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萬元創業」到問鼎全球第一:華為是如何單挑六大門派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9年,是華為必須應戰的一年。

今年,美國政府對華為發布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包括禁止美國企業購買「外國對手」提供的電信設備和服務,將華為列入管制實體名單等。

這一舉動讓大家為華為捏了一把冷汗,好在華為並不是沒有準備。

海思總裁何庭波發文稱: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多年前為應對美國政策,壓在保密櫃裡面的晶片),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今後的路,不會再有另一個十年來打造備胎、換胎了,緩衝區已經消失,每一個新產品一出生,將必須同步「科技自立」的方案。

有華為內部員工稱,收到公司通知:不要往社交網絡上發華為所遇到困難的內容。

對此,有人解讀為:華為不願意賣慘博同情,乃真「硬核」公司。

美團網總裁王興發文稱,是時候用HAT(華為、阿里、騰訊)代替BAT(百度)了。

華為是中國當之無愧首屈一指的高科技企業。

這家低調的公司,究竟是怎樣彎道超車、成功逆襲的?

01、以客戶為中心,「農村包圍城市」。

1876年,貝爾發明了第一台電話機,人類進入現代通信時代。

此後的100多年,AT&T一直是全球電信產業的霸主。

隨之而來的網際網路時代,接替AT&T的是另一個美國巨星——思科公司。

在2000年的居委會,思科的路由器、交換機等設備承載了全球80%的網絡通信,思科也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超過5000億美元。

今天,思科仍是全球最大的企業級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但它已經不是通信行業的霸主。

它被人彎道超車了,超車者就是華為。

1987年,44歲的任正非籌集2萬元人民幣創立了華為,公司最初的業務是代理香港的程控交換機,作為一個草根公司,它相當不起眼。

同期的同行巨龍、中興、大唐,資源、實力都遠勝於華為。

但是,作為一個民營企業,華為的生存策略非常清晰:任正非知道,只有拿到客戶、存活下來,才有機會做出更好的產品。

1998年,為了和愛立信爭奪黑龍江市場,華為派出了220人,而愛立信辦事處只有四五個人。

華為的設備雖然差點,但維護卻非常的及時。

在市場開拓上,華為選擇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儘量繞開巨頭的競爭,靠價格優勢和周到的服務拿下了很多縣級市場,積累了很多經驗。

02、狼性文化與流程化管理,讓華為彎道超車

在管理上,華為打造了一支有狼性的團隊。

在成立早期,華為的對手主要有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北電網絡等百年企業。

這感覺,就像是張無忌要單挑六大門派。

靠什麼呢?只能靠拼,靠狼性文化。

謀生存,搶訂單,不擇手段。

在與對手中興通訊的競爭中,華為即便是賠本也要拿下項目。

對此,有業內人干稱,只要有華為的地方,一定會是血雨腥風。

在產品上,華為打造了流程化的業務體系。

任正非認為,企業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建立流程化體系。

流程化體系,是指公司的戰略、業務、人力資源、財經,全部流程化。

反對嚴格的部分分工,從業務需要出發,實現部門融合。

很多公司有大企業病,是因為部門之間的壁壘太高。

分工把流程割的支離破碎,扼制了創新和活力,雖然每個人按部就班工作,但沒有人對結果負責。

華為的流程化分為兩種:

①「拉事流程」:

這種思維就是:如何「快速、正確、便宜、容易」地滿足客戶需要?

哪些流程需要到總部,哪些流程不要到總部,完全由客戶的需求來決定。

怎麼快怎麼來,怎麼滿足需要怎麼來。

穿越整個公司,通過流程來實現部門的融合。

②「推事流程」

雖然有想法,但是如何把這種想法和力量推動到客戶端,讓客戶有反應呢?要做到高效的去施行。

所有的崗位人員,都要在流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下面的人在上面兼職,上面的人到下面兼職。

一系列務實的策略,讓華為高歌猛進,形成了「當螞蟻時狼性,當老鼠時靈活,當大象時妥協」的企業文化。

03、帶著憂患意識進行「開放式創新」,襲卷全球

華為曾經多次起死回生,因此它的基因裡帶著強烈的憂患意識。

2002年,華為進入美國市場。

思科起訴華為侵犯智慧財產權,要求賠償額度超過百億美元。

這是華為遭遇的最嚴重危機,如果輸掉官司,華為將一無所有。

這一戰讓任正非的抑鬱症復發,嚴重的失眠和抑鬱讓他幾乎每晚都會大哭。

最後,華為冷靜地做出反擊,雙方簽署了和解協議。

這件事後,華為將業務重點轉向了運營商市場和歐中非地區,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與此同時,這個「當頭棒喝」也讓華為更加重視自主創新。

在2018年的國際專利申請中,華為處於領先地位,並且創造了新的記錄。

2018年,華為的研發支出近1029億元,在全球企業中排名第四。

向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提交了5405項專利申請,位列第一。

華為是怎麼做到的呢?就是採用「開放式創新」。

開放創新,不是關起門來做自我循環創新,而是引進全世界的最先進成果來進行創新,實行「先僵化,後優化,再固化」的原則。

先僵化,說的是在學習的時候,做到「削足適履」,像只呆頭鵝一樣拚命吃。

後優化,說的是在學習基礎上進行創新和優化。

再固化,說的是優化到一定程度後,再進行標準化,形成下一步持續改進的基礎。

其實,這一思路對於我們普通人也有借鑑意義,因為它其實就是一種非常高效的學習和工作方法:確實學習內容後,先快速、拚命地把它學會,然後再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改進和固化,徹底消化為自己的東西。

最終,華為一步步贏下了諾基亞、阿爾卡特-朗訊,超越了愛立信,也打敗了思科,成為通信業的全球霸主。

04、5G時代,中國拿什麼去拼?

2019年1月,任正非連續簽署了新年電子郵件。

郵件中稱,未來幾年,整個大形勢應該沒有想像中那麼樂觀,華為要有過苦日子的準備,對經濟形勢做出正確估計。

很不幸,被他言中了。

美國對華為的大舉封殺令人膽寒,但是,這也從側面說明了華為在全球的江湖地位。

2018 年,華為曾經公布 92 家核心供應商名單,其中美國企業有 33 家。

在這些供應商中,比較難以替換的是 FPGA 晶片(賽靈思)和射頻晶片(Qorvo 和 Skywork)。

晶片!晶片!好在華為並不是全無準備,他們搬出了壓箱底的備胎晶片,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想到科技自立的公司,是如何做到未雨綢繆的。

2004年,華為成立海思公司,開始晶片研發之路。

10年後,華為發布了第一款SoC晶片,成為全球僅有的幾家具備基帶晶片設計能力的公司之一。

在華為手機成功的背後,是十幾年來對晶片自主研發的海量投入,是為掌握命運而做出的頑強拼搏。

2016年11月,國際移動通信標準化組織確定了5G 增強技術方案,華為的Polar碼成為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

同時,高通的LDPC碼成為數據信道的編碼方案。

今年2月,華為發布了首款5G商用晶片,這意味著華為具備提供5G「晶片-終端-網絡」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這可能是全球唯一。

突破手機晶片堡壘、制訂5G技術標準,這一系列動作顯示,我們正在突破美國的技術壓制,下一步將是更加廣闊的全球市場。

在《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中田濤和吳春波總結道,華為管理有四個關鍵字:人、事、中、變。

  • 人,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
  • 事,是堅持開放創新的業務模式,秉承合作競爭的市場觀念;
  • 中,是中庸思想和東西方文化雙融:灰度、開放、妥協;
  • 變,是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自我批判、能量耗散。

對於職場人來說,這四個字也有借鑑意義:

人,以工作需要為中心,作自己人生的奮鬥者;事,釋放自己的狼性,做一個敢於拼搏和競爭的人;中,行事中庸,保持灰度,做人、做事不走極端;變,用自我批判的方式幫助自己不斷進步。

從BAT到HAT,華為令人尊敬的不是它的賺錢能力,而是「實幹興邦」的使命與責任感。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職場人,堅信「腦內千山萬水,不如腳下一步,哪怕是跌出去的一步。

」 很多時候,困住我們的不是難題,而是想像。

通過閱讀、理解和嘗試,能夠幫助我們走出人生的重重迷霧。

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一年共讀200本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鬥士」周鴻禕誰都不服,就服一位老人

如果要說網際網路第一鬥士,非周鴻禕莫屬,他既有技術員出身的清高、直接,也有產品經理的銳覺,同時又有生意人的精明、果斷,他在任何場合不會顧忌旁人的感受,是善意也好,是惡意也好,都是直接表達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