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資120億美元赴美建廠,台積電為川普送了一份大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 | 黃天然

被疫情搞得焦頭爛額的川普終於收到一份大禮。

全球最大晶圓代工企業台積電今日官宣,將斥資12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立一個全新的晶圓廠。

表面上看,川普政府力推的「製造業回流」戰略,再度獲得了標誌性的新進展,但這是否意味著美國能夠以此為契機,將半導體產業的重心從東亞拉回本土?

目前看來,難。

台積電一直婉拒赴美建廠

早在2017年,就有台積電赴美建廠的傳聞,特別是中美摩擦加劇之後,傳聞更甚囂塵上,但在美國各種明示暗示之下,台積電始終保持著「婉拒」的態度。

就在一年前,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還以成本巨大為理由,禮貌地拒絕了去美國建廠的要求,並提出了「我們是每個人的代工廠」這一觀點。

事實上,從客戶的構成和需求來看,台積電赴美建廠也是合乎情理。

台積電2019年報顯示,美國市場占到台積電營收的59%左右。

在台積電的客戶名單上,蘋果、高通、NVIDIA、AMD、賽靈思等全是美國企業,在全球供應鏈因各種原因日趨脆弱的背景下,也有部分客戶希望台積電能將一部分產能轉移到美國。

但正如劉德音所說,赴美設廠,最大顧慮在成本。

經過幾十年發展,東亞地區已經形成了完善的半導體產業鏈,集中了大量晶圓廠、配套材料廠、封測廠以及晶圓代工客戶。

相比之下,美國本土的半導體產業更側重晶片設計環節,缺乏晶圓代工廠中下游的配套產業,運營和人工成本也較為高昂。

如果晶圓在美國本土生產完,還要再花費高昂的運費,運輸至其他國家封測,這對台積電這樣的大企業來說並不划算。

台積電在華盛頓州的工廠遲遲無法擴廠,也能說明美國缺乏晶圓代工製造的土壤。

台積電在華盛頓州的工廠WaferTech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台積電赴美設廠可能會成為「樣板廠」,無法帶動當地產業配套,形成一個新的晶片製造王國。

然而,正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此前所言,在非安民之世的今日,台積電已成為 「地緣策略家」 的必爭之地。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是由台積電在業界的地位所決定的。

在2020年一季度市場份額報告中,台積電仍以超過50%的市場份額位列榜首。

圖片來源:TrendForce

在先進位程工藝方面,台積電繼續遙遙領先,今年上半年就將大規模量產最新的5nm工藝製程,客戶中蘋果和華為赫然在列,在2021年至2022年,台積電還將增加高通、博通等數家客戶,3nm和2nm的研發工作更是領先行業。

台積電工廠內部

再加上,台積電還為DARPA(美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製造晶片,因此他們無法完全站在純粹的商業角度進行決策。

關鍵時刻為川普解了圍

台積電此次宣布,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12寸廠,預計生產5nm製程晶片,規劃月產能為20000片,該晶圓廠將於2021年動工,2024年開始量產。

從2021年到2029年,總投資將達到120億美元。

最重要的是,這座工廠將為美國直接創造超過1600個高科技專業工作機會,並間接創造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統中上千個工作機會。

這個消息,真是在關鍵時刻為川普解了圍。

最近,川普剛跟前任歐巴馬槓上了。

在歐巴馬批評川普政府抗疫是「一場絕對混亂的災難」後,川普接連多日發推特反擊,甚至創造了新詞「歐巴馬門」。

當地時間5月14日,歐巴馬發了一個詞呼籲民眾:投票。

隨著美國疫情死亡人數不斷上升,要說川普沒有壓力那是假的,除了不斷甩鍋中國,他的另一招是繼續揮舞起「製造業回流」的大旗,以期轉移民眾視線。

5月14日,川普威脅要對在美國境外生產商品的美國公司徵收新稅,他在接受福克斯採訪時說,稅的問題是企業將製造業遷回美國的「動力」。

「如果我們想要樹立自己的壁壘,就像其他國家對我們做的那樣,蘋果手機100%在美國製造,這樣才是正確的方式。

」川普說。

川普在庫克帶領下參觀蘋果工廠

川普還稱,全球供應鏈是「愚蠢的東西」,他表示,新冠疫情恰好暴露了去全球供應鏈的弱點。

「我們不應該有全球供應鏈。

美國應該什麼都生產。

我們有公司來做這些。

如果沒有,那我能建。

」川普說,「我們的工廠將生產製造5nm晶片,這是當今正在製造的最新半導體技術。

台積電官宣赴美建廠,川普如願以償,在大選年拿到了一項亮眼的政績。

不過,拋開政治因素,台積電赴美建廠,也有助於彌補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短板。

半導體是集設計、研發、生產於一體的龐大產業,目前美國強項在於設計和研發。

華為代工問題能不能松鬆綁

「作為中美兩國的關鍵晶片技術供應商,台積電正處於各方覬覦的位置。

」彭博社專欄作家蒂姆·庫爾潘此前的分析文章預測到了今天的結果,「台積電無法永遠採取騎牆的態度,雖然劉德音可能只是想做晶片,但他最終將不得不做出抉擇。

然而,從投資金額和產能規模來看,台積電可能也是迫於美國「盛情邀請」,賣了川普一個面子。

台積電錶示,美國新工廠的12英寸晶圓月產能為2萬片,也就是說,年產能為24萬片。

而台積電在華盛頓州有一家8寸晶圓廠,承載的月產能也僅為3.8萬片。

而在2018年,台積電就生產了1200萬片12英寸晶圓、1100萬片8英寸晶圓,也就說,就算加上新廠,在美國產能占比也很小。

9年投資120億美元,聽上去不少錢,可是台積電現在一年的資本支出便高達150億美元。

目前,台積電在全球有12家晶圓廠,其中9家在台灣。

2019年在台南破土動工的「18廠」(Fab 18),每月生產10萬片12寸5nm晶圓,相比美國新工廠的2萬片晶圓產能目標,從規模對比也可以看出,台積電向美國本土轉移產能的力度並不大。

也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台積電去美國建廠,其實也是為了彌合雙方因華為問題產生的嫌隙。

2019年5月,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大量歐美供應商的斷供,迫使華為同時啟動無數「備胎」。

然而,唯獨先進工藝製程的晶圓代工能力,華為完全沒有備胎。

舉目望去,三星是手機市場最大的競爭對手,華為不方便也不可能把自己最核心的手機SoC設計拿去給對方代工,英特爾就更不用說了,一來沒這個能力,二來還是美企。

這個時候,如果台積電也宣布斷供,那至少華為的旗艦機型就徹底歇菜了。

幸好,台積電以源自美國技術含量並未超過25%為由,頂住壓力繼續給華為供貨,這是華為手機活下來的關鍵。

從營收的角度看,華為是台積電第二大客戶,斷供意味著雙方都要承擔巨大的損失。

然而,美國此後給台積電施加的壓力越來越大,從去年年底就傳出風聲,要將實體名單中關於美國技術含量標準的定義,從 25%下調至10%,迫使華為將一部分14nm製程轉單中芯國際。

華為這麼做是為了分散風險,可對台積電而言,卻是結結實實的損失。

去美國建廠,給川普送個禮,也能給華為問題松鬆綁,創造一些斡旋的餘地。

仰人鼻息的日子難過,只希望中芯國際爭點氣,在量產14nm之後能加快腳步,儘早迎頭趕上晶圓代工第一方陣。

Bloomberg:U.S. Won』t Tolerate Technology Fence-Sitters Any Longer

The Verge:Apple supplier TSMC is reportedly building an Arizona chip plant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台積電究竟是「兩頭草」還是「機靈鬼」?

最近,關於台積電的消息多了起來!看看下面的新聞就知道了:5月11日,有報導稱,川普政府拉英特爾和台積電在美建晶片廠,以減少對亞洲進口的依賴。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商台積電是全球有能力生產最快、最尖端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