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高通22個月打50多場官司,雙方在全球互懟,在華涉10億元糾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AI財經社 裘雪瓊

編|梁夜

蘋果與高通的專利大戰有了新進展。

美國時間10月26日,聖地亞哥聯邦法庭聽證會上,高通稱蘋果還拖欠其70億美元專利使用費,且經過多次溝通,蘋果方面以各種理由與藉口拒絕支付。

同時,高通要求法官駁回蘋果關於9項「精選」專利相關的所有索賠要求。

但蘋果提出異議,認為高通強迫其支付兩次相同的專利費,一次是在蘋果iPhone使用高通的晶片時,第二次則是通過專利費收取相同的費用。

高通是全球最大的移動晶片供應商,研發出連接手機與蜂窩網絡的不可或缺的技術。

它旗下的移動處理器和LTE數據機驍龍,堪稱移動設備的最強大腦。

高通也是蘋果、三星及其他手機製造商關鍵組件的供應商。

市場研究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指出,2016年出貨的59%智慧型手機使用高通的數據機,其次是中國的聯發科,占23%的市場份額。

2011年起,高通一直是蘋果iPhone的獨家晶片供應商。

期間,雙方齟齬漸生,直到2017年1月公開交惡、互相起訴:蘋果指責高通的專利授權方式不公;高通則反訴蘋果專利侵權。

迄今,這場專利戰已持續了22個月。

曠日持久之下,蘋果已轉用英特爾晶片,高通則利潤出現下滑、對蘋果緊追不捨。

6個國家50多場官司

截至2018年6月中旬,蘋果和高通在全球打了50多場專利官司。

這些官司分布於6個不同國家的16個司法管轄區。

例如,9月25日,高通在美國起訴蘋果,稱後者搭載英特爾晶片的iPhone侵犯了其兩項專利,而這些技術能夠通過在一秒內多次開關電子信號來提升設備性能。

3天之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表示,蘋果的iPhone確實侵犯了高通與電池管理技術相關的一項專利。

而在10月11日,德國慕尼黑法院駁回高通的專利訴訟,判定採用英特爾基帶晶片的新iPhone沒有侵犯高通專利,並德國市場的iPhone XS並不會被禁售。

這場大戰的序幕,從2017年1月拉開。

蘋果主動宣戰。

當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指稱,高通強迫蘋果使用其基帶晶片以收取更高的專利使用費。

三天後,蘋果向加州南區聯邦地方法院起訴高通,稱高通為了報復蘋果與FTC的合作,非法扣留了原本承諾退還的價值10億美元的專利使用權費用;要求高通向其支付高達10億美元的巨額賠償。

高通展開回擊。

1月的財報會議上,高通德里克·阿伯利認為,「在市場上,高通用自己的技術創造了價值,雖然蘋果用這些技術賺得無數利潤,它還是想支付比公允價值更少的錢。

更重要的是,高通還指責蘋果挑唆政府機構調查高通,例如美國FTC和韓國公平易貿委員會。

1月底,蘋果的戰場多了中國——向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提起訴訟,稱高通濫用在晶片行業的地位,違反了中國反壟斷法,並索賠10億元人民幣。

三個月後,高通反訴蘋果,在一份長達134頁的文件中回應了蘋果的專利授權訴訟,也尋求數額未定的損失賠償。

在那之前,蘋果已宣布停止向高通支付訴訟涉及的專利費用。

彭博社的消息稱,蘋果公司還指示其供應商也不要向高通支付專利使用費。

彼時,高通保持樂觀。

7月,高通執行長莫侖科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自信表示,這些訴訟只是蘋果尋求降低授權費的商業行為,最終蘋果會回歸高通的懷抱。

此前,蘋果的確這麼做過。

2015年和2016年,蘋果先後向通訊巨頭愛立信和諾基亞發起訴訟,要求以公平原則降低專利授權費。

但那兩次,都以雙方迅速達成和解而告終。

但進入2017年9月,高通正式向美國加州高等法院提出指控,控訴蘋果竊取其晶片機密,用來幫助英特爾提高晶片性能;這樣,蘋果就能從兩家供應商中坐獲「漁翁之利」。

同月底,高通向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提起三項訴訟,指控蘋果公司在中國侵犯了高通三項中國非標準必要專利,並稱這些專利覆蓋了蘋果目前應用於iPhone的電源管理和Force Touch觸摸屏技術。

此外,高通要求禁止蘋果公司在中國製造和銷售iPhone智慧型手機,以及請求美國當局對某些版本的iPhone頒布進口禁令,稱其侵犯了該公司的專利。

蘋果認為,雖然高通在無線通信標準專利方面表現非常出色,但這隻占iPhone的一小部分;高通的技術與顯示器、Touch ID或無數其他的創新毫無關係,這些都是蘋果的發明。

「Apple堅信創新的價值,我們一直願意為我們使用的專利付出公平合理的費用。

在我們和高通的多年持續談判中,這些專利從沒有被討論過,事實上也只是在過去幾個月內才給予的。

」 蘋果譴責高通「實際上是在對蘋果的創新徵稅」。

那時,蘋果公司首席律師布魯斯·斯維爾這樣描述兩家公司之間的衝突:「高通晶片給蘋果公司帶來的成本約為每部iPhone手機18美元,外加售價的5%,這個數字過高了。

自此,兩方對薄公堂的訟詞變為:蘋果宣稱高通的移動技術許可費收費過高;高通則認為,如果沒有自己的技術,iPhone和其他移動設備不可能成功。

蘋果一年繳納20億美元專利費

雙方為何緊咬不放?

一切都是為了錢。

彭博社根據分析師估測,陷入專利糾紛前,高通原本每年能從蘋果拿到20億美元左右的專利使用費。

在業內,高通專利費又被稱「高通稅」。

每家智慧型手機廠商都逃不過「高通稅」。

在通訊領域,高通擁有13萬項專利儲備,涵蓋晶片、移動通訊等必要技術。

龐大的專利積累,成為高通業績的重要支撐。

高通2016年的財報顯示,光是技術授權部門QTL(即技術許可)貢獻的息稅前利潤就高達65億美元。

高通按照整機收費。

也就說,當下每部4G LTE智慧型手機都需要給高通繳納手機售價5%的專利授權費。

整機收費是什麼概念?曾有業內人士打過比方:如果你的專利是關於燈泡的,那麼生產廠商只需要付給你燈泡售價的3%—5%。

但是,燈泡外有漂亮底座,最終整個燈售價100元——按照高通的方式,是按照100元的整燈基數來收取專利費。

高通一直奉行全流程的收費,即便該方式一直飽受爭議。

2G時代,歐洲主導的GSM(即全球移動信息系統,一種數字移動通信標準)和高通主導的CDMA(即碼份多址,一種在無線通訊上使用的技術)進行了一場世紀大PK。

因為上述收費方式,CDMA手機產業鏈一直發展得不好。

而GSM因大部分專利過期,手機越來越便宜,種類也很豐富。

2006年,聯發科的GSM Turnkey solution方案推出,能在硬體和軟體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使得山寨的GSM功能機產業迅速崛起,深圳因此得了別名「寨都」。

在2G時期,歐洲的GSM陣營完勝美國的CDMA陣營。

但高通卻沒受到多大損失,因為演進到3G後,3G三個主流標準WCDMA、CDMA2000、TDS-SCDMA(中國推動)都是基於CDMA的基礎技術,都要繳納「高通稅」。

2007年蘋果定義了智慧型手機和應用市場,3G才找到了盈利模式。

移動用戶開始爆炸式增長,單價也越來越高,華為、小米、VIVO和OPPO,都要向高通上交專利費。

這導致,專利費在高通業績的總收入占比是30%,利潤份額卻高達70%。

蘋果要給高通繳納多少專利費?

全球調研公司IHS Markit的統計報告顯示,蘋果iPhone8 中,硬體物料成本為247. 51 美元(約合人民幣 1640 元),其中高通全網通基帶成本只有 18 美金,占比大約7%。

此外,蘋果每出一台iPhone,就給予高通整機價格的3%-5%的專利費,外加單獨的專利許可費。

蘋果和高通合作多年。

雖然蘋果一直為iPhone研發A系列處理器,但是智慧型手機處理器中更核心的是基帶晶片。

基帶晶片負責手機與基站通信,被視作「CPU中的CPU」。

iPhone最初採用英飛凌的基帶,但從 iPhone 4系列開始,蘋果引入高通的基帶,由此大大提升iPhone的性能表現。

高通曾經獨占第五代、第六代iPhone系列產品的基帶訂單。

那是兩者的蜜月期,iPhone銷售額保持多年高速增長,高通也賺得盆滿缽滿。

蜜月期也不乏談判。

蘋果一直想降低基帶成本,同時壓減高通的專利授權費。

然而,售賣晶片和專利授權是高通的兩大主要業務,滿足蘋果的降價需求,意味著它必須對等地給所有手機廠商降價。

為了堅守自己的商業模式和高利潤,高通拒絕與蘋果妥協。

蘋果對此積怨已久。

蘋果CEO庫克多次表示,智慧型手機的功能越來越豐富,通信僅僅是其中之一,高通的技術專利只和基帶處理器有關,專利費應該根據基帶處理器的供貨價格,而不是按智慧型手機的整機售價來收。

2016年,iPhone出貨量首次出現下滑,這使得蘋果不得不專注其利潤率。

為了節省成本,蘋果轉而向供應商施壓。

其中,它與高通的爭執最為突出。

那麼,無法協調之下,專利費價格應由誰來定?

產經觀察家洪仕斌認為,蘋果具有iPhone價格的主導權,購買的消費者沒有定價權,而且蘋果並不允許消費者討價還價。

同理,高通是專利的所有者,擁有對其的定價權。

況且,高通不是針對蘋果一家,對全球其他手機生產企業也執行同一個收費標準。

高通裁員,蘋果牽手英特爾

這場漫長的戰役給蘋果和高通都帶來了什麼?

高通損失了很多錢。

2017年第三季度,高通實現營收53.7億美元,環比上升7%,同比下降11%。

這是因為,蘋果代工廠未能如約支付專利使用費,而該筆費用在2016年第三季度為7億美元。

而根據高通財報來看,從2017財年的第四財季開始,高通技術授權部門就沒有收到來自蘋果的相應的專利授權費。

以至於,公司業績下滑高達90%,裁員成為高通削減開支的重要辦法。

據路透社報導,根據高通公司在4月中下旬向加州監管部門提交的通知,高通將在加州多個辦事處裁員1500人,以兌現削減10億美元年度成本的承諾。

隨之而來的是罰款。

2018年1月底,歐盟委員會宣布對高通公司罰款9.97億歐元(約合12.29億美元),原因為高通濫用其市場主導地位,通過向蘋果公司付費的形式來換取蘋果在其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中獨家使用高通的晶片。

在韓國市場,高通則被罰款1.03萬億韓元(約合9.02億美元)。

反觀蘋果,情況要好得多。

7月,高通公司財務長喬治·戴維斯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相信,蘋果公司打算在下一代iPhone中只使用我們競爭對手的數據機,而不是高通的數據機。

我們將繼續為蘋果的舊款設備提供數據機。

實際上,早在2016年,英特爾就開始向蘋果提供部分數據機。

當年發布的蘋果iPhone7中,一部分手機使用高通的基帶X12,網速可以達到600Mbps;另外一部分使用了來自Intel的基帶XMM 3360,網速最高只有450Mbp。

為了平衡兩者的關係,蘋果對它們進行了性能限制,以至於兩者能夠在性能上保持一致。

2017年,蘋果8同樣採用兩種基帶,英特爾基帶XMM 7480和高通的MDM9655基帶,性能還是差異,蘋果依然採用上述平衡策略。

這觸及了高通的核心利益——智慧財產權授權是高通業務模式的核心。

因此,高通尋求對使用英特爾晶片的iPhone手機實施進口禁令。

2018年,蘋果新發布的iPhone XS和iPhone XS Max乾脆棄用高通的基帶單元,轉而全部採用英特爾的基帶。

此舉伴隨風險。

從iPhone 7開始,英特爾的基帶單元相比高通始終有些弱。

有果粉吐槽,蘋果新手機的信號處理能力不夠強,上網慢,音質差。

而英特爾在5G網絡上的準備速度也沒有高通快。

蘋果希望為仍在研發中的5G網絡設計自己的晶片。

根據Calcalist的消息稱,蘋果公司拒絕了英特爾為2020年的iPhone提供藍牙晶片和WiFi部件。

如研發成功,未來蘋果可能將英特爾和高通從iPhone中徹底剝離出去。

不過,蘋果11月2日發布的財報顯示,第四財季,共售出4688.9萬部iPhone,低於市場平均預計的4750萬部;共售出969.9萬台iPad,低於市場預期的1053萬台,市值盤後一度跌破1萬億美元。

一年前,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媒體表示,「高通蘋果互訴,立案容易,審出個結果卻比較難」。

一年過去,戰爭依然沒有定局。

但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複審委關於蘋果對高通的11項已發布無效決定中,8件專利維持有效,2件專利部分無效,僅1件專利全部無效。

而高通不排除未來與蘋果合作的可能性。

在7月的那次財報電話會議上,高通新任總裁克里斯蒂安諾·阿蒙表示:「如果機會出現,我認為我們將成為蘋果的供應商。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

違者必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高通 Q4利潤大降,它與蘋果撕逼的底氣在哪裡?

在蘋果與高通互訴的一年以來,兩家公司在全球各大市場對簿公堂,雙方均沒有絲毫妥協。高通負責人表示,兩家公司之間有很多手段來解決問題。我認為,目前我們還無法發布有變化的消息。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來解決...

蘋果、高通專利戰越演越烈 英特爾漁翁得利?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 記者 張之穎】蘋果與高通訴訟大戰越來越熱鬧,繼高通要求禁止蘋果使用英特爾晶片之後,上周還有新一輪的訴訟持續發起,最新消息又指出高通展開了反擊。這一切看來,還沒有照著日前高通...

相愛相殺?蘋果與高通的專利鬥法

iPhone 8還未上市,但蘋果與iPhone主要的晶片供應商—高通之間的訴訟戰已驟然升級。因高通要求蘋果支付iPhone的部分收入作為其專利授權費,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蘋果公司已在三個國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