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歷史」在大家不願意做飯的時候,張忠謀開了個食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集微網消息(文/Oliver),食堂是幹什麼的?吃飯的地方?按功能來講,應該是做飯的地方。

但買廚具要花錢,做飯又累又費時間,往往大家都愛下館子。

一個出生於中國寧波的「大廚」早已看透了一切,在辭去了德州儀器副總裁一職後,「大廚」張忠謀親手創辦了一家集成電路產業的大食堂——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台積電)。

創始人?最佳踐行者!

在德州儀器任職期間,張忠謀多次建言獻策,提議大力投資半導體產業。

然而當時德州儀器執著於消費電子產品,不想在內存市場去碰英特爾這個霸主。

眼看自己的建議不被重視和採用,張忠謀於1985年離開並回到台灣擔任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80年代的半導體產業發展並不成熟,缺乏專業分工的概念,一條龍服務是各大半導體廠的主打模式,也就是所謂的IDM。

如果同樣在台灣創立一家IDM模式的半導體企業,意味著高昂的成本,意味著技術落後,也意味著缺乏人才。

所以,張忠謀決定以製造和設計分離的模式來切入。

如今一些報導指出,張忠謀是純晶圓代工模式的創始人。

但其實在台積電創辦之前,賽靈思的Bernie V. Vonderschmitt和C&T的Gordon A. Campbell就提出了「無廠半導體公司-晶圓代工模式」的概念。

另外,還有一個極具爭議的故事。

在張忠謀加入台灣工研院時,同為工研院管理者的曹興誠已經有了涉足半導體代工業的打算,並且曾以口頭或報告的形式與張忠謀進行過交流,但張忠謀當時沒有給出具體答覆,最後卻成立了台積電。

曹興誠多次公開表示,張忠謀偷走了他的創業規劃。

不過曹興誠最終還是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成立了另外一家晶圓代工巨頭——台聯電。

這家公司曾與台積電並稱為台灣雙雄,一直纏鬥至今。

不論張忠謀到底是不是這種模式的創始人,但他絕對是這種新模式的最佳踐行者。

第一桶金?最好的背書

其實台積電誕生之初,只是一家小企業。

荷蘭飛利浦公司在台積電持股14%,而且當時台積電較為先進的2.0μm工藝也是從飛利浦引進的。

那幾年世界上最先進的工藝是1.6μm至1.2μm,然而台積電當時只有5μm至2.0μm。

台積電面臨著工藝的落後和人才的缺失。

當時雖然沒有競爭對手,但也沒有什麼生意,畢竟大多還是IDM模式,生產製造可以自己解決。

曾經筆者在一個講座中聽到過這樣一個說法,「80%的創業公司不到三年就倒閉了,但是如果熬過了這三年,後面就相對發展得比較順利。

台積電是幸運的,因為在創辦的第二年,張忠謀的台積電就迎來了一位貴客。

英特爾的共同創辦人Andrew Grove親自來到台灣參觀,並臨時接受了張忠謀的邀請,決定去台積電看一看。



這一看,就把台積電給看活了。

張忠謀信誓旦旦的向Andrew Grove說明,在3μm製程的良率不錯,雖然比英特爾和德州儀器差點兒,但還是有良率。

Andrew Grove當即表示:「或許英特爾用得上你們。

其實當時的英特爾正在一個轉型期,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崛起,讓英特爾在1985年退出了DRAM市場。

因此,英特爾的業務重心從曾經的存儲器業務轉移到了計算機處理器上面,所以專注在設計領域。

在認證期間,英特爾發現台積電的產品有266個缺陷,台積電的工程師們夜以繼日的優化工藝,最終還是通過了英特爾的認證。

英特爾的訂單不僅是台積電的第一桶金,還是對台積電生產能力最好的背書,這相當於給台積電打了一個全球性的廣告。

機遇?關鍵要努力把握

英特爾這個廣告投放的時間點,精準得就像是經歷過如今大數據的演算。

1990年代初期,隨著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行業內重複投資、資源浪費的情況非常嚴重。

IDM模式所需要的投資越來越大,門檻也越來越高。

如果將設計好的晶片交給其他IDM廠來生產,又害怕泄露商業機密。

於是,第一波「不願意做飯的人」大規模的出現了。

當時許多IDM公司的人跳出來創業,但又沒錢去打造晶圓廠,這時候就想起了張忠謀在台灣開的那家「食堂」。

事實上,當時台積電的工藝仍然落後於英特爾、德州儀器等大廠。

所以在1994年,張忠謀辭去了台灣工研院院長的職務,全身心投入到了台積電的經營。

台積電以領先的IDM為目標,提出了一項「群山計劃」:將每個IDM客戶用台灣山嶽的名字來命名,針對5家使用先進位程的IDM,制定專屬的技術計劃來支持每一家的不同需求,使得IDM客戶的高端產品,在自有晶圓廠產能滿載後,可以馬上轉單至台積電。

群山計劃執行的過程中,台積電最開始是使用IDM的製程技術,到後來結合互相獨立開發的技術,最後再與IDM共同開發新技術。

通過階段性的深度合作,台積電不僅完成了技術積累,而且還籠絡了一大批出色的人才。

1998年,台積電在0.18μm這一當時的先進位程節點,終於追趕上了英特爾的腳步。

2000年以後,無晶圓廠的IC設計公司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

是台積電這個大食堂幫他們製作好了想要的美食,也是他們養活了台積電。

據iSuppli數據顯示,前 20大半導體企業中Fabless的數目從2000年的0家,增加到了2011年的4家。

由於納米級別的先進工藝成本實在太高,原來的IDM廠資本支出實在無暇顧及到製造流程,ST、英飛凌、NXP、飛思卡爾在內的眾多大廠都停止了對先進晶圓廠的投入。

德州儀器也在2007年宣布放棄單獨開發32nm以下的工藝。

隨後幾年富士通、松下、瑞薩、東芝和索尼等也都轉型為輕晶圓廠。

這些IDM廠忍痛割愛後,難免導致半導體製造方面的研發人才沒有了用武之地,台積電又因此白撿個大便宜,瘋狂攬才,研發團隊如虎添翼。

值得一提的是,張忠謀曾於2005年卸任CEO,但由於2008年金融海嘯讓台積電瀕臨虧損。

於是2009年,78歲的張忠謀重返半導體業,在他的主導下,台積電連續3年加大投資力度,並在40納米、28納米工藝節點斬獲頗多。

2013年,台積電營收達到19.85億美元,晶圓代工市占率46%,成為全球第一。

雖然在後來的14nm節點被三星搶先,但在7nm節點台積電再次掌握了絕對的領先優勢,產能一直保持滿載。

IC Insights的最新報告顯示,台積電2019年上半年的銷售額位列半導體廠商全球第三,僅次於英特爾和三星。



台積電在機遇到來之際的做法是,制定十分奏效的策略來抓住機遇,而不是等著被機遇推著走,這是這家公司能夠將純晶圓代工這一事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原因之一。

啟示錄?本土企業需要做好三點

台積電的成功離不開張忠謀長遠的眼光,後人不會在意將設計和製造分離這個想法究竟是誰第一個想出來的,只會記得張忠謀是純晶圓代工領域做得最好的那個人。

如果「一個廚師不看菜譜,看上兵法了」,那一定成為不了真正的「大廚」。

張忠謀可敬的地方不止是眼光,還有對晶圓代工的專注。

張忠謀始終將台積電定位成一個被信賴的技術和產能的提供者,來服務設計公司。

當然,台積電的成功也是因為半導體先進工藝的發展不允許IDM模式繼續成為主流,分工是必然的結果。

對於國內企業而言也是一樣,優秀的領導者是公司成長和避雷的重要依靠;找准自身定位,是發揮優勢和迅速追趕的重要渠道;專注投入,是企業發展和囤積實力的重要保障。

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秘書長、集微網創始人老杳表示,所有偉大的公司都是時代的產物,能否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做大做強則要依靠領導者的學識、視野及戰略眼光,希望大陸企業家也能出現像張忠謀這樣的教父級精英,帶領大陸半導體走向輝煌。

(校對/Jurna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台灣「半導體教父」

6月5日,隨著台積電股東大會上的一聲宣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正式榮休。自此,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強人時代」也終於落下帷幕。 18歲赴美讀書,進入哈佛大學,19歲在家人的規勸下放棄商學轉學至麻省理工...

創業30年,台灣「半導體教父」這一次真的退了

在今日台積電的股東會上,創始人、董事長張忠謀說,他度過了人生最興奮最愉快的30年,感謝大家給自己機會。話畢,全場響起長達近一分鐘的掌聲。這位老人也在會後正式離開台積電,開始自己的退休生活。對於張...

張忠謀落幕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6月5日,隨著台積電股東大會上的一聲宣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正式榮休。自此,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強人時代」也終於落下帷幕。18歲赴美讀書,進入哈佛大學,19歲在家人的規勸下放...

晶圓代工帝國台積電是這樣煉成的

台積電,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商,而本身晶圓代工這個行業也是台積電首創的。而張忠謀,作為台積電的創始人,是怎樣一步一步把一個台灣企業,乃至一個行業發展到巔峰的呢?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晶圓代工龍頭的發展...

台積電:掰彎微笑曲線

by 楊學成微笑曲線是宏碁集團創始人施振榮於1992年提出來的,大意是說製造是低附加值的環節,而研發和營銷才是高附加值的區域,這為製造業尤其是當時台灣製造業的未來轉型指明了方向。偏偏有人不信邪,...

晶片大王退位,張忠謀接班人能否再續輝煌?

6月5日,台灣支柱企業台機電創辦人—「晶片大王」張忠謀在企業股東大會上宣布正式退休。離開全世界最掙錢的華人科技公司,離開為之奮鬥30年的台積電。台積電創辦於1987年,從一個不被看好的科技企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