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14納米受限傳言背後:大陸企業與台積電差多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則14納米受限的謠言將台積電推向了風口浪尖,與之伴隨的則是接盤俠的各路猜想。

受消息面影響,昨日在港股休市前,包括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在內的晶圓代工概念股股價上揚,其中受華為轉單消息影響,中芯國際收市前報11.42港元,漲4.2%。

但從消息傳播的過程來看,關於製程節點以及華為訂單的描述更多的是外界的猜想和評論,原信息源甚至並未提到以上廠商的名字。

台積電不得不在25日回應,目前美國還沒有改變規則,台積電也不會對臆測性問題作答。

從長期來看,本土半導體產業要崛起,從設計到代工、封測都要自主化,中芯國際等晶圓代工廠商的崛起只是時間問題,承接華為等大廠的高標準訂單在未來也許也能實現。

但從短期來看,集成電路製造是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的產業,需要不斷的進行資本投入,尤其是想要在「金字塔」塔尖上的晶圓代工中「超車」,需要承受巨大的開支以及「翻車」的風險。

在過去幾年,晶片在每個節點處的微縮都變得更加昂貴和複雜。

只有少數企業能夠負擔得起在先進節點上設計晶片的費用。

根據IBS的數據,僅IC設計成本就從28納米平面器件的5130萬美元躍升至7納米晶片的2.978億美元。

這導致的結果是,每片晶圓的平均營收已經撞及天花板。

IC Insights指出,製程技術的先進與否,影響了每片晶圓營收的高低,0.5?8英寸矽晶圓每片平均營收只有370美元,20納米以下12英寸晶圓每片平均營收卻達6050美元。

出於市場的壓力,部分晶圓代工巨頭開始選擇「停下腳步」,檢討不斷「燒錢」投入先進工藝後帶來的後果。

在去年8月,格芯(GLOBALFOUNDRIES,原名格羅方德)正式對外宣布擱置7納米FinFET項目,並調整相應研發團隊來支持強化的產品組合方案。

目前台積電能保持一枝獨秀的地位,主要原因就是其幾乎占據了最先進位程工藝節點的市場,尤其是在今年的7納米製程上,台積電斬獲了大部分市場訂單。

根據集邦諮詢的數據顯示,今年第四季度,台積電以102.25億美元的總營收排名第一,市場占有率為52.7%,第二名為三星,市場占有率在17.8%,中芯國際則排在的第五,總營收達到8.41億美元,市場占有率4.3%,與頭部廠商相比仍有差距。

但這並不意味著大陸廠商沒有機會。

中芯國際的14納米工藝距離全球最先進的7納米只落後兩代。

國信證券認為,大陸晶片設計公司尋求大陸代工是必然趨勢。

而作為大陸半導體代工龍頭,中芯國際產能充足、產線多樣,適合眾多晶片代工需求。

以14納米工藝的流片對於中芯國際是一個良好的開局,從風險量產到規模量產,目前總計已有超過十個客戶採用中芯國際的14納米工藝。

但也要看到,在先進位程的投入上,「燒錢」的壓力將會一直存在,而另一個不能忽視的不穩定因素來自於外圍環境。

美國在上游供貨端施加壓力不會僅僅針對某家廠商,此前,荷蘭光刻機供應商ASML的極紫外光(EUV)光刻機給中芯國際的計劃推遲,不難猜測也是承受了來自於美國的壓力。

如果針對華為的出口管制美國技術標準從25%調到10%,受到打擊的不會只有幾家企業。

企業此時要做的,唯有加快腳步,持續向研發擴充力量。

來源: 第一財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風雲變幻的晶圓代工市場

在過去的一年裡,全球晶圓代工廠的格局發生了變化。文︱Daniel Nenni譯︱編輯部圖︱TrendForce在過去的一年裡,全球晶圓代工廠的格局發生了變化。其中英特爾悄然取消代工業務,而格芯(...

台積電如何逼退三星?

作為新一代處理器的首選代工廠,台積電看起來已經擁有相當濃厚的實力,其中最新的7nm工藝更是獲得了許多晶片公司的青睞,基本上晶圓代工均是由台積電來進行,包括華為麒麟980處理器,蘋果A12處理器,...

國內晶圓代工現狀簡析,與國外差距又在哪裡?

從去年的科技戰開始,美國頻頻用晶片作為籌碼來遏制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使得科技產業不能自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做大做強自家晶片成為亟不可待的任務。然而,目前中國晶片發展存在諸多困難。 在半導體產業...

晶片代工:三星火拚台積電,誰的贏面大?

三星電子和台積電兩大晶片代工巨頭之間的火藥味已經越來越濃了,這場持續近十年的拉鋸戰如烈火烹油般愈演愈烈。晶片代工搶單拉鋸戰說起台積電和三星電子的晶片代工之戰,必然繞不開雙方競搶商業訂單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