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所有國產手機,供應鏈之困才是我們最需要反省的事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意思就是說:一個人要是連「郭局」微信都沒關注,簡直不知道他還能幹什麼。

猛戳標題下藍字吧

最近,行業事情不少,三大運營商提速降費推新措、手機廠商頻發新品搶市場,聯想ZUK的退出,也讓我們再次看到,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每天都在上演生死之間,優勝劣汰殘酷至極。

作為一個老媒體人,紛繁複雜的信息就像北京這漫天的柳絮一樣不計其數,讓人喘氣都費勁。

但依然還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思考再思考。

比如華為的快閃記憶體門事件,瞬間千夫所指,但這僅是華為一家的問題嗎?我們難道不應該從產業鏈深層次去看待這個事情嗎?

當蘋果也不再帶來驚喜,當安卓廠商的產品越長越像,我們已經可以從感性層面意識到智慧型手機已經進入創新瓶頸期。

近期IDC公布了2016年全球手機出貨量,2016年全球智能機銷售總量為14.7億部,較2015年出貨量增幅僅為2.3%,智慧型手機市場已經從快速增長期逐漸放緩下來。

身處這個行業中的人們,無論誰都無一倖免,身處困局。

猶記得2007蘋果推出自己的第一款智慧型手機,令這個行業一下變了天,而在隨後的十年里智慧型手機沒有發生革命性的創新,反而陷入了供應鏈之困:資源越來越稀缺,採購成本高企。

在未來的一到兩年里,智慧型手機想要等來下一個創新周期,首先要衝破供應鏈之困才能到達彼岸,而相較通過資本布局供應鏈的蘋果,還有本來就掌控上游的三星,中國廠商的問題尤為突出。

很多人看到了華為在海外登上前三的交椅,看到OPPO和vivo高歌猛進增長遠高於行業,但是這種攻城略地背後卻是對供應鏈能力更大的考驗:體量小的時候很難爆發這個問題,畢竟需求量小,誘惑也小,但是當體量增大甚至要顧及全球市場的時候供應鏈能力就顯得尤為關鍵。

小米為什麼倒下?錘子為什麼沒能扶搖直上?其中不乏供應鏈問題,或者說主要原因就是受困於供應鏈,即使是網際網路手法玩兒的再出神入化,手機畢竟是實體產品,要研發、製造並推向市場顯然需要的硬功夫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備的,或許這也是BAT躊躇許久並沒有進軍智慧型手機領域的原因。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包括CPU、內存、螢幕、CMOS Sensor在內的眾多電子元器件都進入了缺貨周期,看似風光的品牌廠商們已經感受到了來自供應鏈的壓力,面對關鍵電子元器件的缺貨以及成本上升,其主要原因是:人民幣貶值;精密配件上游較為集中,TOP 20供應商占全球產能83%,且不斷整合重組,提升行業定價權。

面對這種外部環境手機廠商的選擇無外乎兩個:提高產品售價和犧牲利潤。

無論選擇哪一個很可能都是不能承受之重,畢竟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過去幾年經歷的都是「極致性價比」大戰,庫里彈藥早已不足,犧牲利潤對誰都是沉重打擊;提價,此前在價格上斗得最恨的小米和魅族已經率先嘗試過了,結果引得罵聲一片。

所以看似風光的手機廠商實際上並沒有掌握話語權,而是被上游廠商牽著鼻子走,換句話說幾年間可以誕生一個手機品牌,但是卻很難在短期稱霸產業鏈上游。

可以說目前中國廠商處在生態鏈的最末端。

流水的終端產品,鐵打的半導體。

對於上游廠商來說無論是電腦還是手機,還是未來的VR、物聯網、車聯網,終端的形態千變萬化其核心都無外乎是電子元器件,其中又以螢幕、處理器和存儲為重中之重,以目前智慧型手機為例這三個核心部件占到整機成本的一半左右。

因此中國廠商想要徹底在國際上揚眉吐氣,還是需要在產業鏈上游提升競爭力。

中國半導體集成電路嚴重依賴進口:2015年進口2307億美元,逆差1614 億,對國外依賴度69%,(每年石油進口額2500 億美元,對外依賴度58%)。

已經成為制約中國未來發展和戰略安全最重要的生產物資:每進口100元,有14.3元就是晶片。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國產手機廠商量大利薄,無論是之前小米被詬病飢餓營銷;錘子手機不斷跳票還有華為的快閃記憶體門,其實歸根結底都是供應鏈的問題。

首先來看晶片,其實手機廠商跟晶片廠商之間的關係可以通過一個故事講明白,那就是小米跟高通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過往。

當初智慧型手機價格居高,手機廠商都指望借著「智能」二字賣個好價錢,但是高價就意味著智慧型手機的快速普及進程緩慢,對於晶片廠商來說只有起量才能獲得回報。

於是標榜極致性價比的小米橫空出世,並且獲得高通的極大支持,有一段時間小米旗艦幾乎是新一代高通驍龍處理器的代言人。

然而當局勢發生變化,眾多智慧型手機廠商都開始加入戰局,驍龍也不再是小米的獨享,甚至為了平衡下游廠商之間的關係,小米在供應鏈上並沒有那麼容易被滿足,於是爆出了2014年小米3的換芯門事件,也許由於小米低端機採用了高通彼時競爭對手MTK和nVIDIA的產品,也許由於高通當時的高端旗艦晶片驍龍810實在太火爆一片難求,總之小米沒有用之前公布的版本MSM8974AB而是用了MSM8274AB,隨後小米只好通過道歉和接受退貨來處理。

而今驍龍835再度成為眾手機爭搶的俏貨,小米6很可能再度面臨「飢餓營銷」。

處理器所限制的除了產能方面,還有創新力方面。

例如在很多關鍵應用和體驗側面,沒有高通的支持很難更進一步,之所以華為能夠提前拿出雙攝,這其中與華為有自有晶片麒麟不無關係,在高通發布驍龍835後,顯然國產手機將進入雙攝標配時代,理由很簡單那就是高通重點提升了835在雙攝方面的能力,從處理器層面更好的支持雙攝。

再來看螢幕,目前曲面屏的話語權主要掌握在三星手中,僅有三星和LG能夠提供曲面屏,其中三星掌握了絕大部分的產能,進入2017年JDI和夏普也會陸續具備曲面屏能力。

事實上,僅僅一個螢幕的供應情況就足以改變手機廠商的競爭格局:去年市場躥升很快的OPPO和vivo就獲得了來自三星的AMOLED的大批供貨,在中國2000-3000價位的產品以「高顏值」打動消費者,而其目標消費者對於處理器等跑分派看重的配件參數並不敏感,因此這兩家手機廠商可以通過降低處理器的等級而獲得較好的利潤表現。

三星此舉無疑是希望拖住在全球市場步步緊逼的華為在中國的腳步,在供應鏈上扶持其競爭對手,OPPO、vivo成為華為在這個檔位上的強勁對手,而在華為自身高端旗艦Mate 9 Pro上所使用的曲面屏卻被三星斷貨,目的也是防止華為在大屏市場搶奪Note 7留下的市場空白,可以說通過關鍵部件的供應達到了令華為後有追兵前有堵截的效果。

當然,三星不會一味扶持OPPO、vivo,當遇到威脅後也會調整策略,從2016年下半年,三星的AMOLED供應受限後,OV的新機型也轉而採用「LTPS」+高通處理器替換AMOLED。

最後我們來看又一個被三星卡住咽喉的核心部件,存儲。

手機存儲目前就是DRAM和NAND。

DRAM在2011年的生產容量是14896Gb,比2000年的734Gb增長1929%,但銷售產值只增長10億,原因是三星採取激進的價格策略,打擊日系廠商,等到日系廠商喪失市場競爭力退出後,定價權收歸三星。

當然,三星自身在技術上的投入也是有目共睹的,三星超常規升級製程工藝和設備,每次升級都耗資數十億美元,目的是為了增強產能,減少生產成本,提升產品性能,未來DRAM從12寸晶圓向18寸晶圓升級,採用新技術需耗資100億美元。

三星的這種投入換來的回報是什麼呢?看三星2015年財報貢獻利潤前五大業務除了手機都是元器件,其中DRAM運營利潤占比高達40%,NAND則為7%,也就是說內存為三星貢獻了接近一半的利潤。

除了收入上的,三星對整個UFS產業鏈有很強的影響力,如產能分配和接口標準演進。

2015年Q1,三星開始使用UFS存儲晶片;東芝2015年6~7月開始給三星S6供貨UFS。

SK hynix從2016年底才開始逐步提供UFS快閃記憶體晶片;Sandisk 的UFS投產計劃是2017年Q3;所以整個UFS產業鏈中,三星、東芝在技術上相對成熟些,但三星UFS基本不多出貨給國內廠商,僅因為Note7出現的滯銷造成庫存,將一部分UFS轉銷給國內廠商。

話已至此,明白的看客應該已經了解,其實無論是蘋果還是一眾國內手機廠商,很多時候創新不僅僅是手機產品層面的創新,需要與供應鏈聯合創新才能實現。

那麼就沒辦法扭轉給供應鏈鉗制的局面嗎?也有,那就是蘋果,經過了五年,蘋果終於實現了不再過渡依賴三星,在這個過程中蘋果對於供應鏈的投入不僅僅是資本層面的,例如全額付款給東芝扶持東芝;還包括派駐工程師到供應商側,協同開發。

但是對中國手機廠商來說是否有能力做如此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即便是有徹底擺脫現有局面也並非一朝一夕,那麼到時候風口在哪兒還不一定。

但是有一點必須要痛定思痛的就是:珍愛生命,遠離跑分。

如果手機廠商一味執著於跑分、參數,那麼顯然會一直深陷上游供應鏈的泥淖,你只能不斷地去追高配,而給什麼給多少是上游廠商說了算,因此擅長跑分的產品最後成了PPT手機。

一部手機的整體能力顯然並不是由跑分高低所決定的,跑分之外天地很廣。

END

公眾號:tencent_gj

「郭局」由騰訊科技資深媒體人郭曉峰獨立運營,常年混跡於通信業,關注運營商、設備商、主流手機商、晶片商以及延伸產業虛擬運營商、物聯網等。

歡迎交流、爆料。

結交郭局,受用終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有量無利,國產手機廠商的「巨嬰」時代

進入下半年,網際網路上半年各大數據都陸續的被公布,7月10日,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17年6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1~6月,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2.16億部,占到了同期國內手機出貨量的...

為什麼國產手機總活在三星的陰影之下?

兩個月前,任正非終於坐不住了。他在內部會議上說,「滅了三星,滅了蘋果」之類的話,無論公開場合,還是私下場合,一次都不能講。誰講一次就罰100元。作為華為消費者 BG 的 CEO,余承東很清楚,這...

國產手機漲價折射「缺屏」之痛

受元器件採購成本上升影響而上調出廠價格,暴露了國產手機廠商對供應鏈把控能力不足的問題,也說明國產手機在進軍高端市場過程中還有不少短板需要補齊獲取高端市場,關鍵是技術能力的突破,對供應鏈的把控,以...

國產手機強勢崛起?不要高興得太早!

7月10日,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17年6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1~6月,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2.16億部,占到了同期國內手機出貨量的90.5%。在國產品牌手機的攻勢下,國外手機品牌僅...

華為狀況頻出 全怪任正非催的太緊?

最近華為P10快閃記憶體門鬧的沸沸揚揚,這給如日中天的華為移動重重扇了個耳光,去年任正非就提出華為移動部門的盈利能力不夠,今年下了死命令要增加收入,結果出了這檔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