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集成電路最大弊端:專家負責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發展集成電路的最大弊端:專家負責制;

昨天一篇梁寧寫的《一段關於國產晶片和作業系統的往事》火遍朋友圈,為君子倪光南院士感慨,不過從中也體現了中國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最大的弊端:專家負責制。

與倪院士相識接近二十年,倪院士的清廉與對事業的執著讓人欽佩,不過作為當年聯想NC(網絡計算機)的參與者,方舟1號註定是個失敗的案例,相信當年參與NC項目的業內人都清楚這一點,可惜的是,至今為止,仍有不少專家依舊在鼓吹根本不可能打造產業生態的通用處理器計劃。

從909、863到現在的重大專項,專家負責制一直左右著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或許這些專家都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界最知名的教授,不過學界與產業界從來就是陰陽兩隔的兩大陣營,教授可以是產業界的顧問,也只能是顧問,左右產業最終走勢的永遠是企業家。

專家負責制的直接結果是技術決定論,技術固然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作用明顯,不過卻從來也不是最終產業走勢的決定因素。

從方舟1號到龍芯、兆芯等許多芯,國家已經支持了接近20年,口號與當年如出一轍,效果不能說沒有,到夢想依舊是夢想。

ARM如今橫行移動終端處理器,並不是歐美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是當年Nokia為了自研手機晶片從眾多處理器內核選定的一種,如果當年Nokia選定MIPS、SH4或其它任何一種架構,或許ARM也早已銷聲匿跡。

選擇那一種技術規格往往是領先者的偶然決定,或者幾大霸主之間的平衡,政府或學界很難左右產業技術的走勢。

即使中國政府大力主導並風行一時的WAPI及TD SCDMA也一樣。

中國支持自主OS超過20年,先是要打破Windows的壟斷,後是打破Android的壟斷,殊不知Android只是谷歌買來的乾兒子,不是美國政府支持下才形成如今的壟斷,Android能夠壟斷完全是市場運作的產物。

打造生態有多難?強大如intel花費幾十億美元挑戰arm安卓生態,一樣鎩羽而歸。

今年2月在美國舉行的IEEE國際固態電路峰會,錄用202篇論文,內地、香港和澳門共錄用了歷年來最多的14篇論文,其中7篇論文來自澳門大學、2篇來自香港科技大學、2篇來自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和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首次各有第一篇論文被ISSCC錄用。

這就是在全球晶片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大陸學界的真實水平,還是最好的一次。

學術上甚至都比不上澳門,中國大陸的專家們卻掌控著海量資金的支配權,掌控著大陸集成電路產業的未來規劃及部署。

因為專家當道,大陸許多產業研究基金向大學、研究所過度傾斜,從事著本該由企業主導的實用型技術研究,而中國集成電路企業的前瞻技術研究卻因為資金困難難以起步。

因為專家當道,大陸冒出很多專門依賴政府基金生存的創業型公司,那些在市場上表現優異的公司很多卻因為不願意巴結專家被擋在門外;

因為專家當道,許多教授不是安心做學術,而是希望成為專家,因為一旦成為專家,將成為人人羨慕、巴結的對象,遠比在學術上取得成功更榮光。

專家負責制已經成為制約中國集成電路發展的最大弊端,體制不改,將會嚴重阻礙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

(老杳微信號:laoyaoshow )

2.核心技術從跟跑到並跑 網絡強國亟待建設生態系統;

本報記者 陳寶亮 北京報導

數字經濟新引擎

2014年,中國提出網絡強國建設,隨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網絡強國建設。

在過去四年多的時間裡,中國在集成電路、作業系統、網絡攻防安全、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等核心技術領域陸續取得進展、突破,逐步實現技術、人才的累積、發展,也在中國以及國際網信產業鏈取得認可與合作。

然而,在核心技術的領域中國仍然存在著短板,仍然有待突破,比如在網絡生態體系建設層面,中國進展一直較為緩慢。

從經濟角度來看,以信息化、數字化為依託的數字經濟,中國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27.2萬億元,同比增長20.3%,占GDP比重達32.9%,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加速融合。

隨著數字中國建設的不斷推進和深入,未來,以5G、IoT、雲計算、AI為代表的數位技術創新,將給所有產業帶來進一步的繁榮,驅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進一步增長。

(張星)

導讀

經過三年多的整合重組,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湧現了一批龍頭企業,諸如設計領域的紫光集團、華為,設備產業的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晶片製造業的中芯國際,以及封裝測試的江蘇長電,除半導體設備之外,上述企業在其領域均已位列全球前十。

2016年,國際諮詢機構麥肯錫曾分析指出「未來十年中國半導體企業有望全球領先」。

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開。

他強調,「敏銳抓住信息化發展歷史機遇,自主創新推進網絡強國建設」。

2014年2月,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網絡強國戰略,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並提出「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2016年4月19日,在網信工作座談會上發表講話,提出「網際網路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保障網際網路安全、國家安全,就必須突破核心技術這個難題」。

過去四年多,中國在集成電路、作業系統、網絡攻防安全、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等核心技術領域陸續取得進展、突破,逐步實現技術、人才的累積、發展,也在中國以及國際網信產業鏈取得認可與合作,當然也遭遇了來自技術主導國家、企業的競爭與封鎖。

如今,「中國在網信領域已經從當初的跟跑,發展到跟跑並跑」,4月2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依託中國巨大的人才資源和市場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可以及早解決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問題。

核心技術從跟跑到並跑

網信領域的核心技術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基礎技術、通用技術,二是非對稱技術、「殺手鐧」技術,三是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

基礎技術和通用技術主要包括集成電路和作業系統,這是我國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焦點,同時也是我國最急需集中力量突破的難題。

近年來,我國相繼推出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推進綱要》、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等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支持措施。

根據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關於科技創新論述摘編》,2013年12月20日在中國工程院一份建議上的批示中指出, 「計算機作業系統等信息化核心技術和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我們在一些關鍵技術和設備上受制於人的問題必須及早解決」,「要加大自主創新力度,集中優勢力量協同攻關實現突破,從而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為確保信息安全和國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需要指出,早在國家制訂《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時,就確立了發展「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晶片及基礎軟體產品」的重大專項,該專項被稱為「核高基」。

不過,由於國家資金、政策並未能集中力量,這導致國內雖然發展出一批國產化的集成電路與基礎軟硬體企業,但並未培育出具有競爭力、能帶動產業的龍頭企業。

2014年之後,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掀起大規模的併購、整合、投資、重組。

其中,規模達到1400億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在過去三年多時間裡已經投資近70筆、累計投資1200億元,而社會資本掀起的投資更是遠高於此。

經過三年多的整合重組,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湧現了一批龍頭企業,諸如設計領域的紫光集團、華為,設備產業的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晶片製造業的中芯國際,以及封裝測試的江蘇長電,除半導體設備之外,上述企業在其領域均已位列全球前十。

而在作業系統等信息基礎設施領域,多個政府部門開始試點推進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安全可控信息技術體系。

這一體系包括眾多國產Linux作業系統,龍芯、飛騰、申威為主的CPU,達夢、南通、人大金倉提供的資料庫,東方通、金蝶等企業的中間件、金山的WPS辦公軟體,以及由華為、新華三、深信服、浪潮等提供的虛擬化、安全產品,國內安全可控產業發展目標是實現對壟斷桌面技術體系的Wintel生態系統的替代。

2016年10月9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抓緊突破網絡發展的前沿技術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進國產自主可控替代計劃,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

目前,國內最大的安全可控信息技術試點是航天科工集團「自主可控替代計劃」——「商密網」,倪光南告訴記者,商密網註冊用戶已達4萬,4萬台終端中,有28000台是基於國產CPU和國產作業系統的電腦,提供雲服務的數據中心也已主要依託國產軟硬體。

該系統已經穩定運行兩年多,實際用戶體驗與此前基於外國軟硬體的系統相仿,「國產軟硬體已達到可用水平,自主可控替代計劃是切實可行的。

現在替代Wintel體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容易。

破局生態系統

然而,在信息技術領域,在技術突破與產業成熟、市場領先之間,還存在生態系統的鴻溝。

成熟的生態系統具有天然的壟斷競爭力。

在Wintel體系面前,Google的作業系統就難有斬獲,最終在新興的移動終端上找到突破口,開闢了Andriod,以及平板電腦Chrome作業系統。

而當AA(Andriod+ARM)體系一統江湖之後,微軟開發的WP移動作業系統也只能一敗塗地,市場份額甚至不足千分之一。

而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廠商三星嘗試開發手機作業系統,同樣以失敗告終,最終選擇開發面向物聯網的Tizen系統。

目前,Linux國產作業系統在政府採購市場占比約3%,其餘97%仍為Windows作業系統。

「國產信息體系的產品,最初研發時並沒有從生態系統的角度去考量」,日前,一位國產軟體人士告訴記者,「雖然大家能夠根據Wintel體系架構開發出全部的國產化技術、產品,卻並不能形成一個生態體系,最開始也沒有市場、沒有機會給大家做生態系統性的嘗試。

」2013-2014年,國產信息企業的產品初次構建安全可控系統時,「最初湊到一起的時候,應用體驗極差,甚至開機都有問題,但經過相互之間的互通調試,很快就達到了『可用』級別,目前正在從『可用』向『好用』轉變。

不過,生態體系的建設,並非只是產品間的「互通測試」,更多的在於企業、機構之間的強強聯合、協同攻關。

但是,上述人士告訴記者:「國內企業間的競爭要大於協同,在安全可控市場崛起之後,各大企業、機構之間開始互相『抱團』,不同的團體之間相互排斥,十分明顯。

在過去三年多的時間裡,國內安全可控產業逐漸形成了多個聯盟,主要為中國電子系、中國電科系、中科系、航天科工系四大集團,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大家市場主要依賴政府的辦公領域,但即便在這個比較小的市場中,不同系的企業還在相互排斥。

需要指出,雖然集成電路、作業系統兩大核心技術都在同步突破,但作業系統領域並未出現類似集成電路領域的大規模併購、重組,目前的「山頭林立」並不利於生態體系的建設。

在2016年4月19日的講話中,他指出,「我們同國際先進水平在核心技術上差距懸殊,一個很突出的原因,是我們的骨幹企業沒有像微軟、英特爾、谷歌、蘋果那樣形成協同效應。

美國有個所謂的『文泰來』聯盟,微軟的視窗作業系統只配對英特爾的晶片。

在核心技術研發上,強強聯合比單打獨鬥效果要好,要在這方面拿出些辦法來,徹底擺脫部門利益和門戶之見的束縛。

抱著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想法,抱著自己擁有一畝三分地的想法,形不成合力,是難以成事的。

3.九專家發聲中興事件:不盲目自大不妄自菲薄,向技術霸權說不;

原標題:重磅 | 九專家集體發聲中興事件:不盲目自大更不能妄自菲薄,要堅定向技術霸權說不!

近日,中興美國被禁事件持續發酵,各種觀點各種反思充斥其中,中國通信產業究竟成績斐然還是一無是處?撥開層層迷霧,回歸通信產業本身,我們該如何站在技術與產業的角度,審視此次事件以及背後折射的產業現實,《通信產業報》(網)採訪九位專家,呈現業內外大咖的觀點與洞見。

01

中國工程院院士

倪光南

關鍵核心技術,既不能依賴外國,也不能相信引進

中興美國被禁事件,引發了廣泛的關於「缺芯少魂」和自主創新的思考。

長期以來,積極倡導信息通信領域自主創新的中國工程院倪光南院士表示,網信領域新技術層出不窮,但CPU和OS作為基礎性核心的地位不變,其他核心技術往往建立在它們之上。

如果中國沒有自主的OS和CPU,就不可能成為信息強國和網絡強國,就不可能維護國家網絡空間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因此儘管有GPS,中國仍要發展北斗;儘管有視窗、安卓和iOS,中國仍要發展OS。

倪光南指出,中興事件暴露了我們在關鍵核心技術和設備上受制於人的問題,必須及早解決。

在關鍵核心技術上,既不能依賴外國,也不能相信引進,只有發揚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精神,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才能得到解決。

(記者:康嘉林)

02

清華大學技術創新與研究中心副主任

高旭東

制裁無益於全球通信產業

清華大學技術創新與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旭東指出,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全球通信企業的關係已經非常緊密,此次美國制裁中興,不僅將給中興和中國通信業帶來負面影響,也同樣會給美國及全球通信產業造成一定損失。

同時,高旭東強調,無論是國有控股性質的中興,還是民企性質的華為,抑或是生產了C919的國企中國商飛,都是對中國非常重要的戰略性企業。

美方此次制裁是對中方利益的嚴重干涉,中方應該給予更加強硬的回應。

(記者:譚倫)

03

賽迪智庫網絡安全所所長

劉權

中興事件堅定中國核心技術投入

在賽迪智庫網絡安全所所長劉權看來,中興事件並不是一個孤立事件,而是應該放在中美競爭的語境下來理解。

劉權表示,隨著中國國力特別是在科技領域競爭力的巨大提升,作為守成者角色的美國的被威脅感也日益加重,兩者產生摩擦在所難免,中興被制裁事件是這一背景下的必然結果。

劉權表示,近年來產業界對我國IT核心技術發展道路一直存在「自主發展」和「引進消化」兩種聲音,而中興被美制裁事件無疑給這一分歧作出了最明確的回應:我國必須積極大力依靠自身力量發展IT核心技術與產品。

正如近日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所強調的,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

要下定決心、保持恆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

劉權表示,中興事件堅定了我國在核心技術領域加大投入的決心,必將對我國科技產業產生極為重要的意義。

(記者:譚倫)

04

「TD鐵人」、中國電科集團教授級高工

李進良

注意多元供給,避免「獨家依賴」

「TD鐵人」、 中國電科集團教授級高工李進良指出,信息技術是全球開放程度最高的產業,全世界各國都在發展信息技術,導致產業鏈全球分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自身獨立完成,大國經濟體之間的關係已日益密切,「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生態已趨形成,一個國家的品牌產品,其零部件來自全球多國,通信產業的國際化合作、供給,在高技術的大生態中分工協作是產業常態。

一個企業不可能「包打天下」。

雖然美國在某些領域屬於世界領先,但也不例外。

李進良認為,除了近來媒體強調的發展自研晶片擺脫依賴外,中興通訊在產業鏈合作政策上要注意多元供給,避免「獨家依賴」。

在全球範圍優選供應商,才能分散供應風險。

因此,建議中興要將所有現在正常生產的系列產品,以及正在研發的系列產品,全面列出該產品從美國進口的零部件、商品、軟體和技術清單,按照多元供給的原則列出可以替換的從國內供應及他國進口的零部件、商品、軟體和技術清單,這樣,必然會有相當大的比例的中興產品會不受美國禁令的影響,而對小部分受影響的中興產品分門別類分析研究對策,這就需要發揮中興8萬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或改變設計、另闢蹊徑不用美國零部件,或國內立即啟動研製。

中興也要更多加強國產化採購。

(記者:高超)

05

清華大學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主任

吳金希

不能全盤否定中國通信技術創新

此次中興事件,折射我國「缺芯」之痛,甚至引發對自主技術創新的思考。

清華大學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吳金希表示,不能由此全盤否定我國通信行業技術創新的成就。

ICT包含的產業非常廣泛, 通信所用晶片與半導體器件不是一個概念。

據了解,中興在5G、光傳輸、手機、光貓、機頂盒內,尤其是高端核心路由器的核心晶片都是中興自己設計,尤其是5G的核心晶片領先。

吳金希表示,中興作為國家高科技的兩面旗幟之一,不能倒。

他認為如果中興倒下了,對於整個通信產業鏈乃至經濟都是損失。

吳金希表示,在川普政府針對我國戰略性新型產業、中國製造2025不斷發難的背景下,中興成為犧牲品。

但我們也要正視我國客觀存在的問題。

吳金希指出,國家此前也將半導體列為十九個重大專項,進行投入。

「但投資不夠,全國的研發投入比不上英特爾一個公司的投入」他表示,「這個產業變化很大,是蜘蛛網式的結構分布。

目前,加工製造方面是以台積電為代表的台灣企業領先,設計軟體則是美國為首。

中國如果現在開始奮起直追,也需要十年以後。

但目前也有國內企業開始行動,據了解,紫光與武漢政府合作建立存儲晶片的研發,今年試運行,明年開始量產。

「大規模生產是難點,因為晶片作為精密產品,目前不良率比較高。

」 (記者:趙妍)

06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舒華英

從基礎做起是不二法門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舒華英表示,操作軟體與集成電路一直是我國信息技術的軟肋,在集成電路方面,我國的進口每年達到數千億美元,在操作軟體方面,我國仍不具備一款完全自主研發具有良好廣適用性的軟體,這些技術上的缺失說明我們在企業管理中存在問題。

拋開企業利益,圍繞核心技術我們必須端正態度。

據《通信產業報》(網)記者了解,2017年全球晶片銷售突破4000億美元,中國晶片進口超過2600億美元,可見我國對晶片的需求量極大,反觀供給側,我國晶片的自給率只有百分之十幾,從這一角度看,發展核心技術也是我國的「必修課」。

舒華英認為,要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發展自身的核心技術,才能避免在產業鏈上被別人卡住脖子,而從基礎做起是發展核心技術的不二法門。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國在晶片上的差距也絕非一朝一夕就能趕上的。

「我國在晶片的研發發力已久,但這是長期積累的過程,短時期還解決不了,是長期戰略。

」舒華英表示。

對此,舒華英建議,在晶片發展中,首先要讓民營企業與國企共同重視,共求發展;其次是在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給國產晶片企業創造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提供產品疊代的機會;最後是企業要整體地協同發展,不能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的戰略利益。

此次中興事件,我們更應該從技術角度敲響警鐘,「在技術軟肋上被人重戳,不光是中興一家公司的問題,這是民族和國家的痛。

」舒華英強調。

(記者:黨博文)

07

國家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王雷

晶片戰略須有耐心和恆心

國家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雷表示,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為2601億美元,已經接近原油的兩倍。

在這一背景下,元器件依賴不單是中興一家能解決的問題。

王雷指出,國家高度重視國有自研晶片技術的發展。

據悉,目前我國已在合肥和武漢建立大型晶片研發中心,投入超1500億元。

雖然當前國內晶片設計產業仍屬薄弱,但隨著我國在晶片領域的奮起,中國信息通信電子產業長期的缺「芯」難題有望得到解決。

同時,王雷也提醒,晶片戰略絕非朝夕之功,需要長期投入,也必須要有面向未來的耐心和恆心,急功近利的心態無益於晶片產業的發展。

(記者:譚倫)

08

賽迪顧問副總裁

李珂

應正視進步,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賽迪顧問副總裁李珂認為,事件發生後出現了很多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批評的聲音,但事實上,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增速最快、最為活躍的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市場,中國已成為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且產業需求與份額仍在持續增長。

我們應該正視自己的進步,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但是,李珂也同時指出,雖然我國半導體乃至科技產業與已開發國家相比差距仍然存在,但必須看到,獲取產業繁榮與進步所依靠的不是「閉關鎖國」,而是開放、協作、共贏的生態環境,正如近日在博鰲論壇指出的,開放共創繁榮,創新引領未來。

李珂認為,在中興事件後,中國科技產業不應就此停下開放與創新的腳步,反而應進一步秉持「對內促進產業發展,對外開放打開大門」的態度,這不僅有利於中國科技產業的進步,同樣也將惠及全球。

(記者:譚倫)

09

《通信產業報》(網) 總編輯

辛鵬駿

全球化協作是產業常態

技術霸權衝擊產業生態

針對中興被禁以及引發的一些列所謂「缺芯少魂」的反思,《通信產業報》(網)總編輯辛鵬駿指出,近年來中國通信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無論產業規模還是產業生態都成為全球產業重要力量,在一些領域領導全球,一些領域創新走在前列甚至步入「無人區」。

應該自信的講,中國通信產業並非那麼不堪,相反的,中國通信產業已經走在世界前列,無論從行業標準制定、技術產品研發、應用方案能力、市場影響力和領軍企業世界排名、隱形冠軍產業分布,中國通信產業都是全球業界的重要力量。

但與此同時,同各國產業及各行業競爭一樣,中國通信也存在短板,比如在一些核心關鍵器件、高端晶片處理器和決定生態的基礎軟體,還受制於人,對國際供給存在依賴。

長期以來,通信產業在奔跑中著力補課,在完全開放的紅海市場「拼殺」中強身健體,注重技術研發和專利積累。

在近幾年的全球ICT專利申報中,中國通信企業都占前列。

未來,中國通信企業在大力集成創新的同時,更要繼續夯實基礎研髮根基。

辛鵬駿特別指出,我們應該深刻認識到,信息通信等高技術產業的國際化合作、產業鏈供給,是產業發展常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高技術的大生態中分工協作、砥礪前行。

任何一個企業不可能「包打天下」,都是在產業鏈條上互相分工、各取所需。

凡是能成功的關鍵技術、核心晶片、底層軟體,都是產業鏈開放所致。

而以關鍵技術、晶片、平台相要挾,把技術問題政治化,是典型的技術領域的霸權主義,本身就違背技術開放的「契約精神」,是對良性產業生態的衝擊,體現的是保守和後退,無論從技術還是商業角度,都是不可取。

與此同時,通信產業企業本身,在合規的前提下,在產業鏈合作政策上,也要注意多元供給,避免「獨家依賴」或「店大欺客」。

在全球範圍優選技術供應與協作夥伴,預判產業風險,扶持更良性的生態,以避免被牽著鼻子走。

通信產業網

4.中興員工:華為僅部分晶片自己設計 誰被美制裁都得死;

新浪科技訊 4月23日下午消息,近日,一張聲稱是中興內部員工發聲的截圖在網絡流傳,針對當前各種非議,該員工表示事實並非完全和新聞上看到的一樣,中興2016年被罰確實違規,此後成立了總裁為首的合規團隊,公司對於美國完全透明,所有的郵件及伺服器全部開放,FBI常駐公司,這次沒有明顯違規的行為,都是正常的合規過程檢查。

至於媒體關於中興「已在強化合規管理,要求每個員工重新學習歐美法律、法規、反賄賂等知識,參加合規考試要做到100分(滿分)才算通過」的報導,該員工稱是謠言,「從來沒有什麼學習歐美法律,是學習合規,學習合規考試,不是現在才開始,而是從16年開始的常規動作」。

該員工同時發問——「你們設想,一個中國高科技公司被美國FBI隨意監控,隨時查看數據,還能怎麼樣?」

「中興沒有任何的主觀願望去說謊」,該員工在文中強調,「一個已經被全部透明化。

第二,四個最高層。

包括總裁都處理了,還有什麼人不能處理的。

第三,明知道後續還有3億美金的罰款等著,為啥為幾個人冒這個風險。

此外,該員工還表示,華為也只是部分晶片自己設計,而且很少。

對於「中興不投入晶片, 所以才有這樣的後果」等觀點,該員工認為,隔行如隔山,中國最大的問題是不具備自己的生產工藝,晶片即使自己設計,生產中也是用美國的技術生產的,甚至於設計晶片的軟體也是美國的。

「不讓你用,你怎麼仿真算法? 所以說,任何一家公司被美國制裁都馬上死掉。

以下為網傳中興員工發聲截圖全文:

一位中興員工對於當前網絡上各種非議的解釋,事實並非完全和你從新聞上看到的一樣:

1、中興16年被罰確實違規,所以交了近9億美金的罰款,但是這次確實沒有明顯違規的行為, 都是正常的合規過程的檢查。

2、不要把16年的那次處罰和這次的禁止令混在一起說,從16年後,中興成立了總裁為首的合規團隊,公司對於美國是完全透明,所有的郵件,伺服器全部開放,fbi常駐公司。

而且郵件,資料必須保存5年以上,隨時準備紿老美檢查。

3、你們說的是謠言,從來沒有什麼學習歐美法律,是學習合規,學習合規考試,不是現在才開始,而且從16年開始的常規動作。

不知道你們從哪裡聽來字習什麼歐美法律。

中興從16後, 花費超過5000萬美金,聘請美國最專業的合規團隊,團隊領導人就是美國人。

4、關於培訓,這個就是常規的培訓考試,有什麼問題嗎?不知道你們討論的焦點是什麼?這 培訓考試,我們從16年被處罰後就經常培訓, 這本身是加強合規工作啊。

這是我們在16年表達對美國商務部的誠意。

就是說我們是真心改正問題的,你想所有的郵件,文檔都是透明的,這種情況下,還有什麼理由有主觀意願去做違規的行為。

5、這個是16年交了罰款後,為了重新得到訂單,我們簽訂的條款,已經不能再卑躬屈膝了, 你們設想,一個中國高科技公司被美國fbi隨意監控,隨時查看數據,還能怎麼樣?所以說這次的處罰中興不能接受。

6、我發現現在的文章經常把16年的事情和現在混著說,16年的事情我剛才說了,接受處罰, 現在18年的事說什麼35個人的事情,首先這不是承諾條文的內容,而且後續溝通協商過程的事情,本來就是一個正常協商的過程。

7、類似於,美國說你要處罰這些人,然後合規團隊去檢查,發現有一些人處罰沒有發布公告, 所以給美國寫了郵件,本來很正常的往來。

而且郵件還告知,是的,我們有遺漏,但是現在補上了。

8、中興沒有任何的主觀願望去說謊,一個已經被全部透明化。

第二,四個最高層。

包括總裁都處理了,還有什麼人不能處理的。

第三,明知道後續還有3億美金的罰款等著,為啥為幾個人冒這個風險。

9、這35人的事情不是之前寫在處罰協議里的, 本身就是一個協商過程中的事情,是在協商的 程中,美國突然宣布禁止令,而且後續沒有任何調查,協商。

10、不管怎麼樣,我在中興內部。

從16年開始是經常學習合規,各種要求,各位覺得中興蠢, 做得不到位。

我覺得國內沒有幾個公司能夠比得上現在中興的合規團隊。

這個是交了9億美金罰款後的學習成果。

真的公司上下非常重視。

而且經常學習,我剛才說了從16年後基本上每個月都要學習

11、合規考試各種考試考了無數次了,包括管理幹部,普通員工,真沒有想到這也成為新聞, 怎麼可能,公司花費了5000萬美金的投入,在交了9億美金罰款後,誰敢忽視這樣的學費,合規團隊的頭是公司總裁。

我們真心改正錯誤,換了董事長,總裁,新的領導始終把合規作為公司最重要的事情在做。

12、現在還有個論點,說什麼中興不投入晶片, 所以才有這樣的後果。

很多類似fpga,dsp中國根本沒有,而且作業系統都是美國的,電腦都不能用。

13、反正類似奇葩觀點,都能寫到新聞里,都看累了。

14、你們可能還不理解晶片的生產過程,中國最大的問題是不具備自己的生產工藝,晶片即使自己設計,生產中也是用美國的技術生產的,甚至於設計晶片的軟體也是美國的。

比如matlab仿真軟體,美國的,不讓你用,你怎麼仿真算法? 所以說,任何一家公司被美國制裁都馬上死掉。

15、華為也只是部分晶片自己設計,而且是很少的,放大器,數模轉換這些晶片只有美國有, 其實這個禁止令就是任何美國的技術你都不能用, 不說別的,就微軟的作業系統,安卓的作業系統不讓你用,你就啥事都幹不了。

16、 隔行如隔山,發現大家認知確實差異很大,沒有的,但是我們公司有員工在飛機上,出差支持項目的,售後的工程師,我們國家高科技上不是簡單一個晶片的問題,而且全產業鏈的問題。

17、 大家前面覺得沒有中興聲音,可能跟我們公司前面強調紀律,不允許私下評論該事件有關係,現在大家都看不下去了,所以開始不管了, 像我今天說這麼多,昨天前是不允許的。

新浪科技

5.投資人:中美爭端,中國科技企業投資或轉向印度;

網易科技訊 4月23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投資銀行華興資本(China Renaissance Partners)董事長兼執行長包凡表示,科技已經成為中美貿易爭端的早期戰場,中國科技企業全球投資策略可能發生重大變化。

中國企業將更有可能投資印度和東南亞等新興市場。

包凡表示,在當前環境下,他預計在美國的投資將會減少。

他說:「現實是,圍繞著中美貿易糾紛充滿了不確定性,很難把事情做好。

」此前,科技行業經歷了動盪的一周,目前正密切關注美國和中國監管機構對這個領域最大公司採取的動作。

本周的最新進展包括:中國監管機構表示,將對美國晶片製造商高通斥資440億美元收購半導體公司NXP Semiconductors進行反壟斷調查。

幾天後,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電信巨頭中興通訊實行7年禁售令,中興通訊表示此舉威脅到其生存。

這些舉措將科技公司推到了中美不斷加劇的貿易爭端前沿。

川普政府已對中國方面施加壓力,威脅要對中國進口總額達1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關稅,而中國則同樣以提高關稅予以回擊。

香港交易所執行長李小加(Charles Li)上周五表示:「我非常擔心,這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這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和老牌大國之間的較量,它們有各種摩擦,尤其是當它們的政治和意識形態體系不同的時候。

隨著貿易緊張局勢升級,有些高管表達了對經濟民族主義趨勢抬頭的擔憂,其中包括雷諾-日產-三菱汽車聯盟主席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

雖然戈恩說他很擔心,但他也認為這場爭端不會成為全面的貿易戰。

他說,「我認為重新談判協議的壓力更大」,畢竟美國認為這些協議不太公平。

戈恩在談到《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重新談判時說,對於汽車製造商來說,了解未來貿易規則比了解規則細節更為重要。

他說,汽車製造商將在未來10年內規劃建造工廠或決定在哪裡生產汽車,並且必須知道如何制定有意義計劃的規則。

中美貿易摩擦增加的原因之一是美國指責中國試圖通過不公平的貿易手段竊取美國的技術。

微軟公司企業副總裁拉爾夫·哈普特(Ralph Haupter)表示,中國企業在與美國的技術對峙中占有優勢,但它們可能面臨在多個市場競爭的挑戰。

哈普特稱:「想要開發人工智慧技術,你需要數據,中國有海量數據。

若你需要人才,中國同樣有很多人才。

與此同時,所有在中國展開業務的公司都處於掙扎中,因為它們要麼沒有找到走出國門的辦法,要麼就會立即去美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興美國事件回顧:崛起的驕傲與威脅

中興美國事件經過協商,得到了妥善解決,美方暫時解除對中興通訊的貿易制裁。從3月7日美國商務部發出警告到3月20日基本解決,前後兩周時間,時間之短、效率之高,在國與國貿易摩擦協商解決的歷史也是罕見...

《「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謀篇布局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牛丹陽、袁媛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明確提出未來五年我國要打造自主先進的技術體系,強化戰略性前沿技術超前布局,推動產業協同創新,努力實現核心技術創新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