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會被蘋果乾掉的供應商|半導體行業觀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些年iPhone系列的持續熱賣,不但將蘋果公司市值和現金流推向了一個巔峰,順帶著也給蘋果供應商帶來了龐大的收益。

例如夏普、JDI、富士康、TSMC、藍思、TSMC、大立光電、ARM、Imagination和Dialog等,是過去十年蘋果浪潮的最直接受益者。


以台積電為例,根據台灣媒體2015年的報導,當時TSMC每生產一顆蘋果A8處理器,就能掙取20美金。

考慮到蘋果手機龐大出貨量,單這一項給台積電帶來的利潤是驚人的。

台積電這些頂尖的供應商,受蘋果的影響都如此強大,那就更別說那些年營收幾個億的企業。

APPLE過去十年的股價走勢

如果按照以前那樣,晶片按照摩爾定律推進,供應商們按照蘋果蘋果供貨,終端市場也按照雙位數的增長,蘋果也只是做好自己產品的設計和整合,那就皆大歡喜的。

然而事情往往都是不按照想像中那麼走。

移動設備增速下滑,摩爾定律腳步放緩,最主要的是蘋果要做垂直整合,供應商們的日子不好過了。

一切為了利潤,蘋果大舉進攻上游供應鏈

如果算上近來爆出的蘋果「拋棄」的Dialog和Imagination,那麼蘋果已經切入了包括PMIC、AP、GPU、藍牙晶片等多個領域,算上傳言中的Mac晶片、傳感器,蘋果已經不再是純粹的手機製造商,而是一個覆蓋了自上而下產業鏈的新時代巨頭。

依託於其龐大的出貨量,蘋果的半導體產品單拿出來也可以獨當一面。

根據IC Insight的統計顯示,蘋果本身的2016年半導體銷售額接近65億美元,位居全球第14位,比專注於IC設計的英偉達、瑞薩、安森美和專注於晶圓代工的UMC、格芯都高。

2016年半導體銷售額排名(source:IC Insight)

蘋果如此急切的往上游切進,那都是為了一個字——錢。

根據調研機構IDC公布的數據,2016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高達14.71部,相比2015年14.37億部增長了2.3%。

雖然2016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創了歷史新高,但年增幅已經明顯放緩,由2015年的10.4%降至2016年的2.3%。

這個階段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這些增長動力是來自於眾多華為、OPPO和VIVO等廠商,而包括蘋果和三星在內的眾多國際巨頭,2016年的出貨量是下滑的,數據顯示,蘋果手機2016年的的出貨量下降了7%。

但是,在出貨量下滑的時候,蘋果依然攫取了智慧型手機92%的利潤。

這當中除了蘋果定價的優勢以外,更大一部分是來自蘋果本身對上游元器件的把控。

眾所周知,蘋果是目前為數不多的幾個做AP的手機廠商。

ICshare的創始人7Tens也曾告訴半導體行業觀察,在一個手機裡面,AP的成本是僅次於顯示屏的成本大頭,面對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元器件漲價潮,蘋果雖然在這個領域嘗到了甜頭,但也必須面對其他的成本壓力。

手機中主要部件的成本占比(source:ICshare)

FBN Securities的分析師Shebly Seyrafi預測,2016年第四季度,iPhone的平均價格增長了1%至695美元,同時成本增加了8%至420美元。

結果是每部iPhone的毛利率是39.6%,這要低於2015年的44%。

對於通過創新攫取最大利潤的蘋果來說,這也許是不可接受的。

再加上,在眾多手機廠商苦不堪言的時候,擁有全方位產業鏈的三星在面臨NOTE 7危機和掌門人被抓那麼多不利局面的情況下,還創造了利潤新高,當中的主要原因是來自於半導體業務的強勢。

眼瞅著別人掙錢,按照蘋果的做事風格,你說庫克怎麼按捺得住?於是在短短的兩個月內,蘋果宣布逐步用自研GPU替代Imagination的產品;傳言自己做PMIC,拋棄Dialog;更有業界傳言蘋果競標東芝半導體事業部,為了拿到更便宜的Flash。

但是,蘋果真的能把所有元器件都征服嗎?

草木皆兵,但並不是每樣元器件蘋果都玩得轉

蘋果現在涉及的半導體元器件中,主要是數字IC,而蘋果之所以能夠快速切入這些領域,得感謝張忠謀在幾十年前開拓出了晶圓代工這樣的產業。

如果還像以前一樣,做晶片需要花上百億去做一個晶圓廠,還需要去不同的產品和工藝做產線搭建和更新,就算掙錢能力如蘋果,也不敢貿貿然做出這樣的決定。

回到手機上面,蘋果雖然已經切入了很多個方向,但半導體行業觀察認為,以下領域是蘋果不可能會涉及的。

首先是螢幕。

螢幕是手機成本的大頭,相信這也是蘋果不會碰的領域,因為這是一個極其燒錢的領域。

中國大陸舉全國之力,才在過去幾年內實現了LCD產業的超越,中間的人力物力投入,是無法想像的。

拿現在的熱門的OLED來說。

國內的京東方去年12月在綿陽投資第六代OLED產線,投資金額為465億;傳言夏普在鄭州建OLED工廠,投資金額8.55億美元。

除了高額的金錢投入以外,搶OLED設備機台,搶原材料,這些對於製造商來說都是一個挑戰,所以這個Pass。

其次是Flash和DRAM。

排除入股的模式,我相信蘋果也不會投入到存儲類產品中。

雖然存儲是電子設備必不可少的,蘋果也通過手機版本和設定,從存儲上每年也攫取不少的利潤,但是蘋果也應該不會在這些領域上有所建樹,因為Fab的投資成本真的很貴。

所以Toshiba、三星和SK海力士都是「安全」的。

同理還有CIS等對Fab有需求的企業,業內人士告訴半導體行業觀察,OmniVision這幾年發展不如SONY等同行,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因為沒有自己的Fab。

另外半導體行業半導體行業觀察也認為,類似MEMS傳感器,不但種類多樣,在生產的時候工藝都沒有標準化的產品,也是蘋果無法涉足的。

當然,首次出現在iPhone 7上的Lattice FPGA,也是蘋果不會觸碰的領域。

還有Modem這些對技術和專利有很高要求的產品,相信也是蘋果不能,也不願意涉及的領域。

不過類似PA和Filter這些產品,參考高通現在聯合TDK做RF360,這些供應商,尤其是以蘋果為主要收入的供應商,也許要思考一下,假如蘋果拋棄他們的話,該如何應對。

總結起來,那就是採購量大的數字IC、利潤高的模擬IC,會成為蘋果的目標,那些對Fab和工藝有需求,標準不定的各種差異化產品,是暫時的安全區。

蘋果的這種「激進」雖然對供應商造成困擾,但從某個角度看,這也是蘋果不自信的一種表現。

4月初,彭博社的專欄作家Tim Culpan以《不得不向三星低頭,蘋果訂購OLED面板背後的「辛酸」》為題寫了篇文章。

裡面有諸如「蘋果不喜歡分享技術」、「蘋果希望獨居特色」和「如果說有什麼比無法控制其公眾形象更讓蘋果公司討厭的,那就是無法控制其供應鏈」等觀點。

作者還表示,雖然蘋果在台灣、加利福尼亞和其他地方設立了產品實驗室,研發自己的顯示屏技術,但是在三星這個絕對優勢領域,蘋果沒有任何提條件的籌碼。

半導體行業觀察認為,蘋果現在的效仿對象就是那個他又愛又恨的三星,但是相對於三星而言,蘋果沒有Fab、產品線單一,元器件自產自銷,會是他的巨大掣肘。

在攫取高額利潤的時候,面臨的風險也是極大的。

給中國半導體企業的啟示

蘋果這次以自己生產取代供應商,對正在「大興土木」的中國半導體產業來說,也有一些啟示。

半導體行業觀察認為,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打造自己的技術優勢

相信這個不用太多話語,三星OLED就是一個明顯範例。

無論蘋果這邊廂和三星打官司打得多劍拔弩張,需要購買三星的OLED還是要購買,該給錢還是給錢。

打鐵還需自身硬,放在任何領域都適用的。

同理的還有做IP授權的ARM、做晶圓代工的TSMC,做Modem的高通和Intel、蘋果也很能跳過吧?

(2)不要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這也是公認的道理。

根據媒體的報導,蘋果過去使用Imagination的PowerVR GPU,每年支付給Imagination的版稅約約7550萬美元,預測今年將支付約8000萬美元,占到Imagination營收的一半左右;而昨天被拋棄的Dialog,蘋果的訂單收入占據了70%以上。

這麼高的依賴率,這麼高的利潤,相對不難的技術切入,不找你開刀,找誰?

(3)注重研發,做技術的推動者

三星OLED的成功證明了這一點。

雖然中國半導體公司還是比較弱小,但是也要保持持久的創新。

國外的研究人員對美國和台灣的科技產業發展做過統一的評價,那就是在學習之餘,保持創新,才是實現產業升級和個人收入提高的關鍵,但是創新永遠是比追趕更難的,那就需要對市場有透徹的了解,對技術有紮實的積累。

以上是作者對於整個事件的一些個人看法,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夠給出更多的建議。

謝謝!(文/李壽鵬)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1247期內容,歡迎關注。


【關於轉載】:轉載僅限全文轉載並完整保留文章標題及內容,不得刪改、添加內容繞開原創保護,且文章開頭必須註明:轉自「半導體行業觀察icbank」微信公眾號。

謝謝合作!


【關於徵稿】:歡迎半導體精英投稿(包括翻譯、整理),一經錄用將署名刊登,紅包重謝!簽約成為專欄專家更有千元稿費!來稿郵件請在標題標明「投稿」,並在稿件中註明姓名、電話、單位和職務。

歡迎添加我的個人微信號 MooreRen001或發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合作到競爭 看蘋果與三星十年間的相愛相殺

商界沒有永恆的朋友和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即便自己想樹立一個永恆的敵人,時代的趨勢和金錢的誘惑也會把他們逼成朋友… 過去十年,蘋果和三星把這段話演繹到了極致,他們兩家的關係錯綜複雜又琳琅滿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