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的科技巨頭:在華為、蘋果背後,一年狂攬800多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眾所周知,隨著時代信息化的高速發展,我國的科技領域也是日益壯大。

現如今的智慧型手機也成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這龐大的市場需求下,各大手機廠商也是紛紛搶占市場先機,而在這個強烈的競爭環境下,也只有適者才能生存。

為此,各大手機廠商對消費者的各類需求便成了重中之重。

而一部手機的受歡迎程度不僅取決於其功能、外觀等因素,其晶片也是不可忽略的核心存在。

眾所周知,在晶片製造的整個環節中,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設計、製造、封測。

在這三個環節中,各大手機廠商,例如我們熟知的華為、蘋果、三星等手機品牌,它們只是參與晶片的設計,其製造主要交由台灣的台積電處理,而對於最後一項封測環節,則大多交給我國的日月光集團。

台灣日月光集團成立的要比台積電還要略早些,於1984年設立。

自成立至今,日月光集團便一直專注於提供半導體客戶完整的封裝及測試服務,包括晶片前端測試及晶圓針測至後段之封裝、材料及成品測試的一元化服務。

長期為全球客戶提供最佳的服務與最先進技術的日光月集團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製造服務公司之一。

雖然封測產業是半導體行業競爭比較激烈的領域,但日月光依舊憑藉當地完整的晶片產業、充足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取得了高速發展。

而這些因素,也是為什麼像華為、蘋果、高通等科技巨頭們為其買單的原因。

我們要知道,日月光集團是憑藉著出眾的技術能力才坐上全球封測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

據公開資料透露,日月光集團目前已經拿下了iPhone11系列、華為mate30系列旗艦產品的封測訂單,同時還包括了Apple Watch這一穿戴設備的SIP訂單。

除此之外,日月光集團還「吃下」了聯發科、高通等晶片巨頭的封測代工。

而在這龐大的業務支持下,日月光的收益也是秀色可餐。

相關數據顯示,在日月光集團所公布的9月份財報中,企業總營收再創新高,達到了94億元。

同比八月份,增長了2億元的營收。

而在去年,該企業的總收入為3710.92億新台幣(約合人民幣847億元)。

可見,華為、蘋果、高通等科技巨頭再賺錢的同時,也讓這家低調企業從中「收益匪淺」。

值得一提的是,日月光集團除了在本省經營,還在中國大陸、美日歐等市場均設置了運營據點。

隨著中國晶片的崛起,日月光這些年以來對大陸也是極為看好,大力設廠設子公司,想要在這中國芯崛起的機遇中獲得更多的增長紅利。

據相關數據顯示,明年中國將有 26條生產線,33座矽晶圓廠,生產出全球50%以上的晶片,而隨著大陸晶片製造份額的增長,相信日月光對這一機遇的到來觸手可及。

而在國外,日月光集團有著將近七成的營收是來自歐美發達市場。

年收入高達800多億,華為、蘋果都為其買單,我國這家低調的巨頭企業能夠在全球打下名號,實力可見一斑。

對此,你們又是有著怎麼樣的看法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018年晶片上下游產業鏈及競爭格局分析

中商情報網訊:根據晶片的生產過程,一般產業鏈分為上游設計、中游製造、下游封裝和測試三個主要環節,除此之外還包括各個環節配套的設備製造、材料生產等相關產業。此外,按形式可分為IDM和垂直分工兩種模...

華為積極遊說供應鏈廠商轉移至中國大陸

美中貿易談判進入關鍵的決戰點,不具名半導體產業人士向中央社記者透露,華為(Huawei)從去年第4季開始,積極遊說旗下供應鏈廠商將大部分產能轉移中國大陸,去年12月中旬華為財務長孟晚舟被捕後,華...

集成電路產業鏈大匯總

集成電路作為半導體產業的核心,市場份額達83%,由於其技術複雜性,產業結構高度專業化。隨著產業規模的迅速擴張,產業競爭加劇,分工模式進一步細化。目前市場產業鏈為IC設計、IC製造和IC封裝測試。

異構晶片整合已成為半導體廠商的香餑餑

異構整合是半導體產業延伸摩爾定律的新顯學。隨著台灣半導體產業群聚效應擴大,台積電、日月光投控和鴻海等科技業三巨頭,分別從晶圓代工、半導體封測、電子代工等既有優勢切入,搶食異構晶片整合商機。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