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7212億元營收中約20%用於採購晶片 任正非:超越美國不是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3月29日,華為發布了2018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華為業績穩健增長,實現全球銷售收入7,212億元人民幣,按2018年期末匯率(1美元兌6.8561元人民幣)折算,公司收入規模首次突破千億美元,達到1051.91億美元。

華為公司2018年的研發支出已達到148億美元。

圖1

華為2018年年度報告顯示,5G方面,華為發布業界首個基於3GPP標準的端到端全系列5G商用產品與解決方案,和全球182家運營商開展5G測試,簽定了30多個5G商用合同,40000多個5G基站已發往世界各地。

此前據外媒報導,目前華為海思正在進行麒麟985處理器的試產,並預計搭配在華為的Mate 30手機上首發。

該款處理器將採用台積電內含EUV技術的7納米加強版製程。

根據外媒消息,華為海思的麒麟985處理器,在台積電內含EUV技術的7納米加強版製程打造下,預估處理器的效能將比麒麟980提升10%,電晶體密度更加提升20%。

麒麟985還將採用自行研發的GPU。

圖2

每年華為在晶片等上游產業上要支出不少費用。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公布的2018年十大半導體晶片買家的排名,華為去年的半導體支出超過210億美元,暴增45%,成為全球晶片買家的第三位。

也就是說,華為7212億元的營收中,約20%都用於採購晶片半導體。

圖3

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華為沒有上市的核心理念就是投資未來。

很多公司上市是為了把短期效益做的很高,但華為不是,更看重的是長遠的利益。

余承東表示,華為布局5G技術、新的晶片、材料、算法等,都提前了很多年來做,如果沒有基礎科研早期的投入,未來不會有核心競爭力。

圖4

有業內人士認為,華為晶片製造工藝高度依賴台積電,且一些晶片高度依賴外商技術授權。

華為老闆任正非近日表示:「我們向一切先進學習,努力追趕美國,我們一定要最先將紅旗插上『上甘嶺』。

初生牛犢不怕虎,超越美國不是夢,何不瀟洒走一回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台媒:台灣最該怕的不是紫光,是海思

提示:點擊上方"藍色字"↑可快速關注海思日前發布讓全世界驚嘆的高端處理器──麒麟950,展示十年磨一劍的技術威力; 規格、性能足與一線處理器大廠一比高下,靠的就是不斷砸重金拼研發、挖人才,累積出...

國產芯給力!麒麟980有驚喜來襲!

近年來華為的發展變化非常大,除了手機業務,華為海思麒麟處理器可謂是發展迅猛,和高通以及三星旗艦處理器之間的性能差距越來越小。根據可靠消息了解,麒麟980處理器正式量產,成為首批量產7nm工藝的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