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麒麟Soc離自研架構還有多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以下內容由資深科技行業觀察者蘇葉南傾情奉獻(微信ID:KJSS11)

雖然目前國產的華為海思麒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最新的麒麟960已經能夠和驍龍821分庭抗禮,某些方面甚至還強於驍龍,但麒麟依舊免不了為人所詬病。

而不少人針對麒麟吐槽最多的,就是採用了ARM授權的公版架構。

某些人認為,麒麟只不過是華為打著「愛國自研」的名號用來哄騙世人、欺瞞國人愛國心的廉價工具而已,用的是ARM的授權、台積電的製造工藝;甚至還有人以此為恥,並搬出蘋果、三星和高通等的自研架構,以此證明華為是多麼虛偽,而所謂的麒麟,又是多麼讓人啼笑皆非!

然而在蜀黍看來,真正令人啼笑皆非、苦笑不已的,倒正是這些每當國產取得進步就馬上不忘潑盆冷水的人——難道華為的海思麒麟用上ARM的公版架構真的很丟人嗎?

誠如大家都看到的,目前無論是高通、三星還是蘋果,都有自己自研架構的Soc,但正如一個人剛出生不可能一開始就會解微分方程一樣,上述三大牛逼企業的自研Soc,最初也是由ARM的公版架構發展而來,其中尤以三星Exynos的」奮鬥歷程「最為經典。

不可否認,自研架構,是三星的榮耀,也是其寶貴財富。

但在取得這筆財富之前,三星也付出了不少心酸、走了不少岔路子。

長期以來,三星都是使用ARM的公版核心,而智慧型手機發展到後期,華為海思、MTK同樣使用ARM的公版核心,而他們還有基帶整合的優勢,產品體驗絲毫不必三星差。

得此失彼,由於一直在琢磨自研架構,三星並沒有多少精力用來研究基帶,以至於在基帶晶片上失敗多次,最後才得以成功。

然而這個時候,擁有基帶整合能力的華為海思麒麟早就四處開花、並且搶占三星的市場了!

連三星、高通這樣深耕多年的巨無霸都不得不採用ARM授權架構,涉足晶片設計領域不過幾年的華為用公版架構又有何可恥呢?如果說用公版算不上好漢,是」偽國產「,那麼蘋果、三星甚至是以此為生的高通不就」滑天下之大稽「了嗎?

三星自研架構代號」貓鼬「,正和高通的」金環蛇「相剋

如今我們在詬病麒麟的自研架構,但在十年之前,我們連一款能夠商業化應用的Soc都拿不出來。

沒有自己的處理器的時候,我們總在嘲諷國產只會組裝;有了自研的處理器的時候,我們又在埋怨沒有自研架構。

對於國產的苛求當然無可厚非,但如何真心祝福國產,又如何對國產如此巨大的進步如此視而不見?難道從無到有、由弱變強不值得表揚嗎?難道用十三年打磨的麒麟不值得鼓勵嗎

最可恥的不是沒有自研架構,而是原地踏步卻洋洋得意。

ARM的轉讓晶片設計許可即授權分為架構授權、內核授權和使用授權三種類別,而華為早在2013年就已經取得了ARM的架構授權,這意味著華為可以對ARM原有架構進行改造和對指令集進行擴展或縮減。

從2013年至今華為麒麟處理器已經從910更新到960,走到這一步,華為沒有理由不對ARM原有架構進行改造和優化,加入自身對架構的獨特理解。

正如蘋果、三星處理器所採用的的架構也是從ARM架構上演變來的一樣。

可以預見,麒麟處理器以後肯定會出自己的架構,雖然這需要長時間的研製和技術的積累。

華為在為國產而不斷努力,而身為國人的我們卻不以為榮,反以為恥,這多少有些令人啼笑皆非。

最好的選擇,就是耐心等待,就像我們蓄勢待發,等待自自己的功成名就;畢竟這麼多年都熬過來了,君臨天下的這一天還遠嗎?

盤點科技熱點,發掘數碼精彩,我是科技蜀黍,為您帶來最專業的科技數碼解讀。

愛科技,愛生活,更多精彩,更多互動盡在微信號KJSS11,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海思麒麟用公版架構很丟人嗎?

以下內容由資深科技行業觀察者蘇葉南傾情奉獻(微信ID:KJSS11) 雖然目前國產的華為海思麒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最新的麒麟960已經能夠和驍龍821分庭抗禮,某些方面甚至還強於驍龍,但麒麟...

華為海思處理器的自主架構從ISP開始

自主研發微架構是IC設計實力的體現一顆手機SoC晶片包含BP(基帶晶片)、CUP(通用處理器)、GPU(圖形處理器)、DSP(數位訊號處理器)、ISP(圖像信號處理器)等重要的模塊,這些模塊我們...

一年前的文章了,About 麒麟950

2015年11月5日上午9點30分,華為舉行了麒麟晶片秋季媒體溝通會。發布會上,華為帶來了旗下最新的旗艦級手機處理器晶片——麒麟950。麒麟950採用的是台積電的16nm FF+工藝,4個2.3...

華為海思麒麟970並沒有你想的那麼領先

在2017柏林電子消費展上,中國企業出盡了風頭。儘管華為Mate10沒有按照以往的節奏如期而至,但這並不能阻擋麒麟970晶片在這個世界級的舞台上搶先亮相。筆者得到這個消息完全是依靠社交媒體上的...

5G來了,第一戰是晶片巨頭大戰

8月2日,蘋果公司當晚股價收報207.39美元,成為首個萬億美元市值科技公司。8月3日,華為公布2018年上半年華為全球智慧型手機發貨量超過9500萬台,首次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廠商。前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