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變卦!台積電官宣赴美建廠,誰會是真正「贏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今年一月份開始,美國敦促台積電赴美建廠的傳聞便不絕於耳,但台積電一直對外宣稱「暫無計劃」。

可就在今(5月15日)早,一紙公文卻打破了很多人的「幻想」,台積電正式宣布在美國興建且營運一座先進晶圓廠。

由此,這家全球頂級晶圓代工巨頭赴美建廠一事塵埃落定。

據悉,這座晶圓廠將位於亞利桑那州,預計投資120億美元,並於2021年動工,2024年實現量產,採用台積電目前最先進的5nm製程工藝。

規劃月產能為20000片晶圓,可以為當地直接創造1600多個崗位。

就在台積電官宣建廠計劃的前一天,又傳出川普威脅要對美國境外生產商品的美國公司徵收新稅的消息,目的是為了加速美企供應鏈撤出中國,並增加新的貿易壁壘。

這一系列動作讓不少人擔憂,台積電作為擁有全球最先進工藝的半導體製造公司(此前就有傳言稱美國將採取措施禁止其為華為供應晶片),如今響應美方的「招安」,是否意味著大陸半導體將迎來更為嚴重的「斷供」危機?

美國建廠,真有這麼容易嗎?

本次事件對國內半導體產業的影響,可以從台積電的受益情況中窺知一二。

首先,這並不是台積電在美國的第一家工廠,目前台積電在美國華盛頓州Camas擁有一家已有20多年歷史的舊晶圓廠,在德克薩斯州的奧斯汀和加利福尼亞州的聖何塞且都設有設計中心。

而對於晶圓廠而言,最重要的是水電價格、土地價格以及人才資源,就這三點來說,亞利桑那州都擁有很大的優勢。

第一點,談到工廠生產成本,必然不可能脫離能源。

儘管在統計中,美國家用電費相對較高,但在去年因《美國工廠》紀錄片而引起關注的中企福耀玻璃,其董事長曾透露美國工業用電價格僅為中國的一半。

對於耗電量巨大的晶圓廠,這自然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

第二,土地方面,此前台積電聯席CEO 劉德音曾表示在美國建廠取決於三個條件:符合經濟效應、成本有優勢、人員及供應鏈要完備,並且也以成本過高為由多次拒絕赴美建廠計劃。

而今天台積電在公告中表示,建廠是在「與美國聯邦政府及亞利桑那州的共同理解和其支持下」作出決定的。

那麼,這次突然倒戈,我們有理由相信當地政府給台積電提供了相當優厚的政策或條件,土地當然不在話下。

第三,人才方面,亞利桑那州是英特爾、IBM等半導體巨頭的大本營,這些公司已在當地擁有多座晶圓廠,並集中著大量半導體製造人才。

除此之外,台積電來自美國客戶的收入占比近60%,當地建廠顯然能顧為客戶提供不少便利。

不過,儘管從建廠條件上看似乎沒有什麼毛病,但參考同為台企的富士康,表面上的各種優惠政策與建廠條件,可能並沒有想像中那般美好。

眾所周知,同為台企的富士康於威斯康辛州的10.5代LCD面板廠計劃,當初是獲得了川普以及州長的各種站台支持的。

為了吸引富士康在當地建廠,威斯康辛州為公司提供了45億美元的納稅人補貼,這是有史以來外國企業獲得的最大規模補貼,但看似美好的開始卻並未能延續下去。

受各種未知原因的影響,過去兩年中,富士康一再縮減項目規模,從10.5代面板廠到更小的6代LCD工廠。

並且建築面積也縮減至不過100萬平方英尺,這僅僅是最初計劃規模的二十分之一。

建設過程中遇到的未知變數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有業內人士指出,美國半導體產業沒有中下游群聚效應,全球半導體下游的封裝、測試、組裝等產業鏈目前都集中在東亞地區,晶圓生產後還需花費大量物流費用運往各國組裝,即使是英特爾也早已積極將新增晶圓廠在中國、以色列等地興建。

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也曾直言:美國工人缺乏晶圓代工所需的效率,很難每天 24 小時輪班工作及研發。

具體是因為,早在10年前就曾估算英特爾美國工廠的晶圓製造成本是台積電的兩倍以上 ,主要體現在良率、產能利用率、半導體上中下游群聚效益及工作效率差異。

這從英特爾到海外設廠來降低成本,格芯Fishkill紐約廠經營不下去的案例中就可以看出。

因此,即使是目前宣布了建廠計劃,台積電這座5nm晶圓廠是否能夠最終順利建成並實施量產,仍然存在很大疑問。

大陸半導體會否受到較大衝擊?

眾所周知,越高端的技術,可替代性越低,台積電之於大陸半導體,關鍵在10nm以下先進位程的不可替代性。

其中,作為台積電第二大客戶的華為,旗下的海思麒麟系列晶片幾乎全線採用台積電最新工藝製造,而海思晶片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市場手機晶片出貨量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高達43.9%。

可以說,台積電與華為是相輔相成的。

不過,此前華為因為「實體清單」風波而遭到多家外企斷供,而台積電能夠持續為華為供貨,原因是其在製造中,所採用來自美國的技術未超過25%。

但隨著美國進一步提高技術禁令的標準,台積電被迫斷供華為也未必不可能發生。

所以,台積電從之前拒絕在美國建廠的態度,突然360°大轉變,或許與此有關。

畢竟,華為是自己的第二大客戶,台積電作為一家商業公司,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大客戶因此流失。

赴美建廠,一方面是迫於美方壓力,不得不妥協;另一方面,此前台積電為美國F-35戰鬥機零組件供應商賽靈思供應晶片,而後有消息稱,美國出於國防安全的考量,希望台積電能在美製造軍用晶片。

這可能也是台積電用作談判的籌碼,以消除合作夥伴華為的「斷供」威脅。

同時,在美國興建的台積電5nm晶圓廠預計將在2024年啟用,而根據台積電的路線圖,屆時的主力工藝將會是3nm甚至1nm。

這也符合台積電在台灣以外工廠落後一至兩代的不成文規則,仍將最先進工藝留在本土。

因此,台積電顯然是保持了自己「中立」的政策。

而這過後,更大的可能是將迎來一段相對安穩的商業環境。

對於大陸半導體產業而言,可能更是「國產替代」風潮後,又一次發展的良機。

正如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曾經所說:「台積電的半導體技術實力,以及台積電的戰略地位,將會是全世界各國政府積極拉攏的對象。

」現在看來,老先生所言極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