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端對中端,松果澎湃S1能否力敵驍龍652?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以下內容由資深科技行業觀察者蘇葉南傾情奉獻。

千呼萬呼使出來,猶抱琵笆半遮面,伴隨著昨日小米新年第一場發布會的舉行,傳聞已久的松果處理器終於現出了廬山真面目。

作為小米費心打磨28個月的第一款自研手機處理器,這款Soc對於小米的意義可想而知。

有了自主處理器,小米就能夠逐漸擺脫對於高通的過多依賴,也不用再苦苦搶著首發,更重要的是,它讓小米擺脫了長期相伴的「山寨」帽子,邁出了自主化的第一步!

蜀黍認為,雖然進軍手機晶片領域不久,但小米取得的成績還是很明顯的。

松果澎湃S1的整體性能也不賴。

作為一款是一款八核64位處理器,澎湃S1做到了性能與功耗的絕佳平衡,其主頻雖然高達2.2GHz,但大小核設計可以做到智能預測,實時切換,從而將日常使用時的功耗降低;採用的Mali-T860的4核圖形處理器,也算中規中矩,並且還支持「AFBC + ASTC」圖像壓縮技術,的內置32位高性能語音DSP、雙麥克風降噪等也頗具特色,將這款中端新秀裝扮得亮點十足。

不過提起中端Soc,我們就不得不提同樣定位中端的驍龍652。

這款驍龍6系Soc,在2016年伊始大放光芒,三星、華為、OPPO、vivo甚至是小米自家,相繼推出了採用驍龍652的手機產品,由此可見其應用之廣泛,實力之強勁。

更有趣的是,驍龍652採用了和松果澎湃S1同樣的28nm製程,這就讓二者的對比更加具有可靠性。



那麼,同樣是28nm製程,澎湃S1和驍龍652有何不同呢?

在蜀黍看來,澎湃S1和驍龍652的差距主要集中在架構、基帶和GPU上。

首先是架構方面,也許是初入Soc行業不久,小米並沒有激進地採用最新的A73架構,甚至連A72也晾在一邊,而是較為保守地使用了低功耗的八核A53架構,更加注重性能和功耗的平衡

作為對比,驍龍652則較為激進,用了八核架構64位高性能核心ARM Cortex-A72作為CPU的一個集群CPU包含4個1.8GHzA72大核+4個1.4GHzA53小核。

不可否認,性能方面明顯驍龍更強。



基帶則是松果的軟肋。

由於聯芯的技術所限,澎湃S1雖然兼容GSM/TD-SCDMA/WCDMA/LTE-TDD/LTE-FDD 等5模23頻網絡,卻失了對於CDMA地支持,換言之,其並不支持電信網絡,這也算是松果的一大遺憾吧!值得一提的是,松果的軟肋,正是高通的強項,對於驍龍652這款次旗艦級別的Soc,高通毫不吝嗇地為其配備了「X8LTE」基帶,支持最高300Mbps的下載速率以及100Mbps的上傳速度,WiFi連接技術則支持最新的MU-MIMO的802.11ac標準,與此同時,搭載高通驍龍652處理器晶片的手機,都可以實現LTE雙卡雙待、全頻全模和VOLTE技術。



GPU方面,松果依然難敵驍龍。

澎湃S1採用的Mali-T860的4核圖形處理器,只能算中規中矩,和麒麟655、聯發科X10處於同一梯隊;相較而言,驍龍652上集成了高通自家的Adreno510,最高主頻550MHz,並且採用了一個名為「UBWC(通用帶寬壓縮)」的技術,整體而言優於松果澎湃。

不過,松果也並非一無是處。

相反,在功耗控制上澎湃S1由於採用了更為省電的八核A53架構比之驍龍652更勝一籌。

另外,驍龍652由高通一家壟斷,其晶片單價較高;而松果則得益於聯芯成熟的技術實力,能夠快速實現大規模鋪貨,單價也更為實惠。



總體而言,驍龍652和澎湃S1雖然採用了同樣的製程,但無論是在市場定位、性能表現、認可度上二者都不可同日而語。

風物長宜放眼量,至少小米已經邁出了晶片國產化的第一步,我們有理由期待,松果會越來越強大,國貨會越來越自信,正如那句熟悉的廣告語——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盤點科技熱點,發掘數碼精彩,我是科技蜀黍,為您帶來最專業的科技數碼解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小米的松果處理器和海思麒麟比怎麼樣?

小米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了全球第四家同時擁有手機和晶片的企業。那我們關心的是:這顆晶片的性能到底怎麼樣?那先看一點背景:這顆處理器從何而來?小米曾經在紅米2A時代使用了聯芯(leadcore)L18...

從小米松果晶片的工藝製程聊開來

小米松果澎湃S1晶片發布後,做為國內第二家、全球第四家手機廠商研發的量產型晶片,總體上還是受到了大家的諸多讚譽。唯獨其採用的28nm工藝製程受到不少吐槽,被認為已經落後。這點不能完全否則,但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