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要做好晶圓製造,首先要在28納米站穩腳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現在,占據媒體頭條的新聞多是有關英特爾、三星、台積電量產10nm工藝,甚至7nm、5nm開發進展的消息,然而尖端工藝並不是晶圓製造的全部。
雖然高端市場會被10nm以及14nm/16nm工藝占據,可是40nm、28nm等並不會退出,相反28nm工藝現在仍然是台積電的營收主力。
中國大陸半導體廠商想要發展晶圓製造,快速攻克並且站穩28nm將是極為關鍵的一步。
台灣代工廠加速布局先進工藝
近來,我國台灣代工廠搶攻大陸市場的步伐正在加速。
根據相關報導,台積電加緊了南京12英寸廠的建設,同時還與眾多供應商接洽,希望能一同到南京設廠支持。
根據記者的了解,現已有家登精密等多家供應商決定到南京設廠,預計2018年台積電的16納米FinFET工藝將加入生產,規劃月產能2萬片。
至於聯電,今年2月已實現14nm的量產,這就使其有機會將廈門聯芯的晶圓工藝推進到28nm節點,更進一步搶占大陸手機和網通晶片市場。
日前,有消息稱聯電廈門12英寸廠獲得展訊和聯發科的40納米工藝訂單,不排除這兩家IC設計廠商後續將28納米訂單交由聯電廈門廠完成。
儘管當前智慧型手機市場增長放緩,但是全球移動智能終端產品的總需求量依舊可觀,尤其是蘋果、華為等廠商下半年旗艦智慧型手機將陸續登場,必將帶動對先進工藝的需求。
台積電2016年財報顯示,先進工藝占其晶圓代工收益的56%,其中,16nm/20nm工藝、28nm工藝占營收的比重分別為31%和25%。
可見,先進工藝是半導體代工市場的主力,也是一線晶圓製造廠競爭的焦點。
目前,台企積極搶占大陸市場,先進工藝正是其主要依託。
聯電CEO顏博文強調,14納米FinFET工藝效能競爭力已達業界標準,速度比28nm增快55%,閘密度達兩倍,而且晶片功耗也較28nm減少約50%。
首先要在28納米站穩腳跟
去年以來,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投資基金」與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國內最大的兩家晶制代工企業中芯國際和華力微開始大舉擴張產能。
中芯國際宣布將在上海投資興建新一座月產能7萬片的12英寸廠,在深圳建設一座月產4萬片的12英寸廠。
華力微也啟動二期建設項目,投資建設一座月產能4萬片的12英寸廠。
興建12英寸廠自然以先進工藝為前導。
根據中芯國際與華力微的規劃,兩者均計劃先期發展28納米工藝,進而向14納米推進。
其中,中芯國際已於2015年宣布28nm進入量產;而根據報導,華力微亦將於2017年進入28納米量產。
「中國做大做強半導體產業,必須在先進工藝上取得突破,而要做好先進工藝的晶圓製造,就首先要在28納米站穩腳跟。
光刻工藝尺寸縮小是半導體產業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如今在光學光刻中,採用193納米的浸液式方法到28納米己是終點,如要繼續往下走,必須採用兩次圖形曝光等技術(double
patterning,簡稱為DP)。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28納米的綜合成本是最低的,也使它成為名符其實的長節點。
」半導體專家莫大康告訴記者。
華力微總裁雷海波也表示:「不僅通信晶片及RF晶片等標準邏輯工藝平台可以採用28納米,未來28納米平台也可以開發特色工藝。
」
在此情況下,台灣半導體廠積極搶進大陸市場,意圖對大陸廠商築起先進工藝高牆,那麼28納米就成為非常關鍵的一個節點。
中國大陸廠商要做強半導體製造也必須首先攻克28納米。
需儘快把28納米產量拉高起來
「問題是大陸廠商在開發量產28納米的過程中,迄今為止並不順利。
」莫大康認為,「與台積電相比,中芯國際28納米的量產爬坡的周期顯得有些長了。
」台積電從2011年第四季度開始推出28納米,2012年第四季度28納米在其公司營收中的占比已經提升到22%。
而中芯國際,2015年28nm工藝只帶來了0.3%的營收,去年年底這一比例提升到3.5%。
按照中芯國際的計劃,2017年預計會提升到7%~9%。
「投入不足是我國晶圓廠推進28納米周期過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莫大康認為。
28納米本身技術難度就很大,同時HKMG工藝涉及材料組分的組合變化,需要進行大量實驗,收集數據與摸索,這些工作都既需要時間又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
另一個因素是人才的不足。
開發高端工藝,需要資本與技術的雙輪驅動,對於現在的中國廠商來說,資金不再是其發展的最大瓶頸。
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需要長期培養,需要經過長期的實踐經驗,才能成長起來的。
挖人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為此,中國半導體廠商要捨得投入資金和人力成本,儘快把28納米的產量拉高起來,同時向14納米等節點挺進。
否則量產周期過長,將給競爭對手搶市的機會。
」莫大康認為。
據報導,受聯發科、高通和展訊等手機晶片廠在28nm製程需求強勁影響,台積電已經決定今年仍將擴大28納米產能,預料單月產量將由15萬片再擴增至18萬片,增幅達20%。
而2016年中芯國際28納米晶圓產能全球占比不足1%,與28納米工藝市占率分別為66.7%、16.1%與8.4%的前三大代工廠台積電、GlobalFoundries、聯電仍有較大差距。
「28納米的成功需要一片一片矽片的通過,尤其是從那些失效的圓片中來總結經驗與教訓。
相信通過自己的力量我們一定能邁過28納米製程的坎,迎接中國晶片製造業的另一個高潮到來。
」莫大康表示。
14nm 和 22nm 工藝突破難救 Global Foundries
近日 Global Foundries(以下簡稱GF)宣布其 14nm FinFET 和 22nm FD-SOI 工藝都取得了突破,成功量產,這似乎為半導體代工廠 GF 數年的頹勢掃清了晦氣,不...
聯電加速廈門半導體工廠建設——威脅中芯國際
目前全球前五大半導體代工廠包括台積電、格羅方德、聯電、三星和中芯國際,三星今年順利量產14nm工藝,而台積電下半年才量產16nm,這兩家代表著半導體代工廠最先進的技術水平,無疑是直接競爭對手。在...
中芯國際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據中芯國際發布的財報,2015年其銷售額達到22.37億美元,年增長率達到13.53%,凈利潤為2.53億美元,凈利潤率達到11.33%,兩項指標均為其歷史新高,那麼中芯國際取得如此好的業績又面...
台工程師疑帶核心技術到大陸被捕 台方:趨勢擋不住…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台媒報導,日前,上海華力微電子招募了一位台積電的工程師,但這位工程師被控在離職前竊取台積電的28納米工藝製程技術,2日遭到台灣檢方的起訴。
這應該是史上最笨的工程師!最高判10年!
大陸半導體產業近年來盡情揮舞併購大棒,取得迅猛發展,但不管是在存儲還是晶圓代工產業,仍然面臨高科技人才「一人難求」的局面,於是很多國內的半導體企業開始到台灣挖人。這裡面最積極的當屬晶圓代工廠華力...
太狠:華力微大肆挖角聯電28nm團隊
中國內地半導體產業這兩年突飛猛進,除了自主之路還不斷大舉併購,並引入了大量高科技人才,台灣半導體高層人士高啟全、蔣尚義、孫世偉等相繼加盟大陸企業。據最新報導,上海華力微電子(Huali Micr...
中國半導體製造再進一步,縮短與台灣差距
據最新統計的數據顯示,中國在全球半導體製造市場的份額比例進一步上升,其中作為中國最大半導體製造代工廠的中芯國際在全球前四大半導體製造廠中增速最快,與台灣的聯電進一步縮短了差距。
中芯國際營收增速居首推動其先進工藝研發趕超聯電
據最新統計的數據顯示,中國在全球半導體製造市場的份額比例進一步上升,其中作為中國最大半導體製造代工廠的中芯國際在全球前四大半導體製造廠中增速最快,與台灣的聯電進一步縮短了差距。
聯電2016僅掙83.16億元,好消息是14nm終於要來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自technews和一點資訊等,如您覺得不合適,請與我們聯繫,謝謝。晶圓代工大廠聯電於23 日下午召開線上法說,並且公布2016 年第4 季財務數字。根據財報顯示,聯電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