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為何供應商痛下狠手,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王新喜
蘋果日前對供應商動作頻頻,不久前宣布停止在iPhone和其它設備中使用英國晶片設計公司Imagination的技術處理圖形,蘋果供應商Imagination股價一度下跌70%。
其次是有消息透露蘋果已經自主設計電源管理集成電路,蘋果的電源管理晶片(PMIC)供應商Dialog也恐將失去蘋果公司的晶片供應合同,Dialog
Semiconductor的股價也下跌了超過三分之一。
與此同時,蘋果拋棄了三家台灣供應商,包括友達在內共有三家台廠遭排除,谷崧精密工業和兆利科技也掉出蘋果200大供應鏈名單之外。
同期,有消息顯示,蘋果想要收購東芝快閃記憶體,蘋果也想自己掌控快閃記憶體技術,也有分析師表示,蘋果下一個要「拋棄」的廠商,很可能是新思國際,因此,我們看到,蘋果的供應鏈模式與策略其實開始有了變化。
蘋果拋棄供應商,最直接的反應是供應商的股價與利潤會大跌。
這種「蘋果風險折現」效應事實上很早就出現了。
很早之前台灣的觸控螢幕製造商宸鴻長期為iPhone與iPad生產螢幕,而業績股價扶搖而上成為觸控螢幕領導者,但當後來蘋果滋生不安全感推行多供應商策略,將訂單分散到夏普、東芝、LG、三星等供應商時,使得宸鴻股價暴跌。
供應商的風險來自於,蘋果過於強勢,而自身對蘋果過於依賴,一般來說,蘋果會與供應鏈相關廠商簽訂排他性的技術和產品協議,這對於行業來說,供應商獨家技術基本就給了蘋果,不利於行業創新技術的共享與進步,對供應商來說,這也意味著將自身的技術與產品利潤與風險完全託付給蘋果,這是當前蘋果供應商處於極度被動的重要原因。
蘋果之所以要對供應商痛下狠手也是源於蘋果的棋局與供應鏈策略開始產生了變化。
甚至可以說,蘋果在硬體策略上,正在逐步向三星靠攏。
眾所周知,三星是垂直產業鏈多元化經營策略,對於晶片、內存、電池、螢幕面板等手機研發製造的關鍵元器件都有完善的布局,即便是去年三星發生了Note7事件發生,但三星面板、晶片、半導體等上游零部件業務依然成為三星電子的多個盈利支柱。
而在下一波OLED螢幕全面升級的潮流中,三星幾乎又壟斷了OLED螢幕的產能與訂單。
所以說,三星由於基於硬體產業鏈有著全面的掌控力,因此在當前手機創新中總有亮眼的創新表現,而蘋果正是因為龐大的供應商體系分散在全球各地,導致其很難對於硬體有絕對的掌控力,也很難達成一種軟硬體整合效應,在創新力上頻頻遭遇行業與用戶的質疑。
因此,蘋果想做出改變,把某些產品和技術轉移到公司內部,進一步加強蘋果的控制力和靈活性,掌控產業鏈當中更多的關鍵技術與零部件。
雖然蘋果供應商也能給蘋果帶來豐厚的利潤,也同樣在為蘋果開發先進的零部件技術產品並優先給到蘋果,但一個事實卻是,蘋果如果用資金買斷或者自供這些新技術產品,是不是更加一勞永逸而無後顧之憂?
也就是說,蘋果從此前讓全產業鏈享受它來帶來的紅利開始要將其中一部分紅利完全劃歸自己所有,在當前,從元器件成本到美元匯率波動,手機供應鏈上的人力成本也在上漲、蘋果完全由自己掌控並且自給自足,就能掌控議價上的主動權,也就是說通過更多的自主定製各種組件,可以放大蘋果當前的生態優勢,讓軟硬體融合創新更為順暢,並壓低成本。
而不是像去年那樣,蘋果因為利潤問題向供應商壓價,而遭遇日月光半導體製造公司、富士康集團旗下公司等一眾供應商反對。
而蘋果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關鍵組件的自研開發,可能將推動其硬體性能與創新上更有成效,在晶片上就是一個例子。
在當前來看,蘋果 A 系列晶片事實上具備著業內最強的單線程 CPU 性能,並且超過了公版 ARM 設計規定的數字,每一代都在提升,它的好處在於,可以為每線程應用提供更高的性能。
另外我們還會發現,蘋果若要挖掘新市場以及打造創新型產品,它可能就需要自己來打造獨家的硬體而不是尋求外部供應商。
打造獨家硬體,蘋果往往會通過收購來讓產品與技術完全為己所用。
蘋果很早前收購的Passif Semiconductor 公司擁有低能量通信晶片,蘋果去年推出的AirPods就用到了這種獨家晶片。
而蘋果能夠在 iPhone上構建自身指紋識別模塊也有賴於當年收購的 AuthenTec
公司,因此擁有了該公司的指紋傳感器和晶片組技術。
另外,在許多分析師談到蘋果為什麼很可能會「拋棄」新思國際時,分析師約翰·維恩表示,使用並優化自家的內部解決方案,蘋果就能夠對內部圖形引擎的性能和能耗進行優化。
另外,目前蘋果當前主要使用來自高通或英特爾的獨立數據機解決方案,但當前蘋果與高通互撕背後,其實是蘋果自主研發數據機的實力與底氣,據說蘋果這個的項目的研發已經曠日持久,2018 年以後就準備改用自己研發的 4G
數據機了。
同期,有消息表示蘋果欲收購東芝快閃記憶體,想自己掌控快閃記憶體技術。
另外,蘋果的半導體業務也發展的有聲有色,ICInsight統計顯示,2016年,蘋果自身的半導體銷售額接近65億美元,位居全球第14位,比專注於IC設計的英偉達、瑞薩、安森美和專注於晶圓代工的UMC、格芯都高。
因此在半導體領域,英國半導體公司Imagination被拋棄就不足為奇了,蘋果當前在半導體領域羽翼已豐,自研可以加強對於產品的成本與產品優化控制管理。
從目前來看,在蘋果的供應商體系中,即便是蘋果可以輕易拋棄掉其他很多供應商,但當前最為依賴無法拋棄的無疑是三星與富士康。
今年全球5.5億片的OLED產能大都控制在三星手裡,而富士康則是蘋果當前高度依賴的供應商。
蘋果沒有自己的工廠,大部分生產iPhone的工廠都在富士康旗下;蘋果沒有自己的廉價勞動力以及大量的熟練技工,但富士康擁有超過100萬勞工與成千上萬的熟練技工,蘋果幾乎完全依賴於富士康的工廠與便宜勞工,蘋果擁有技術與專利,但製造技術在富士康等供應商手裡。
但從當前蘋果對供應商的策略來看,蘋果最終的路線也會逐步降低對這兩家的依賴。
比如當前蘋果在拿下三星的OLED訂單之外,還在請求LG為iPhone 8提供OLED螢幕。
在富士康代工之外,也在暗中扶持緯創,並欽點緯創在印度代工iPhone。
從當前來看,蘋果的供應鏈策略或許是一種預謀已久的棋局,即在早期的蘋果不具備特定領域的技術時,就會提供資金扶持供應商進行排他的研發,而蘋果自己也在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成熟了就自己拿下。
在當前,蘋果研發方面的投入每年都在以20億美元的規模增長,幾乎占到收入的5%,而當蘋果逐步搞定了各領域的核心技術時,再慢慢踢掉部分供應商,開始做垂直產業鏈整合模式。
在過去,蘋果一手打造的共存共榮的供應鏈模式推動了許多關鍵供應商的收益並且讓供應商得到了不少好處,包括不斷升級技術,獲得利潤,但與此同時,蘋果一手扶持起來的供應商在不斷進步,也讓蘋果的競爭對手們進步並獲益。
因此,蘋果要自供的領域從CPU,到GPU,再到電源管理IC,基帶晶片,PMIC、AP、藍牙晶片甚至可能再到快閃記憶體,Mac晶片及傳感器。
不斷收緊對核心元器件的控制,就是不願意將自身的在部分供應商身上的研發投入,也讓競爭對手享受到這些技術進步的紅利,給他人做了嫁衣。
蘋果自身拿下這些技術環節,慢慢建立完整的製造體系,就能在技術專利授權等方面不再受制於人並且將技術封閉壟斷起來,可以掣肘其他廠商的技術進步或者技術領先的時間窗口。
其實仔細一想,蘋果當前可能要逐步在硬體供應鏈環節走三星的垂直一體化整合路子,當然這也是早期日本零部件生產商的路子,這也意味著蘋果思維的變化,開始慢慢的從輕量化路線走向重資產模式。
這體現出,當蘋果難以通過自身龐大的供應鏈體系來完成新技術與創新轉變並且降低成本控制元器件供應的時候,蘋果開始考慮通過打造更多的內部組件和較少的供應商來激發其創新體系並控制成本。
即蘋果新的路線追求的是全面掌控供應鏈,構建大而全的製造業體系,這種模式一個好處在於,它還能討好要重振美國製造業的川普,並且還將為部分產業鏈回遷美國創造條件,另外,還可以更好的將軟硬體融合推進可能會激發更大的創新與產品體驗而打破當前蘋果創新乏力的僵局,將儘可能多的技術和生產流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將技術提升與專利做到難以複製性的獨家技術壟斷,為蘋果帶來更多的技術紅利與時間窗口,繼而更好的掌控利潤。
這其實背後體現出蘋果在尋求自身進步的過程中,把自身的商業模式走的越來越封閉,這體現出蘋果對於未來的焦慮正在加深,而不斷拋棄供應商,就是這種焦慮的階段性體現。
這種模式雖然能更深的掌握核心供應鏈,並且未來在關鍵技術上可能會跑在Android廠商的前面,但攤子鋪的太大可能也會帶來另一個麻煩就是導致硬體製造體系過於臃腫而喪失更大的靈活性。
它的缺點在於,優勢和劣勢全部包裹起來,一旦出現問題,也不知道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這個時候往往會造成巨大包袱。
它的負面效應還在於,它會逐步給蘋果的供應商體系帶來恐慌並降低蘋果供應商的忠誠度。
側重於降低成本和控制元件的供應來守住自己的江山與利潤,往往會更容易忽略並難以跟進市場的重大變化與趨勢,當供應鏈廠商人人自危謀求蘋果之外的其他選項,會給蘋果當前的供應鏈體系帶來不穩定因素與一些不確定性的隱患,當年諾基亞就是典型案例。
蘋果想要把一切抓在手裡,但並不意味著能如願掌控一切。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我的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
蘋果痛下殺手:兩起血案會蔓延到你我手中股票麼?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港股那點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這周,你要是手裡沒個雄安概念股,都不好意思說炒過股。A股上市公司也在互動平台或媒體上,有意...
華為P10快閃記憶體門背後:本土IC產業鏈布局不足
作為今年一款重磅安卓旗艦機,華為P10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廣泛關注。和每次推新均會遭遇各類「門」的蘋果手機一樣,華為近日被爆出「快閃記憶體門」,即P10手機採用不同快閃記憶體解決方案。實際上,這在消...
手機創新是來著手機廠商還是供應鏈廠商?
目前來看,手機最大革命是螢幕指紋的推出,也非廠商技術而是手機產業鏈里的供應商技術。只有擁有自己產業鏈的手機廠商才有在未來活下去的資本。蘋果手機行業最成功的蘋果的產業鏈遠遠不如三星,索尼,蘋果旗下企業主
華為P10快閃記憶體問題或將加速其學習三星的計劃
華為消費者BG CEO余承東近日在接受訪問的時候表示,正對智慧型手機當中的關鍵零件供應鏈進行全面性檢視,並在研擬改善方案,這一表態或代表著它在加速學習三星的計劃,未來會有更多的零部件實現自給自足...
致所有國產手機,供應鏈之困才是我們最需要反省的事情!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要是連「郭局」微信都沒關注,簡直不知道他還能幹什麼。猛戳標題下藍字吧最近,行業事情不少,三大運營商提速降費推新措、手機廠商頻發新品搶市場,聯想...
那些不會被蘋果乾掉的供應商|半導體行業觀察
這些年iPhone系列的持續熱賣,不但將蘋果公司市值和現金流推向了一個巔峰,順帶著也給蘋果供應商帶來了龐大的收益。例如夏普、JDI、富士康、TSMC、藍思、TSMC、大立光電、ARM、Imagi...
鐵打的手機,流水的屏
智慧型手機剛出來的時候,設計師們花了不少心思去折騰一下外觀,從塑料到金屬+玻璃,再到各種絢麗顏色地搭配,幾個元素的排列組合,支撐了UI設計師們近10年的飯碗,他們曾推出風靡世界的絕對經典,比如...
手機巨頭易主!三星利潤正式超越蘋果,早在蘋果求助三星的時候,這事兒就有了端倪
今日(7月7日)三星電子發布了二季度財報的初步數據,財報中稱:受到半導體業務和S8系列智慧型手機等業務的增長,在銷售收入上,三星電子第二季度獲得60萬億韓元(約519億美元),而營業利潤達到14...
蘋果供應鏈五年實現「去三星化」,是中國手機廠商的學習對象
IDC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發貨量14.7億部,同比增幅僅為2.3%,市場空間觸及天花板,手機行業儼然已進入一個創新瓶頸期。但事實真正如此嗎?或許並不是這樣,創新當然一直在持續,甚至有很多廠商...
不願受制於人,三星蘋果槓上了GPU
安豐網訊 高通在晶片界說一不二的地位,現在可能受到了一些挑戰。日前,有媒體爆料稱三星已經獨立開發出了自家的gpu,該gpu專門為移動設備打造。無獨有偶,今年4月初,蘋果宣布將和多年的合作夥伴im...
大舉進攻上游供應鏈 蘋果能否「征服」所有元器件?
這些年iPhone系列的持續熱賣,不但將蘋果公司市值和現金流推向了一個巔峰,順帶著也給蘋果供應商帶來了龐大的收益。例如夏普、JDI、富士康、TSMC、藍思、TSMC、大立光電、ARM、Imagi...
蘋果依賴超過200家供應商,絕大多數位於亞洲
大家現在用的蘋果手機配件可是來自全球200家供應商,就是這麼多供應商成就了今天的蘋果。然而供應商背後,蘋果公司拿到了手機產業90%的利潤。其中大部分供應商來自亞洲,而中國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從手機...
三星墜落,國產升空:全新供應鏈格局重現
剛剛過去的MWC2018,所有展商的「黑科技」無疑都在揭示著眾手機廠商在提高更大螢幕比、更強續航和拍照能力方面的決心。新技術不斷刷新著產品指標參數,手機行業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了供應鏈端高維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