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痛!芯痛!誰來拯救我的「中國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美國政府禁止7年內向中興通訊出售元器件、軟體和技術,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到高科技領域,國內通信行業首次感受到「芯痛」。

禁售7年正好在2025年結束,周四,《人民日報》援引《紐約時報》指出,美國的真正考量是要遏制中國製造業升級,拖慢「中國製造2025」這一強國戰略。

晶片雖小,它卻是電子設備的「大腦」。

晶片產業則是一個國家高端製造能力的綜合體現,是全球高科技國力競爭的戰略必爭制高點。

資訊時代,晶片是各行業的核心基石,電腦、手機、家電、汽車、高鐵、電網、醫療儀器、機器人、工業控制等各種電子產品和系統都離不開晶片。

既然晶片有著如此重要的基礎地位與作用,也就難怪美國會拿己之長,擊中國之短了。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占全球份額一半以上。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達到5411.3億元,同比增長24.8%。

但這一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主要的產品卻嚴重依賴進口。

2013年以來,中國每年需要進口超過2000億美元的晶片,而且連續多年位居單品進口第一位,2017年更達到歷史新高:2601億美元。

  賽迪研究院數據統計,在2017年世界前20半導體企業中,美國企業占了13家,在中國市場銷售額合計是667億美元。

其中,高通、博通、美光有一半以上的市場銷售額是在中國實現的。

  如此倚重進口主要緣於國產晶片與國際水平差距太大。

賽迪研究院集成電路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韓曉敏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晶片產業的落後是「全方位、系統性」的,即使是國內的龍頭企業,和國際主流水平都有一定的差距,更不用說國際最先進水平。

2018年4月18日,晚,一張中興創始人、年過七旬的侯為貴拖著行李箱現身機場的照片在朋友圈瘋傳。

有人為這張照片配文:「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76歲的侯為貴老爺子臨危受命,再次踏上征程。

猛回頭。

改革開放正好40周年,我們在關鍵技術上依然會被「掐脖子」。

中國有著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但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主流產品仍然集中在中低端。

警世鐘。

有些曾經輝煌一時的企業,由於基礎能力上的欠缺,強烈依賴第三方的先進IP核、先進工藝和外包設計服務,最終業績下滑,喪失核心競爭力,成為行業的教訓。

「核心、高尖端、元器件」方面我們還是受制於人,歸根到期還是技不如人,落後就要挨罰。

但是,也正如小平同志說的那樣「晚來不如早來」,西方對於我們的技術封鎖早已不是第一次了。

  看上去美國「處罰」的是中國一家企業,但這不是中興一家企業的事兒。

這次是中興,下次可能是華興、人興、民興。

只要我們沒有 「核高基」自主智慧財產權上突破,蓋再多的豪華住宅,都是沒有價值的。

這不是一個現代大國的表現,更不是走向未來強國的表現。

  事實上,對於國產晶片的發展不利的因素很大是因為缺乏應用對象以及軍用轉為民用的市場前景,從而導致所有的投入產出都變成了庫存和壞帳損失。

在中國始終有很多人持有一種思維,國家花錢養的晶片公司都是廢物,做的垃圾晶片我憑什麼用,然後等到正兒八經被制裁了,將所有問題歸結於國家不重視、不投入。

缺乏市場的後果就是導致晶片無法量產,無法獲得盈利,從而使得國產晶片行業發展緩慢,而國內巨頭在應用終端的高速發展使得問題被掩蓋至今。

  換個角度,晶片的限售從長遠角度也不是件壞事,中國未必不能解決系統的替代問題。

全面封鎖的時候,我們弄出來「兩彈一星」;封鎖國際空間站,我們弄出了「天宮」;封鎖「伽利略」,我們弄出了「北斗」……但是,汽車不禁止,卻滿大街都是進口品牌。

不經歷烈火,又談何鳳凰涅槃,起死回生?不經歷風雨,怎麼能看到雨後彩虹?

  中國人有「信念」,中國在軍用和航天領域也有一定的技術積累。

「不瘋魔不成佛」,只有在核心技術上,用更多的資本,投入更多的研發,實現完全自主的國產化,才能讓國產晶片不再受制於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中興事件看風雨中砥礪前行的中國「芯」

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做出激活拒絕令,禁止中興通訊7年內購買、出售或從事任何涉及受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約束的物品、軟體或技術等交易。中美貿易戰劍拔弩張之際,美國一出手即直指中國高科技行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