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億美元進口背後的「芯」之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談「芯」送書

分享你對「中國芯」的認識,就有機會獲得 ——

《「芯」想事成:中國晶片產業的博弈與突圍》圖書一本

活動地址: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或直接訪問麵包板社區活動帖 https://forum.mianbaoban.cn/topic/66175_1_1.html。

活動規則:

1. 在活動帖下回復,分享你對國產晶片的認識和期望、或是你學習工作中與晶片的故事。

2. 搶樓送書(5位),優秀評論(5位)。

更多細則見活動帖。

活動時間:2018.9.4 - 9.18

本次活動由人民郵電出版社贊助。

2000億美元進口背後的「芯」之殤

沒有晶片,字節不會跳動,網絡不會連結,雷達、通信都變成眼瞎耳聾,機械化裝備失控後也將變得腿腳不靈。

信息化戰爭實際上就是晶片戰爭。

中興事件後,知名軍事專家張召忠在網際網路上發問:「既然晶片這麼重要,為什麼不早早布局、自行研發生產?難道大家都被『忽悠』了嗎?」

「每當我們想創新的時候,美國人總是告訴我們,我這裡晶片大大地有,你們還費那個勁幹什麼?現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都在強調全球產業鏈分工合作,中國沒必要研發晶片。

」張召忠自己這樣作答。

的確,在通信等高科技、高端製造產業領域,已經充分形成了全球化的產業結構和供應鏈體系,特別能體現經濟學家常說的「比較優勢」。

以智慧型手機為例,一部手機往往需要嵌入數十種晶片,有的企業專門從事晶片研發,有的企業專門做整體集成,供應商不僅來自美國,也來自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

從這個角度來說,即使是全球公認的科技領軍企業——蘋果公司,假如有一天遭遇類似中興的全面封殺,面臨的危機恐怕也好不到哪兒去。

我們沒有核心技術嗎

20 世紀90 年代初,一本名為《日本可以說「不」》的書長期占據日本暢銷書榜單。

當時,海灣戰爭剛剛結束,美國對伊拉克的現代化戰爭打擊如摧枯拉朽,被歐美媒體吹捧為「矽對鋼的勝利」。

《日本可以說「不」》的作者之一——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在書中公開宣稱:「如果沒有日本的晶片,美國就打不贏這場戰爭。

《日本可以說「不」》盛田昭夫 石原慎太郎 著

在盛田昭夫等人看來,日本當時的高科技已經領先美國5年以上。

「只要日本說一聲停止出售尖端部件,美國就會一下子陷入一籌莫展的境地。

」他們認為,日本人應該大膽向美國說「不」。

強如美國,也有大量電子元器件依靠進口。

但中國與美國不同,中國企業與美國企業不同。

美國進口電子元器件的來源地,無論是日本、韓國還是歐洲,都是美國的「小夥伴」,可能會吵吵架,甚至吵得面紅耳赤,但絕沒有膽子敢對「老大哥」翻臉卡脖子。

若真動手,也都不是美國對手。

在中興遭遇「休克」的當口,中國網際網路上響起了一片批評中興沒有核心技術、缺少研發投入的聲音。

中興真的沒有核心技術嗎?

先來看幾組數據: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公布的2017 年通過專利合作條約

(PCT)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統計排名,中興通訊以2965 件國際專利申請量排名全球第二,後面依次還有英特爾、三菱、高通、LG、三星、索尼等企業。

這是中興通訊連續第8 年國際專利申請量位居全球前三。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公布的2017 國際專利申請統計排名

中興的創始人侯為貴本人就是一位技術專家。

他上學時是尖子生,工作後是技術科長,在創辦中興之前,20 多年一直是廠里技術水平最高的專家之一。

在高新技術企業中,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三流企業賣力氣,二流企業賣產品,一流企業賣技術,超一流企業賣專利。

侯為貴最欣賞的就是像美國高通這樣經營智慧財產權的公司。

為實現這一目標,1998 年,中興就在美國設立了研究所,專門從事新一代電信網絡的技術研究。

公開資料顯示,1999 年,中興已經完全掌握了應用層軟體技術、射頻電路和基帶電路的開發。

另外,中興已部分掌握了核心晶片的技術。

2002 年,中興手機事業部成立,侯為貴幾乎每個月都飛到上海,親自為手機研發人員打氣。

當時,代工(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OEM)是中國大陸和台灣許多企業的首選捷徑,但中興從一開始就將「走自主技術研發的道路」列為手機業務的首要原則。

很多人認為這將會是侯為貴的重大決策失誤,但他始終對自主技術研發情有獨鍾。

他當時常舉的一個例子是:諾基亞的手機占銷售額70%,關鍵在於研發。

中興也一直在自主研發晶片,雖然現階段晶片質量尚有差距,無法覆蓋中興的晶片採購,但是2017 年中興旗下的集成電路公司中興微電子完成了76 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

中興不是沒有核心技術。

只不過,這個核心技術還不夠強,面對強大的對手還遠不足以「自恃」。

這與中國「芯」的整體狀況非常相似。

中國晶片產業弱,是相對而言的,放眼全球,中國是為數極少的在晶片全產業鏈上布局並形成競爭力的國家。

數據顯示,2017 年我國自主研發晶片在全球占比大約為7.78%,這當然與中國的使用量不相稱,但如果放在全球排名,也就僅次於美國、韓國、日本,與德國不相上下。

不過,面對美國的壓倒性優勢,中國「芯」的質量與數量都顯得微不足道。

到2017 年,中國已經連續數年占據了世界最大集成電路市場的「寶座」,但這個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主要的產品中晶片卻嚴重依賴進口。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7 年中國進口3770 億塊晶片,進口額合計達到2601 億美元。

同年,中國原油進口額合計1623 億美元。

中國進口晶片所花的代價,已經連續數年遠超進口石油所花的代價。

計算機處理器、汽車內聯式晶片等高端產品更是極度依賴進口,嚴重「卡脖子」。

信息產業本以高附加值為特徵,就因缺乏核心技術,我國信息產業往往只有2%~ 3%的利潤,「賣一台電腦只賺了一捆大蔥錢」。

數據顯示,每年僅是個人電腦和處理器中用的微處理晶片,國外就從中國賺走100 多億美元。

有一定核心技術,但在外界重拳之下,卻難有還手之力。

這是此次中興「禁運」事件給全球產業分工體系里的每家企業、每個行業、每個國家再次敲響的警鐘。

「這不僅導致經濟上受制於人,我國信息安全乃至國家安全也面臨巨大威脅,黑屏事件、華中數控遭美制裁事件都是很好的例子。

沒有別的選擇,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只能自己做。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名譽理事長李國傑的話擲地有聲。

晶片之難

既然晶片這麼重要,難道中國沒有早早布局、自行研發生產?

事實上,中興在布局,華為也在布局,製造電腦、音箱、機頂盒、攝像頭的許多中國企業都在布局和研發晶片。

但為什麼中國不斷崛起的科技企業沒能掌握足夠的核心技術呢?中國晶片業發展不繁盛,原因何在?

在這裡,可以先簡要總結我國晶片產業歷經多年追趕卻始終面臨的三大障礙。

1. 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

中國電子學會專家王桓分析認為,晶片產業是典型的「大投入,大收益;中投入,沒收益;小投入,大虧損」,不達到一定規模和體量,很難有明顯效果。

少有企業願意去坐幾年冷板凳搞核心技術研發。

截至2017 年6 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規模達到1387 億元人民幣,對我國晶片產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按照英特爾、三星、台積電的支出標準,大基金僅能支持2 個大型晶片公司。

從企業研發投入來看,中國大陸最大的晶片設計企業海思半導體2016 年研發經費不超過10 億美元,最大的晶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2016 年研發經費為3.18 億美元,與下圖中的晶片巨頭相差甚遠。

2016 年全球半導體企業研發支出排名(10 億美元以上)

2. 「生態鏈」:國產晶片造得出來,用不起來

中興事件發生後,不少人問,大力投錢能發展好晶片產業嗎?

晶片有非常明顯的「生態鏈」特點。

不可能等到國產晶片和國外晶片一樣好的時候再用,不會有這樣的機會。

核心技術是用出來的,只有在用的過程中才能不斷提升,堅持住,邁過一個門檻後就會實現良性循環。

英特爾、高通等企業早期就建立了技術架構和標準,形成「樹根」,在它們上面長出了微軟、蘋果、谷歌等「樹幹」,再繼續長出各種硬體軟體「樹枝」。

國產晶片在一次次攀爬高峰的過程中,被國際巨頭的「生態鏈」一次次擊敗。

早年的「方舟」,後來的「龍芯」,都無法銜接這一生態鏈,需要自主研發另一整套獨立體系。

龍芯總裁胡偉武為此感嘆:「對晶片來說,產業鏈的重要性一點也不亞於技術先進性。

最先進的技術可能會被市場幹掉,但最實用的技術會留下來」。

在建立「生態鏈」的過程中,晶片持續高速地試錯、更新、升級,也是一個客觀規律。

以華為的手機晶片為例,目前市場份額僅次於蘋果、高通,排名世界第三。

其最早研製的晶片飽受詬病,不被市場認可,但華為通過自身構建的下游產業鏈持續提供試錯機會,幾年後讓手機晶片疊代至世界先進水平。

但在伺服器等更高端設備市場,國產晶片難有這樣的平台。

部分國企採購時,往往將英特爾等國際巨頭視作首選。

國產自主晶片如果長期被國際巨頭壓制,市場劣勢將「連累」技術升級,導致自主研發後繼乏力。

3. 人才儲備不足

發展晶片產業,最重要的是人才和企業,簡單的固定資產堆砌並不能真正地推動產業發展。

但我國IT 領域人才培養不平衡,大多數人才都集中在技術應用層面,研究算法、晶片等底層系統的人才少。

用業內一位專家的話來說,「全國高校開設了2600 多個計算機專業,本質上都在教學生如何用計算機,而不是如何造計算機,就如同汽車專業只培養駕駛員一樣」。

之所以國內IT 人才培養中存在「頭重腳輕」的問題,一方面是因為晶片等底層技術有較高門檻,只有頂尖院校才培養得出來; 另一方面是因為國內人才培養體制機制仍存在一些問題。

目前,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對計算機人才的考核大多以發表論文為主要評價標準,而晶片研究領域發論文較難,因此入選「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等培養計劃的機會也更少。

此外,國內晶片研發人員的收入相對於IT 行業其他門類來說並不算高,配套行業的材料、機械等從業人員的收入就更低。

在IBM、英特爾等國際公司,不僅有各個層次的領軍人物,幾十年專門從事某項工藝開發的工程師也有很多,形成深厚的技術積累。

而國內專門從事某一項工藝10 年以上的工程師非常少見。

在房地產、金融、網際網路等行業快速造富神話和房價帶來高昂生活成本的今天,大量優秀人才被擠出晶片等核心技術領域。

想獲得好書,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參與活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晶片業每年進口耗2000多億美元 超石油

鳳凰科技訊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200億美元,全球54%的晶片都出口到中國,但國產晶片的市場份額只占10%。中國晶片產業每年進口需要消耗2000多億美元外匯,超過了石油和大宗...

中興危局迎轉機,中企該如何亡羊補牢?

5月13日,持續近一個月的中興危局迎來重大轉機,這對於中興通訊8萬名員工和31萬名股東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然而,對於中興通訊此次遭遇,中國企業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該吸取哪些教訓?對於中國的晶片產...

馬雲雷霆出手,全力研發打造自主「中國芯」

這些天來,美國封殺中興引發的中美貿易戰,一直是沸沸揚揚,餘熱不斷。美國的這一舉動著實讓人憤怒不已,美國以中興開刀的背後,是對中國的忌憚,畢竟近年來中國技術的發展,無論是人工智慧還是其他都可謂是...

中國製造

《中國製造》文/單詩堯中流砥柱頂青天,國脈長興技不凡。製作高科人共贊,造芯路上舉國歡。有了中國芯,不再受制於人。讓我共同為阿里達摩院自主研發的AI晶片點讚!在弱肉強食的世界層林中,唯有自主,方可...

漢能加入專利大軍扛起中國大旗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參與到全球競爭,而核心的競爭將來源於對智慧財產權的競爭。智慧財產權作為企業和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同時也給中國企業的發展製造了重重的專利壁壘。全...

美國拿中興開刀,中國「芯」現狀如何?

近日,美國商務部的一紙禁令不僅將中興「打懵」,同時震驚了整個中國晶片產業。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全面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體和技術七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這無疑...

「中興事件」,「芯病」還要「芯藥」治

【僑報4月24日社論】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禁止美國企業向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出售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以下簡稱「中興事件」)。該事件因直戳中國「缺芯」的軟肋,在海內外輿論場上引...

中興遭美封殺警示:自主創新打造核心競爭力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19日在回答記者提問針對近期美國制裁中興通訊一事時再次強調,希望美方不要自作聰明,否則只會自食其果。美國商務部16日宣布,今後7年內,將禁止該國企業向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中...

中國發展集成電路最大弊端:專家負責制

中國發展集成電路的最大弊端:專家負責制;昨天一篇梁寧寫的《一段關於國產晶片和作業系統的往事》火遍朋友圈,為君子倪光南院士感慨,不過從中也體現了中國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最大的弊端:專家負責制。與倪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