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聘請梁孟松任CEO 中芯國際有望在14納米「亮劍」出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日前,中芯國際宣布任命趙海軍、梁孟松博士為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兼執行董事。

我國半導體行業正處於即將爆發的臨界點,2014年6月出台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中提出了具體目標:到2015年電路線寬28納米製造工藝實現規模量產,到2020年14納米製造工藝實現規模量產,而到2030年,集成電路產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目前來看資金已不是問題,核心技術差距才是最大掣肘,而半導體核心技術僅靠自身摸索短期難見成效,關鍵技術人才的引進是行之有效的快速突破技術短板的方式。

這也是中芯國際「三顧茅廬」邀請梁孟松加入戰隊的原因。

梁孟松於1992年加入台積電,2003年以自主技術擊敗IBM揚名全球的130納米「銅工藝」,被認為其功勞僅次於資深研發副總蔣尚義,隨後在台積電的工藝演進中繼續擔任重要角色,更是FinFET工藝的重要負責人;2011年入職三星,三星14納米FinFET工藝在梁孟松的技術指導下研發,在某種程度上完成了對台積電16納米FinFET的反超,三星也憑此工藝搶下了高通的訂單。

而中芯國際作為中國大陸最具代表性的晶圓代工廠商,被國家寄予厚望實現自主先進工藝製造,此次吸引梁孟松的加入可謂意義非凡。

首先,梁孟松自身的影響力將為中芯國際的「騰飛」提振士氣,梁孟松有著33年夯實的半導體IC和晶圓製造經驗積累,曾師承FinFET發明人之一的胡正明門下,先後就職AMD、台積電(16年)和三星(7年)擔任技術研發要職並業績卓著,在行業內已樹立其起強大的影響力;二是梁孟松對14納米、10納米和7納米 FinFET先進工藝技術的掌握以及管理經驗的諳熟,將直接為中芯國際帶來利好。

目前,中芯國際恰逢28納米和14納米的關鍵節點,而梁孟松的加入,將直接加速其14納米工藝的研發進程。

當然,梁孟松帶領中芯國際突圍仍面臨不小的挑戰。

目前中芯國際主要的收益仍來自0.15um-0.18um工藝,最先進的28納米營收目前只占6.6%,而14納米工藝才剛投入研發,主要競爭對手台積電、三星等已成熟量產14納米工藝及10納米工藝,7納米已開始進入研發階段。

同時,聯電今年Q2也在14納米開始貢獻收入(1%),28納米的貢獻已經達到了28%。

相比之下,中芯國際的差距還很明顯。

如何縮短此技術與時間差,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雖然中芯國際在28納米低端Polysion良率不錯,但在主流28納米HKMG良率方面一直不如預期。

如果中芯國際不能在28納米HKMG、14納米FinFET先進位程追趕上對手,在越來越高難度的10納米和7納米則更難突破。

不僅如此,台積電、聯電等對手已經把戰火燒至「家門口」,除聯電廈門12寸廠已開始導入28納米之外,台積電南京廠更將於2018年下半年投入12寸16納米製程,中芯國際恐被聯電和台積電用28/16納米的攻勢前後夾擊,其競爭壓力將日漸增大。

雖然挑戰客觀存在,但相信梁孟松的加入非常有希望打破這一技術瓶頸,甚至打破現有的競爭格局。

未來幾年,中芯國際必定加速28納米HKMG、14納米FinFET製程的研發速度,至少對於晶圓代工廠如聯電、Global Foundries有實力抗衡。

台積電、三星雖然短時間無憂,但中芯國際恐怕仍會加強對台灣晶圓代工廠的挖角,屆時台積電勢必有人才流失的風險及因此帶來的心理壓力,這也是一種側面敲打。

總體來看,中國發展半導體產業已不是單一企業的志願,而是整個國家政策傾所有資源來扶植。

在寬鬆政策的背景下,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帶來先進晶圓工藝技術,將有望助力中芯國際披荊斬棘步入一流晶圓製造大廠陣列,正式拉開大陸半導體晶圓完全「自主」的序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星將強化代工業務

日前,三星宣布將在半導體業務部門新設晶圓代工部門,計劃在全球半導體需求旺盛之際,擴大其在晶圓代工業務上的市場份額。三星晶片製造營銷高級主管凱爾文·洛(Kelvin Low)稱,此舉是作為進軍晶片...

是「狂人」還是「叛將」,揭秘梁孟松傳奇經歷

從今年初,半導體狂人——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的傳聞就不絕於耳,今年九月份有媒體報導稱,「梁孟松已經在中芯國際正式亮相」,「中國半導體產業進入梁孟松時代」,不過中芯國際卻否認稱,消息不實。梁孟松加入...

五大挑戰者出擊,台積電還能高枕無憂嗎?

版權聲明:本文由半導體行業觀察整理自網際網路,如您覺得不合適,請與我們聯繫,謝謝。今年十月, 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談及Intel跨足晶圓代工領域,談及Intel此舉是把腳伸到池裡試水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