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帶動全產業鏈創新發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上海總部,有一面令人震撼的專利牆,超過5000項最終授權發明專利,記錄著這個中國半導體領軍企業的成長和輝煌,演繹出一部中國科技企業朝著「彎道超車」跨越式發展目標不斷探索的傳奇。

2000年春天,中芯國際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成立。

那時的張江還有大片荒地等著開發者的到來,這就像當時的中國內地集成電路產業一樣,最為重要的製造環節幾乎一片空白,更不用提前端設計後道封裝測試了,著名跨國公司在這一領域占據著遙遙領先的地位。

「中芯國際的創立與發展極大促進了中國晶圓製造工藝技術提高,縮小了與世界先進工藝技術的差距。

」中芯國際CEO邱慈雲說,「中芯國際全面支持國內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的發展,與他們攜手共同壯大。

中國IC設計業能夠取得現今的良好成績,中芯國際在其中也有貢獻」。

中芯國際的崛起,也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的技術發展。

中芯國際大力扶持上下游企業,發揮產業聚集效應。

以上游設備業為例,中芯國際倡導使用國內廠商的設備,隨著中芯國際工藝不斷演進,設備廠的技術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目前,中芯國際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都有生產基地,向全球客戶提供0.35微米到28納米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

憑藉先進工藝和產能實力,目前,中芯國際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代工企業,純晶圓代工領域世界排名第四。

迄今為止,中芯國際已經向國內引入了6代工藝技術,分別是0.18微米、0.13微米、90納米、65/55納米、40納米以及28納米技術。

中芯國際創建之初,中國大陸的製造工藝仍在1微米到0.8微米之間。

而中芯國際投入之始就是0.18微米工藝,通過多年努力,將與國際先進工藝的差距從6代縮短到1.5至2代。

現在,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首個為海外及國內客戶提供完整的28微米製程服務的純晶圓代工企業,更先進的14納米工藝製程也在持續開發中。

邱慈雲說,中芯國際以前在技術研發上執行的策略是預研下一代的產品,即量產一代工藝的同時,對下一個技術節點進行技術研發。

後來發現這樣推進的步驟相對較慢,立即做出調整,同時進行多個節點的技術研發,加快了技術進步的步伐,縮短了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隨著半導體技術步入20納米節點之後,技術開發的難度和資本的投入都大幅增加。

中芯國際將更多整合國內外各方優質資源,結合產學研用,提高研發的效率和加速工藝演進。

2014年,中芯國際成立了整合國內IC產業鏈的集成電路先導技術研究所,打破了研發資源分散、自主創新能力缺乏的局面,打造了一個能聯動設備廠商、材料供應商、代工廠、設計公司及科研機構的公共平台,並以此為依託加強與國際交流合作,促進產業發展。

2015年,中芯國際新技術研發公司成立,這個以量產14納米及以下CMOS工藝技術為目標的平台與國際領先的產業鏈上的合作夥伴強強聯手,加快先進工藝的研發速度,與客戶的合作從研發環節就開始,縮短客戶產品的上市時間。

(經濟日報記者 沈則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芯國際邱慈云:爭取趕超國際第一梯隊

【財新網】(記者 於達維)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半導體製造企業,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下稱中芯國際)從成立到現在遭遇了諸多波折。如今,在其執行長邱慈雲看來,中芯國際已經走出困境。在10月27...

中芯國際:半導體龍頭助力「中國芯」崛起

新華社上海2月24日電(記者高少華、葉健)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國和市場。雖然,作為手機最核心部件的晶片,特別是最具盈利能力的中高端晶片,始終掌握在少數海外企業手中,但值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