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在美建廠之後,它和華為的命數將會怎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5月15日消息,今天,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廠商台積電公司宣布了一則重大消息——台積電將在美國建設5nm製程的晶圓代工廠。

據悉,台積電計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設一座新的晶圓代工廠,將採用台積公司的5nm製程技術生產半導體晶片,規劃月產能為 20,000 片晶圓,將直接創造超過1,600個高科技專業工作機會,並間接創造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統中上千個工作機會。

該晶圓廠將於2021年動工,於2024年開始量產。

由於新的建廠計劃,2021年至2029 年,台積公司於此專案上的支出(包括資本支出)約120 億美元。

台積電為何會同意在美建廠?

此次台積電在美國建廠,或許早就有著自己的考量。

首先,台積電是一家企業,在美國建廠有利於未來發展。

而且這座還沒開始建設的工廠完全影響不到7nm、5nm、3nm和2nm的研發&生產計劃,主要的產能還是在台灣。

其實這並不是台積電在美國建的第一座廠了。

資料顯示,台積電目前在美國華盛頓州卡馬斯市設有一座晶圓廠,並在德州奧斯汀市、加州聖何西市皆設有設計中心。

此座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廠房將成為台積公司在美國的第二個生產基地。

其次,美國資源豐富。

建設晶圓廠最看重的是人才、水電價格和地價,美國在這三點上擁有絕對的優勢。

人才不用說,晶圓廠誕生地、英特爾和IBM大本營的美國在晶圓廠方面可以說是人才濟濟;亞利桑那州是英特爾最大的生產基地之一,水、電、地的價格非常低廉,而且很穩定;而且美國企業占據著台積電三分之二左右的營收,去美國建廠能夠吸引更多的客戶,這也是台積電去美國建廠的根本原因,九成的大客戶在那。

最後,重要的是,在美國建設先進位程晶圓廠能夠讓台積電保持足夠的吸引力,雖然台積電現在是代工領域的老大,但說到製程技術那還是得看英特爾和IBM。

英特爾率先解決了65nm到45nm節點的關鍵問題,領先台積電三年成功量產FinFET技術;IBM的技術則為三星和格羅方德提供技術支持。

台積電可以與其他巨頭保持更密切的聯繫。

總之,台積電赴美建5nm工廠無疑將幫助美國進一步加強在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力以及半導體供應鏈的安全。

而對於台積電來說,則可以進一步貼近美國本土的客戶,同時優化與美國的關係,在未來充滿變數的中美競爭當中取得平衡。

台積電建廠後的命數將會怎樣?

但是,目前台積電與美國方面只是敲定了初步的建廠計劃,最終能否成行,能否順利建成量產,仍有變數。

畢竟,目前半導體廠商的新建晶圓廠、配套的材料廠、封測廠、以及新興的半導體客戶等大都集中在了東亞地區,產業鏈配套完善。

相比之下美國的半導體製造產業鏈配套較差,運營及人工成本較高。

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此前就曾撰文反對台積電赴美建廠。

他認為,美國沒有中下游群聚效益、工作效率差異和衝擊台灣半導體等3大理由,反對台積電前往美國投資設廠,最多只能做個樣板廠,更警告台積電不要上當。

陸行之在臉書貼文表示:

首先,美國沒有半導體下游封裝、測試及組裝產業鏈等,難道晶圓處理好還要再花費龐大運費送往各國組裝嗎?例如鴻海威斯康辛州的投資到現在還沒個影。

他強調,美國最厲害的就是設計研發,不要妄想能成為科技產品製造王國。

其次,美國人工粗手粗腳的也缺乏晶圓代工製造所需要的效率,很難每天24 小時輪班工作及研發。

陸行之表示,早在10年前就曾估算過英特爾的美國廠的晶圓製造成本是台積電的兩倍以上,主要關鍵在於良率、產能利用率、半導體上中下游群聚效益及工作效率差異。

看台積電的Wafertech 也一直沒擴廠就知道了。

就連英特爾都要去海外設廠來降低成本,格芯(Globalfoundries)Fishkill紐約廠經營不下去的原因。

最後,台積電若真的去美國生產核心技術半導體,除了對台灣半導體未來發展前景有疑慮外,一旦發生重大事件時,美國政府只要顧到台積電美國廠就好了。

陸行之認為,把美國客戶當人質還是要的,但台積電千萬不要上當。

而且,台積電此次宣布在美國建立5納米晶圓廠,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同樣赴美建廠的全球代工巨頭富士康。

2017年,代工巨頭富士康宣布將投資100億美元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建廠,這筆投資也被美國認定為可以為其創造最多1.3萬個工作崗位,因此也減免了30億美元的額外費用的優惠。

然而,這一備受矚目的項目如今卻屢屢傳出「生變」的消息。

去年底,當地媒體就曾報導,富士康此前許下的「建設占地2200萬平方英尺工廠、提供13000個就業崗位」的承諾已經不會實現——過去兩年中,富士康一再變換說辭:先是稱將建造一個較小的液晶顯示器工廠,後來又說不打算建了;緊接著又說建立一個數據中心,而不久後又撤回這一計劃;最後還將工作崗位縮減為1500個等。

對此,美國威斯康星州的重要人士還再三且一次比一次緊迫地提醒富士康,後者目前的美國工廠項目已經偏離了原始交易中所描述的那般,若該公司仍希望獲得45億美元的補貼,那麼就必須修改合同;然而,富士康卻拒絕修改合同,同時表示仍打算申請稅收減免。

當地媒體指出,這可能會導致雙方最終走到「對簿公堂」的地步。

那台積電的未來命數會是怎樣,現在還真的未可知,希望不會是下一個富士康。

華為該怎麼辦?

台積電要在美國建廠,顯而易見的是,華為是最受影響的一家。

因為台積電在美國建廠之後,所有代工晶片都要受美國的出口管制,而目前華為本身就備受「限制」,如果美方要變本加厲,那麼華為手機將從根源上遭遇狙擊。

不過,從華為近段時間的境況來看,華為早就開始「自救」。

相信大家都知道,美國為了打壓華為,用上了很多手段。

在打壓不成之後,又提上了一個新的計劃,那就是從晶片上入手。

其欲採用帶有美國設備技術的手段,來阻止相關的企業和華為展開合作,而這其中就有台積電。

雖說這個手段還沒有正式的用上,不過也難保不到有一天美方就會這樣做。

一旦美方採取了這樣的措施,華為就將面臨沉重的打擊,甚至是毀滅性的影響。

而華為深知這一點,所以在現在還有時間的時候,率先布局採取一部分放在了中芯。

令人略感欣慰的是,華為與中芯國際首款由國產自主加工研發的麒麟710A處理器已經誕生,該晶片製程是12nm工藝,並且搭載在了榮耀Play4T上,雖說與台積電7nm工藝還有很大差距,但至少實現了零的突破。

另外,據了解,此前荷蘭著名半導體公司ASML交付我國的光刻機已經抵達深圳,這意味著我國將擁有7nm工藝晶片的製作水平,這次14nm能夠合作成功,相信7nm也將不遠了。

同時,業界認為,台積電這次決定赴美設廠,一方面是川普政府堅定的 「美國製造」 政策,台積電有壓力要需要賣面子給美國,而另一方面,也是想為 「華為難題」 解套。

並非說台積電赴美設廠,川普政府就會對華為全然解禁,但這是為防止最壞的情況發生,台積電能做的 「妥協」 之一。

台積電內部很擔心最壞劇本發生,就是美國修改遊戲規則讓台積電完全無法再為華為代工,如此一來對台積電和華為都是劇烈損傷,台積電不願意這樣的情況發生,也試圖阻止。

因此,業界認為,台積電赴美設廠一事早已是勢在必行,這個 「大禮」 不送出去,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真是不敢想像,或許可以解釋為一種「交換條件」,不見得能保華為一生平安,但至少該給的面子都給了,接下來希望台積電、華為能雙雙平安。

總而言之,就目前的階段來說,華為還是要依靠台積電的力量,才能夠獲得快速壯大,台積電在美國建廠這個消息或許對於華為來說是一種壓力,但更多的應該是轉化為鞭策,希望華為與中芯國際加油,只有打鐵自身硬,才能夠不畏懼一切強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