在7-8年以後,約在2016-2018年。

不知看完上述數據,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收入較專利取得時點存在滯後性,這是為什麼?

答案:由於其下游為三星等世界存儲晶片巨頭,對於內存接口晶片的技術性和穩定性要求,極其苛刻,需要長期的驗證期。

這種依賴關係有好有壞。

比如,一旦獲得與下游巨頭的認證和支持,營收會保持快速增長,而一旦被下游聯合抵制,營收增長會陷入困境。

一個反面案例就是,其同行業競爭對手,美國Rambus。

原本在內存接口方面有3000項專利,但其曾經對英特爾、AMD、三星等巨頭開展過多次訴訟,並取得了勝利。

於是,得罪江湖大佬自然是找死,之後英特爾、AMD等巨頭開始扶植瀾起等新公司,來對Rambus進行技術替代。

這直接導致Rambus的標準變成了非主流標準,最終導致其2018年前三季度只實現營收1.6億美元,低於本案瀾起科技。

好,研發的難關突破以後,下一步,又該做什麼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運!科創板投資機會前瞻

新春之際,科創板重磅消息不斷。1月23日,中央深改委第六次會議召開,審議通過了《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1月30日,上交所發布了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

【國家戰略】科創之半導體晶片(建議收藏)!

科創板首批名單在上周五揭曉,首家落戶晶晨半導體!瞬間把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推到了風口浪尖。未來國內哪家企業能超過「高通」?國內半導體晶片行業現狀如何?華為是不是國內晶片領域龍頭?科創中排隊著的...

老杳:從新濤到瀾起看大陸半導體銳變之難

2000年,美國IDT公司以8500萬美元購併新濤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這應當是大陸半導體產業的第一筆國際併購案,雖然是被併購,卻開創了有史以來大陸半導體產業的先河,因為經歷過文革的中國大陸半導...

英特爾20多年地位被打破,三星成最大贏家?

英特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及國際領先的個人電腦網絡產品和通信產品的生產商,預計今年英特爾營收將達到563.13億美元,較去年上漲8%,依舊穩居半導體業龍頭。排名第二的三星,營收預估上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