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擬上市科創板,為什麼對中國晶片產業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此前已有文章分析過,即便台積電非常想與華為一直保持業務上的往來,為華為生產晶片,特別是高尖端工藝晶片;但台積電有可能被迫屈服於美國,而不得不停止給華為代工晶片。

況且,台積電已經就此開展了沙盤推演,明顯是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

既然普通人都明白的道理,華為內部管理層自然也是懂的。

華為若繼續只抱著台積電一顆大樹不放,不及早為自己找更多退路,肯定是不明智的。

事實上,從晶片代工到封裝,華為已經打定了主意,要把核心的處理器晶片一步步轉單給中國本土供應鏈廠商代工生產。

儘管本土廠商的工藝技術,無論是性能,還是產能,仍將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在長期,華為要確保自身的供應鏈儘可能安全,就有這樣做的必要。

作為中國內地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三家有能力投產7nm工藝的晶圓代工廠商。

2020年,中芯開始少量試產7nm工藝。

從先前很長一段時期止步於28nm工藝、然後跳過20nm工藝直接到14nm工藝、再到7nm工藝,中芯的製程工藝進展之快,完全可以用神速來形容。

不可否認,中芯的製程技術跟台積電比較仍有相當大的差距,華為在與台積電保持商業合作的同時,也與中芯達成業務合作,那麼華為在經營上的風險便更加分散了。

華為需要分散自身的風險,並與中芯建立業務往來關係,只是個特例。

往大了說,中芯代表著中國本土晶圓製造的最高水平,中芯的一舉一動都可能代表了中國本土晶片製造業下一步的風向。

中芯不僅為華為代工晶片,也在為其他客戶提供專業化的晶片代工服務。

國家從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對中芯給予大力度的支持,也是為了扶持本土半導體製造產業做強及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管理、技術人才。

日前,中芯對外發布公告稱,將尋求在科創板上市。

中芯在科創板上市,不僅是要藉助資本市場的助力為自身提供充足的彈藥,也表明國產化替代進程又上了一個新台階。

從2019年7月科創板開始以來,熱鬧的景象從未消停:中國第一大矽晶圓廠滬矽產業已經成功登陸科創板,晶片設計新星紫光展銳正在為科創板IPO而加速衝刺,如今中芯也宣布擬在科創板上市。

中芯正式宣告,意味著科創板即將迎來一個超級重量級企業。

中芯發布公告稱,將向上海證交所申請人民幣股份發行,以及科創板上市及交易。

據中芯公告內容顯示,人民幣股份的面值為每股0.004美元,建議將予發行的人民幣股份初始數目不超過16.86億股,占不超過2019年12月31日已發行股份總數及本次將予發行的人民幣股份數目之和的25%。

就不超過該初始發行的人民幣股份數目15%的超額配股權可被授出。

人民幣股份將全為新股份,並不涉及現有股份的轉換。

若按中芯5月5日收盤價15.26港元計算,中芯募資總規模約254億港元(約231億人民幣),而發行價即便按一半計算,此次IPO募資規模也在115億元左右,若是溢價發行,融資規模將更高。

至於募集資金的具體用途,公告披露,扣除發行費用後,人民幣股份發行的募集資金計劃用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本公司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其中,約40%用於投資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約20%用作為本公司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約40%用作為補充流動資金。

中芯SN1項目是之前耗資102億美元建設的上海兩大12英寸晶圓廠之一,生產14nm及更先進工藝晶片。

國信證券表示,在資本充足後,中芯將加快先進工藝進展,有利於半導體製造國產化加速。

另據業內人士了解,12英寸SN1項目是中芯國際旗下專注於14nm及以下先進工藝的中芯南方工廠。

當前,中芯除了擴大14nm工藝產能外,還在對第二代FinFET工藝N+1和N+2進行研發與試產。

中芯N+1工藝在2019年第4季進入了NTO階段,預計在2020年第4季開始少量試產。

業界預估,中芯第二代FinFET製程N+1在2021年底可以達到量產,換言之,除了台積電與三星電子外,中芯將成為第三家進入7nm工藝賽道的晶圓代工大廠。

半導體作為一項投資大、周期長、回報慢、技術疊代更新快的行業,晶圓製造更不例外。

對晶圓代工企業而言,工藝的水平決定了競爭力,更高的工藝則意味著更大的市場和更多的利潤。

如果停留在低端市場,就很難獲得超出同行的利潤水平,只能面臨激烈的價格戰。

在激烈競爭的背後,不僅是先進技術的支撐,更是大筆資金鋪路的結果,若要掌握最先進的晶圓製造工藝,除了技術研發需要大量的投入,生產線建設的資金投入也不是個小數目。

例如,被業界稱為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的台積電,在2020年的資本支出約達150-160億美元,儘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台積電仍表示保持2020年資本開支不變。

據中芯財報顯示,2019年實際用於晶圓廠的資本開支約為20億美元,預計2020年資本開支31億美元,中芯2020年的資本支出較2019年大幅增長55%,超過2016年的26億美元支出,創下有史以來年度資本支出新高。

不過,中芯在資本上的開支已相當於自身一年下來的營收,其中25億美元用於晶圓廠設備的支出,產能將持續擴張,對成本構成壓力。

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魏少軍此前表示,中芯2020年第一季研發投入占營收高達到22%,數字非常驚人,但公司毛利只有20%,"這不是一個正常的數字",也就是說中芯在研發投入上非常激進。

毫無疑問,在中芯正處於爬坡的關鍵時候,資金難題成了自己在先進工藝賽道上追趕的攔路虎,此次中芯回歸上市,有了更多的資金支持,在後摩爾時代,為加速追趕先進工藝提供了充足的彈藥支持。

芯謀研究分析師顧文軍曾稱,製造型企業尤其是開放平台式企業,既能帶動上游設備和材料產業的國產化與產業化,又能為下游設計產業提供技術和產能支撐,值得大力支持。

並且此類企業投資額巨大,折舊壓力大,社會資本不太關注。

但這又是產業的平台環節,所以更需要資本市場的支持。

中芯此前在美國上市,在2019年中自願退市。

當時業內有傳聞稱,中芯從美國退市,實際上是準備回歸中國證券市場,現如今中芯正式宣布將在科創板申請上市,也驗證了此前的傳聞。

成立20年,港股上市16年後,中芯再次瞄準科創板。

在科創板炙手可熱的當下,作為「高、新、科、創"結合最好的產業,半導體無疑是重點。

芯謀半導體分析師顧文軍表示,在國內半導體企業摩拳擦掌的同時,不少國際或境外企業在國內的分支機構、分工廠也對科創板躍躍欲試,但為了讓科創板名副其實,相關機構必須認真研判,讓真正的科創企業上市,這樣科創板才能實至名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六大晶片製造廠的製程工藝演進之路

當下,半導體製造業發展得如火如荼,特別是以台積電為代表的晶圓代工業,在對更先進位程工藝的不斷追求下,使得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備受關注,也拉動著產業投資。10nm、7nm、7nm+,以及明年就將

國內晶圓代工業崛起還有多遠的路?

2019年註定是中美兩國科技產業的多事之秋。隨著貿易糾紛持久不下,華為事件後,眾多國內大型半導體廠商及跨國企業均開始重新評估自身在供應鏈中的定位。貿易拉鋸戰也將在某些方面迫使中國企業尋求自主創新...

7nm訂單飽滿,台積電卻來了個「反向操作」

降價促銷是商家慣用的策略,而現在半導體產業也開始使用這一手段。讓人意料之外的,該策略的使用者是「代工之王」台積電。在連續多年營收創下新高后,台積電為何會主動祭出價格優惠策略?該策略又能否成功呢?...

半導體專題 | 半導體製造,國產化如火如荼

編者按:當前,中國經濟進入調結構轉型關鍵期,過去的鋼筋水泥無法帶來自主產業發展的主導權,中興缺芯之痛,讓國人不禁唏噓,偌大的國家,居然連所有人都在使用的晶片都造不出來。與近鄰韓國相比,我們在半...

台積電將邁進5nm時代,遙遙領先同行

根據市場消息,台積電預定在明年第1季進行5奈米製程風險性試產,將是全球第一家導入5奈米製程試產的晶圓代工廠,而依據台積電的時程,將有望在明年底或2020年初進行量產,再度領先全球。

振奮人心,我國半導體行業再傳來一個好消息

眾所周知,半導體行業一直是我國急需補短板的一個行,而半導體行業又是科技行業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晶片行業本身是一個高度壁壘化的行業,一旦一個公司成為行業的龍頭,就會長期保持領先地位,而且晶片行業...

三星狂追台積電|半導體行業觀察

來源:內容來自「21世紀經濟報導」,謝謝。 今年三星宣布的133萬億韓元投資,將用於增強自己在晶片設計(SystemLSI)、晶片製造(Foundry)業務上的競爭力;台積電本身也在拓展業務,產...

晶圓廠瘋狂投資,設備商迎來甜蜜期

來源:內容來自「工商時報」,謝謝。由於5G及高效能運算(HPC)相關晶片大量採用7納米及更先進邏輯製程,包括應用材料及艾司摩爾(ASML)等兩大半導體設備廠,同步看好明年晶圓代工邏輯製程市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