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10nm量產,三星闢謠驍龍830轉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積電和三星電子的製程大戰打得如火如荼,據傳台積電7nm製程有望提前在明年底量產,遠遠超前對手。

三星電子不甘示弱,宣布10nm製程已經率先進入量產,領先同業。

ZDNet、路透社報導,三星17日發布聲明,宣布10nm製程已經進入量產,為業界首見,預計明年年初的產品,就能搭載10nm製程晶片。

雖然三星未說明是什麼產品,一般認為應該暗示明年初發布的S8旗艦機,將用10bn晶片。

三星表示,和14nm製程相比,10nm效能提升27%、功耗減少40%、每片晶圓的晶片數目也增加30%。

三星稱,新製程採用三重曝光(Triple-patterning)技術,在裁切之前,電路三度在晶圓上顯影,提高精準度,是縮小晶片面積不可或需的技術。

當前三星的10nm製程為一代技術,明年將進入第二代的10nm製程。

蘋果iPhone 7使用的A10晶片據傳由台積電獨家供應、採用的是台積電16nm製程技術,而預計於明年問世的iPhone 8使用的A11晶片訂單盛傳也將由台積電獨吃、將採用10nm製程。

昨天有台灣媒體報導,因為高通驍龍830至今送樣仍少,市場傳出主因產品進度不順,高通後續訂單可能轉回台積電,三星選擇在這個時點公布10nm量產,應該也是對此消息的公開闢謠,猜得不錯,驍龍830應該是三星10nm製程第一款量產的晶片,將應用在明年MWC即將發布的Galaxy S8旗艦機上。

台積電昨對三星宣布10nm正式量產,表示不評量競爭對手,並表示三星是很強的競爭對手,台積電從不敢輕忽。

三星和台積電的製程競賽,外界看得撲朔迷離,但各界認為以台積電揭露產品試產、量產進度,都比三星明確,且進度提前;相較三星只宣布10nm量產,產出什麼產品及客戶都未說明。

稍早台積電共同CEO暨總經理劉德音層表示,台積電先進位程持續領先競爭對手,10nm預定明年第一季出貨;七nm進度也在既定進度,已導入20個客戶,預定明年下半年試產,後年貢獻營收。

至於五nm製程,劉德音表示已進入研發階段,同時會正式導入極紫外光(EUV)製程。

台積電供應鍊表示,台積電的10nm製程,主力客戶包括聯發科和海思及賽靈思等,甚至包括蘋果A11處理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7nm大戰將展開,台積電能否笑到最後?

近日,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7nm的晶片製程技術對於台積電技術優勢十分重要,而三星則是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但台積電憑藉對三星的技術優勢,能夠在7nm技術的大戰中贏得勝利。

Intel、三星爭7nm血肉橫飛 台積電笑了

北京時間6月14日消息,據台灣《電子時報》報導,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表示,7nm晶片製程技術對於維持台積電的技術優勢非常重要,而三星將成為台積電在這一技術領域最主要的競爭對手。

三星S8嘗鮮 三星宣布10nm工藝晶片量產

【IT168 資訊】早在去年年底,三星就曾對外公開了其10nm晶圓的模型,現在三星電子宣布已經量產10nm FinFET工藝晶片,這也讓三星成為首家生產10納米製程工藝晶片的廠家,進度領先於競爭...

明年見 台積電16納米晶片工藝進入試產

| 責編:周博林中關村在線消息:據了解,台灣晶元代工大廠台積電(TSMC)公司日前宣布,其16納米FinFET強效版製程晶片已經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預示著台積電在繼20納米製程推出以後僅用了半年...

台積電將於2017年第二季度試產7nm晶片

日前三星已經宣布開始量產10nm晶片,三星Exynos 8895和高通驍龍830預計將採用這一最新的工藝。而另一方面,台積電更先進的7nm工藝也將開始進入試產階段。據報導,台積電宣布他們已經獲得...

跟三星對戰7nm工藝 台積電自信滿滿

【手機中國 新聞】6月14日消息,台灣《電子時報》報導稱,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不久前表示,7nm工藝製程技術對維持台積電的技術優勢相當重要,而三星則將成為7nm工藝研發領域中,台積電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不懼三星!台積電自信獲得蘋果A11訂單

據台灣媒體報導,近日台積電聯合執行長劉德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由於在研發工藝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台積電在先進位程工藝領域將持續領先其他競爭對手。台積電對於他們的技術能力非常有自信。此前三星已經宣布...

台積電10nm放量 拿下蘋果海思聯發科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10納米進入量產,7納米將如期在明年量產。台積電共同執行長劉德音表示,7納米製程已領先同業完成驗證,今年可望取得13個晶片設計定案(tape-out),明年產能拉升速度及幅度將...

台積電將邁進5nm時代,遙遙領先同行

根據市場消息,台積電預定在明年第1季進行5奈米製程風險性試產,將是全球第一家導入5奈米製程試產的晶圓代工廠,而依據台積電的時程,將有望在明年底或2020年初進行量產,再度領先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