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製造」聯電:汽車業務增速快,特殊製程爭第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王樹一
放棄對先進位程的追逐,是聯華電子(UMC,以下簡稱為聯電)對晶圓代工市場一超多強格局的確認,注重特殊工藝,以製程多樣化來應對不同層級的市場需求,是聯電今後的基本市場策略。
日前,聯電在上海舉辦2018技術論壇,詳細介紹了聯電現在製程技術、IP 以及生產布局等情況。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C Insights的數據,2017年全球晶圓代工市場規模為623億美元,其中台積電一家公司占比過半。
先進晶圓製造工藝研發、產線建設成本越來越高,全球半導體行業只有三星、英特爾與台積電才有實力每年在半導體上的資本支出約百億美元,繼續開發先進工藝,其餘廠商逐漸放棄對先進工藝的追逐,聯電就是其中之一。
特殊製程爭第一
在過去,聯電和所有半導體大廠一樣,致力於先進位程技術開發,近年來,聯電營運方向已經改變,新方向將以創造獲利為主,力爭帶給股東更好的回報率,同時,聯電也會不斷追求特殊製程的技術開發。
「聯電核心競爭力是8吋和12吋廠的軟硬體布局完整,在物聯網(IoT)、5G時代,對半導體晶片的需求量將非常大,我們會根據客戶的需求會強化特殊製程的競爭力,包括RF(射頻)、MEMS(微機電系統)、LCD
Driver IC(LCD驅動晶片)、OLED Driver IC(OLED驅動晶片)等領域,聯電都會有目標性地強化技術,以提升市占率。
」聯電總經理簡山傑表示。
不計內存與先進位程工藝,全球晶圓代工市場規模約有200億美元,聯電現在營收只有40多億美元,因此,「即使不繼續拼先進位程,仍然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不管12吋和8吋,聯電都會聚焦在新的特殊工藝去發展,在特殊工藝想辦法做到第一。
」簡山傑強調,公司技術策略大方向轉變後,聯電過去在先進工藝研發的團隊,「很多轉移到特殊工藝做研發,特殊工藝會做得更好。
」
具體到工藝節點,聯電的兩個重點是28納米HKMG(高介電係數/金屬閘極)製程和22納米製程。
由於不拼先進位程,因此28納米在聯電將會扮演很重要角色,「一定要讓28納米製程世代的貢獻再成長,聯電面臨28納米HKMG產品的轉換期,加上在開發新的HPC製程和HPC+新製程,需要經過3至4個季度客戶才會開始導入,因此新一波的28納米需求要到明年中才會回籠。
」
聯電14納米FinFET製程已經開發成功,並且順利進入量產,但簡山傑表示,14納米產能是否繼續擴充,需要看市場反饋。
在14納米與28納米之間的22納米工藝,被視為另一個長節點,由於在性能、功耗與成本之間能夠達到較好的平衡,眾廠商紛紛布局22納米工藝,聯電22納米ULP製程預計在2018年中期可以導入客戶端。
「伴隨聯電逐漸走上營運轉型,28納米與22納米兩個製程會扮演重要角色。
」
汽車業務增長快
從晶圓製造產業發展趨勢來看,另一個需要關注的點是很多傳統整合器件製造商(IDM)逐漸採取輕製造策略,將數字晶片製造交給代工廠,這是聯電等晶圓代工企業的增長機會。
傳統IDM廠商仍然堅持的製造產能,主要集中在面向工業與汽車的特殊製程,輕製造進一步向前發展,傳統IDM廠商是否會走向無廠化,取決於晶圓代工廠對特殊工藝支持的能力。
以聯電為例,通訊類應用、消費類應用以及PC應用(所謂3C)占聯電營收比例約為9成,特殊工藝應用更為廣泛的汽車與工業應用,占比約為1成。
但一方面,特殊工藝代工市場在加速成熟,另一方面,聯電將自己戰略重點也轉到了特殊製程,所以聯電汽車與工業應用增長極快。
「這幾年汽車應用每年成長超過30%」。
談及由於戰略轉型而帶來的營運目標變化,簡山傑表示,聯電短期營運目標是強化8吋和12吋廠核心技術,並提升營運效率,以及工業4.0布局。
工業4.0是聯電內部提升生產效率的重點,聯電已經成立組織來布局工業4.0。
在中期營運目標上,會持續朝擴大市占率邁進,把每個製程技術都爭取做到最好,進而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晶圓售價(ASP)也能跟隨提升。
長期布局方面,聯電會繼續投入新技術做開發。
但聯電對新技術做了重新定義,這裡的新技術並非指先進位程技術,而是在每個新應用領域把技術做到最適應、最領先,在市場上極具競爭力。
「無論是物聯網、5G,還是汽車應用,聯電都會加強,在我們有優勢的技術上,做到最極致。
」
國內布局看三地
作為最早到國內投資的晶圓代工企業,聯電在中國的布局現在已經擴展到三地。
分別是蘇州和艦科技、廈門聯芯以及山東聯暻半導體。
和艦(8N)於2003年5月正式投產,總投資超過12億美元,最大月產能可達6萬片。
「和艦是國內同行業中最短時間內達成單月、單季損益平衡,並以高效率生產能力及高水平工藝技術,創造持續獲利優異業績的晶圓專工企業。
和艦已將上、下游產業引進蘇州工業園區,形成了群聚效應,完成在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布局的第一步。
」
聯芯(12X)是由聯電與廈門市人民政府及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合資成立,為台灣在國內投資成立的第一座12吋晶圓廠。
總投資金額預計為62億美元,設計月產能5萬片。
「自動工至機台移入,僅用時一年,創下集成電路產業最快建廠時程世界紀錄。
」
目前,聯芯已量產技術包括40納米和28納米HKMG,自2016年第四季開始量產,出貨量已經超過了200萬片晶圓(八吋晶圓當量)。
「良率達世界一流水平: 28HLP 穩定良率>95%, 40納米穩定良率>99%。
」
聯暻則是一家主要面向中小型設計公司的設計服務企業,「國內中小型客戶,資源可能會不夠,聯暻能夠為這些企業提供全面的支持,這是根據產業需求而有的一個布局。
」
聯電當前在國內的布局之中,廈門聯芯無疑是重中之重。
聯芯主要資源將放在28納米以及22納米這兩個聯電未來數年最重點的製程。
「28和22是聯芯的重心,最大的重點,聯電要把最好的人與資源投入到聯芯這個團隊。
」簡山傑最後總結道。
「三顧茅廬」聘請梁孟松任CEO 中芯國際有望在14納米「亮劍」出擊
日前,中芯國際宣布任命趙海軍、梁孟松博士為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兼執行董事。我國半導體行業正處於即將爆發的臨界點,2014年6月出台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中提出了具體目標:到2015年電...
晶圓代工陣營,中芯國際位居中間梯隊
來源:內容來自「工商時報」,謝謝。伴隨著Global Foundries宣布退出7奈米製程之爭,今後Global Foundries將專注為新興高成長市場的客戶提供專業的製造技術,包括射頻晶片和...
五大挑戰者出擊,台積電還能高枕無憂嗎?
版權聲明:本文由半導體行業觀察整理自網際網路,如您覺得不合適,請與我們聯繫,謝謝。今年十月, 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談及Intel跨足晶圓代工領域,談及Intel此舉是把腳伸到池裡試水溫,...
梁孟松抵達中芯國際,中國晶圓代工開啟新時代
據知情人士向半導體行業觀察透露,台灣半導體專家梁孟松昨天正式亮相中芯國際。這坐實了之前的加盟傳言。知情人士表示,梁孟松將會擔任中芯國際聯席CEO職位,負責中芯的研發。這個影響全球晶圓廠格局的男人...
半導體矽晶圓漲價不斷,台積電3奈米擬轉美設廠
台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商,而本身晶圓代工這個行業也是台積電首創的。近日卻傳出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因考量環評時程、電力、空污等因素,有意將最先進且投資金額高達5千億元的3奈米製程轉向美國設廠。...
力晶打造物聯網iRAM晶片 轉型之路避開台積電
力晶成功轉型為晶圓代工廠,更瞄準物聯網(IoT)商機推出iRAM解決方案,整合嵌入式快閃記憶體(eFlash)、ARM架構處理器晶片和通訊技術成為SoC整合型晶片,預計下半年出貨,全面擁抱物聯網...
模擬IC 供需共振迎來量價齊升好光景
1 模擬IC:500億美金市場,超長生命周期半導體行業市場規模不斷增長,並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支柱。2017年全球半導體產業整體銷售額達到4086億美元。根據功能的不同,集成電路可以分為模擬IC和...
策略致勝還是迫於無奈?聯電宣布停止12nm以下先進工藝研發!
來源:微信公眾號 半導體那些事兒(ID:IC-008)「 第一時間了解國內外半導體、IC、電子行業動態,原廠動態、市場行情、行業機會、政策方向等資訊不容錯過。」
10納米工藝現神分析,前期省芯後期省錢
半導體供應鏈正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但10nm節點將有更大的機會能夠從新技術工藝的微縮中獲得更大的好處。根據國際商業策略(IBS)的分析預計,20nm和16/14nm工藝的閘極成本將會比上一代技術...
51連接器 | 1500億是中國集成電路的「小目標」
剛剛閉幕的ICCAD 2017上,一組數據再次讓中國集成電路(IC)設計驚艷了業界——2017年中國IC設計全行業銷售收入預計為1945.98億元,同比增長28.15%!根據《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
晶圓代工爭霸戰四部曲(了解各晶圓廠的前世今生,非常詳細!)
本文來自:lynn1205的博客(台), 由EETOP在5月份首發,後被多家媒體轉載,沒有寫明作者和和出處,特此譴責!本文選自台灣作者lynn1205的科技博客,共分為四個部分:晶圓代工爭霸戰 ...
聯電主場作戰 力拚兩製程
晶圓代工二哥聯電暫不參與先進位程競賽,專注提升28納米和14納米製程的競爭力。共同總經理簡山傑指出,將以追求特定領域的市占率進入前兩名為目標,預估28納米對營收貢獻可於三至四季內回到兩成水準。
被台積電甩開的聯電(UMC)能否絕地反擊?
成立於1980年的聯電(UMC),早於台積電(TSMC)創建,曾經領導了台灣地區半導體業的發展。聯電也是台灣第一家上市的半導體公司(1985年)。該公司也曾以策略創新見長,首創了員工分紅入股制...
聯芯28納米製程順利量產:產品良率高達94%
國內晶圓製造28納米製程再獲突破,根據廈門日報報導,近日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廈門)有限公司(下稱「聯芯」)順利導入28納米製程並量產。聯芯是由廈門市政府、聯電以及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三方合資新建的1...
台積電2020年量產5nm晶片:半導體在量子計算機到來前的最後狂歡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台積電和三星等半導體代工廠商逐漸聲名鵲起,2015年的20nm、2016年的14/16nm到2017年的10nm,半導體製程的更新速度遠超想像。在2018年,台積電已經相機...
深度解讀為什麼晶圓廠向中國大陸轉移?
IDM廠關閉自有舊晶圓廠並委外代工已是未來趨勢,根據市調機構IC Insights統計,自金融海嘯發生後,在2009至2017年的過去9年當中,全球共有92座晶圓廠關閉或改變用途,預期未來幾年將...
聯電2016僅掙83.16億元,好消息是14nm終於要來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自technews和一點資訊等,如您覺得不合適,請與我們聯繫,謝謝。晶圓代工大廠聯電於23 日下午召開線上法說,並且公布2016 年第4 季財務數字。根據財報顯示,聯電201...
聯電28nm正式授權大陸,衝擊中芯國際份額
來源:內容來自tehnews,謝謝。晶圓代工廠聯電獲准授權28 納米技術予中國子公司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廈門),聯芯28 納米預計第二季導入量產,將搶攻中國手機晶片市場。聯芯甫於去年底投產,目前以...
聯電、格芯先後退出先進位程競賽,半導體供應鏈將大洗牌!
繼聯電在2017年進行高階主管大改組,並宣布未來經營策略將著重在成熟製程之後,格芯(GLOBALFOUNDRIES)也在新執行長Tom Caulfield就任半年多後,於日前宣布無限期暫緩7奈米...
其他廠商咋整!台積電28納米產值全球市占接近70%
聯電於2018年4月26日公布第一季財務報告,報告中指出14納米製程業績比重維持2%,28納米製程業績占比則從2017年第4季的15%,降至12%。聯電本季28納米Poly-Sion製程表現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