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之下,中芯國際會成為下一個「中興通訊」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一系列超預期的數據和利好之下,中芯國際港股來到了千億市值,已然一個航母級企業。

作為IT產業的「心臟」,半導體在科技經濟發展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中芯國際已經舉起了「中國芯」的大旗,逐步成為比肩華為的民族科技巨頭,生態鏈的小夥伴也將榮光前行。

大陸「台積電」

中芯國際1Q20實現收入9.05億美元,同比增長35.3%,環比增長7.8%,季度營收創歷史新高;毛利率25.8%,同比提升7.6%,環比提升2.0%。

此前彭博一致預期中芯Q1營收8.63億美元,同比增29%,由此可見一季度業績是大大超出市場預期的。

分產品方面,通訊業務占比達48.9%,環比提升4.5pct;消費、計算、汽車/工業等領域環比持平。

分製程方面,14nm業務占比達1.3%,逐季度爬升;55/65nm仍為增長最快製程,其他製程業務環比約持平。

中芯國際來說,28nm以上的成熟工藝是其主要營收來源,占比逐漸提升之際,14nm工藝也開始貢獻收入。

財報顯示,中芯國際的先進工藝占比正在提升,28nm產能貢獻了6.5%的營收,去年同期為3%;而14nm工藝貢獻了1.3%的營收,去年同期為1.0%。

產能方面,2020年一季度,其晶圓出貨量141萬片(等效8寸),同比增長了29.1%,環比增長了5%,產能利用率達98.5%,創出了歷史新高。

另外,晶圓出貨量+ASP實現季度四連漲,量價齊升驅動中芯營收自2Q19以來實現連續第四個季度增長。

從上述的表現來看,中芯國際的一季度表現可謂實實在在令人驚喜——即便一季度受到了新冠疫情的衝擊,營收仍創下了季度歷史新高。

此外,對於二季度的業績預期,中芯國際預計第二季度收入將環比增長3%至5%,預計第二季度毛利率在26%到28%之間。

與此同時,中芯國際還決定將2020年資本開支上調11億美元至43億美元,以充分滿足市場需求。

在公司步入快車道之時,再融資的需求迫不及待了。

錢的來源除了中芯的營業收入以外,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國家層面的支持,2019年,我國設立了一支規模為2042億元人民幣的國家半導體基金,扶持半導體行業的發展,縮小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中芯國際在十多年的發展中,也離不開國資背景的投資,去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一份報告稱,2014年至2018年,政府支持占中芯國際總收入的30%以上。

另外一方面就是資本市場,此次科創板的運作就屬於此類。

5月5日晚間,港交所上市的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宣布其擬於科創板上市,並將採用A+H股結構,同時擁有香港與內地兩個市場。

顯然,上市很大程度上也是為籌錢衝刺先進位程。

公告顯示此次發行不超過16.86億股,預估籌集大約234億資金,其中約40%用於投資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所謂SN1項目是SMIC的先進工藝產線,包涵14nm及N+1製程的研發及生產。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Q1季度中,中芯國際的14nm產能收穫了最重要的一個客戶——華為麒麟710F,它之前由台積電的12nm工藝代工生產,不過現在已經轉向國內的14nm工藝生產,儘管產能及技術還沒法達到12nm的水平,但這次是國產14nm工藝走向商業化的重要一步,意義重大。

需要清醒認識到的是,中芯國際現在還不能完全接下華為的單,也比不上台積電的技術。

台積電已經可以量產5nm,突破了3nm工藝,並且正在研究1nm工藝,比中芯國際的量產14nm領先了近三代。

當然,台積電也沒有停下來,台積電2020年預計資本開支為140~150億美元,同樣也是歷史最高。

在新製程的戰爭中,少花錢等於認輸。

儘管目前離追上台積電還又很長一段距離,但中芯國際的追趕態勢稱得上「不辱使命」。

2019年財報顯示,中國業務收入占比大幅提升,在2019年占整體收入貢獻為59.5%,正如媒體評價的,「中國企業對中芯國際對期待全都寫在了財報里。

高溫的中芯國際產業鏈

中芯國際雖然在國際上是二流甚至三流,但是在國內晶圓代工行業里是不折不扣的龍頭企業。

中芯國際較為成熟的28nm製程,全球只有六家代工商擁有更高的水平,中芯國際28nm以下先進位程全年營收占比為67%。

ICInsights《全球晶圓產能2019-2023報告》顯示,至2019年底,28nm以下工藝製程的產能將占IC行業總產能的49%,換句話說,28nm及以上,仍有50%的份額

手機、PC產品這種當然是看不上28nm,但智能硬體、可穿戴、車機、安防等各個領域,仍大有可為。

技術差距確實存在,但中芯國際已經是「矮子裡拔將軍」了,代表了中國大陸晶圓代工的最高水平。

2019年5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於燮康在世界半導體大會上表示,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約3120.6億美元,同比增長19.8%,首次超過3000億美元,出口金額846.4億美元,逆差突破2000億美元;根據WSTS&CSIA統計,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約占全球市場的40%,自給率約為15%。

總而言之,中國的半導體行業自給自足的能力極低,嚴重依賴進口。

因此國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希望能帶動半導體行業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國務院在《中國製造2025》的報告裡面曾提出,到2020年中國晶片自給率要達到40%,2025年要達到50%,工信部則是希望到2025年中國晶片自給率要達到70%

「半導體行業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國家綜合的經濟、科技影響力,關係到國家命脈。

」孟偉補充道。

回看中芯國際,在動盪的國際形勢下,「台積電會不會因為美國的施壓而斷供」一直是懸在中國科技企業,尤其是華為身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旦中芯國際有能力承接更高製程的訂單,就是給了他們一顆定心丸,不怕被別人「卡脖子」。

另外,工藝成熟之後,生產線和設備也會逐漸國產化,對大陸企業的價格會降低,利好國內IC設計企業發展。

中芯國際能力提升後,IC設計企業在國內就可以完成相關設計和製造,節省成本,加快開發進度,整個半導體產業就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中芯國際產業鏈」是以中芯國際為中心的國產半導體公司集群。

上游包括半導體設備、材料供應商,中游包括晶圓代工、半導體製造廠商,下游包括IC封測及各類IC設計公司。

在國產替代+周期復甦的雙重驅動下,方正證券判斷國產半導體在2020年將迎來拐點之年,「中芯國際產業鏈」在中芯國際擬登陸科創板之際,有望開啟加速成長。

中長期來看,海外與本土龍頭半導體企業今年資本開支同比普遍增長,中芯國際疫情影響下資本開支不減反增,行業擴容確定性高,5G商業化推廣仍有強邏輯支撐,持續推薦半導體板塊。

總之,晶片行業需要燒錢,畢竟研發跟不上,一切的發展都是空談,已經成熟的製程,能貢獻穩定的盈利,但先進位程的研發,才能為公司提供估值的空間

在景氣度向上和研發、產能擴張的背景下,中芯國際產業鏈的小夥伴將受益「滿滿」

但需要警惕的是,《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稱,如果川普政府決定加大對中國的打擊力度,中芯國際的能力最終可能會受損。

中芯國際依賴外國的半導體製造設備,包括一些來自美國的設備。

可長期趨勢之下,中芯國際大有華為之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振奮人心,我國半導體行業再傳來一個好消息

眾所周知,半導體行業一直是我國急需補短板的一個行,而半導體行業又是科技行業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晶片行業本身是一個高度壁壘化的行業,一旦一個公司成為行業的龍頭,就會長期保持領先地位,而且晶片行業...

Powered by SMIC!華為麒麟710A正式量產

從供應鏈獲悉,華為麒麟710A晶片,已通過榮耀play 4T,近日實現商業化量產。這款晶片由中芯國際代工,製程工藝14nm,主頻2.0GHz。此前業內盛傳,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已經開始將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