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大量給中芯國際下單,為什麼中心國際比台積電更可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年一月,華為海思將14nm的部分領域的晶片代加工的訂單給了中芯國際,之前中芯國際一直給華為海思代加工的是28nm驍龍400系列晶片。

之後,華為陸續轉單給中芯國際,那麼為什麼華為要下單給中芯國際,中芯國際為什麼會比全球晶圓代工巨頭台積電更可靠呢?

一、兩家公司性質不同

台積電全名為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英文簡稱:TSMC,屬於半導體製造公司。

成立於1987年,是全球第一家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晶圓代工foundry)企業,總部與主要工廠位於台灣新竹市科學園區。


1987年,張忠謀創立台積電,目前,台積電市值2690億美元,超過英特爾成全球第一半導體企業。

台積電是台灣的公司,雖然台灣屬於中國,但台灣與美國的關係同樣非常密切。

中芯國際全名為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片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

主要業務是根據客戶本身或第三者的集成電路設計為客戶製造集成電路晶片,中芯國際是純商業性集成電路代工廠。

很顯然,台積電是台灣公司,而中芯國際是內地公司。

二、中芯國際代表國家方向

我們先看看中芯國際的股東情況: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芯國際的前兩大股東為大唐控股(香港)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7%,背後的控制人是大唐電信科技產業控股有限公司。

第二大股東是鑫芯(香港)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5.76%,背後的控制人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基金」。

而根據中芯國際在5月15的公告,國家大基金二期與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二期同意分別向附屬公司中芯南方注資15億美元、7.5億美元。

按照當下匯率計算,注資分別摺合人民幣106億元、53億元。

中芯南方專注於14nm及以下先進工藝,當前產能已達6000片/月,目標產能為每月3.5萬片。

投資總額達102.40億美元。

其中上述各訂約方對中芯南方的投資總額為90.59億美元。

此外,中芯國際會把科創板上市募集資金中的40%用於中芯南方一期(即SN1)項目。

在完成注資之後,中家大基金將持有中芯南方37.63%的股份,上海集成電路基金將持有中芯南方23.576%。

這意味著,中芯國際正在成為我國半導體行業中名副其實的「國家隊」。

三、中芯國際將退出美股,登陸A股

中芯國際之前主要在香港上市,並通過在美國發行存托憑證的方式在美股上市,但自前幾年,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溫,美國對中國的科技產業不斷進行打壓,在去年5月24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將根據美國證券交易法申請自願將其美國預托證券股份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之後,中芯國際證券交易將集中在香港聯合交易所進行。

去年A股成功創設了科創板,中芯國際也即將回歸A股,登陸科創板。

5月5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擬發行不超過16.86億股人民幣股份,於科創板上市。

據公告估計,按目前中芯國際H股股價發行新股,本次最高募集資金金額可超過 人民幣200億元。

公司表示,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擬約40%用於投資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約20%用作公司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約40%用作為補充流動資金。

四、華為需要更緊密地與中芯國際合作

雖然中芯國際是國內最先過量的晶圓代工企業,但與台積電仍有一定的差距,從市場份額和技術實力上來說,都需要中芯國際繼續追趕。

而美國不斷對華為進行技術封殺,在此之前台積電稱,供給華為的產品中,美國科技含量低於25%,不符合「美國最低技術含量規則」,美國無權限制台積電的正常商業合作。

但近日,美國準備直接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則」 從而達到限制的目的。

再加上台積電在5月15日宣布,將投資120億美元在美國新建工廠,用於未來生產5NM晶片,市場也普遍擔心未來台積電會因為美國方面的壓力而對華為進行斷貨,那麼華為的晶片就無法生產出來。

所以華為海思需要更加緊密地與中芯國際合作,中芯國際在獲得大基金的注資並在科創板上市後,可以通過大量的產業資本投入,加大研發的速度,對國際先進技術進行追趕,那麼即便是未來台積電真的迫於美國壓力而終止為華為代工,華為還可以讓中芯國際進行代工。

雖然中芯國際生產更先進的晶片,也需要用到荷蘭的ASML的EUV光刻機,而光刻機是歐美多國技術的結合體,可能也會受到限制。

但未來隨著我國在光刻機技術上的突破,並非說永遠都一定依賴於美國。

但是如果只靠台積電的話,就會處於非常被動的地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麒麟晶片不自產,而是交給台積電

華為手機作為國產手機的佼佼者,被十分多的用戶熟知和認可,就目前來說,國產手機中只有華為一家是自研晶片的,它就是海思麒麟晶片,但是雖然華為研發了麒麟晶片,但是其生產環節還是要交給台積電生產的,很多...

中國晶片的極限突圍

2018年初,日本時報發表了一篇《為什麼中國造不出像樣的半導體?》的文章,提到中國大陸目前是世界最大晶片市場,但國內使用的半導體只有16%是國產,大陸每年在晶片進口上要花2000億美元,甚至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