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的瘋狂與富士康的撤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段時間,在「辭任董事長」、「參選台灣領導人」等一系列重磅消息下,郭台銘和富士康再一次成為公眾議論的焦點,而近期,郭台銘的一系列言論更是將自己和富士康進一步推向輿論的漩渦。

在這背後,也牽扯到中國製造業的危機。


1 /富士康的撤離

近日,郭台銘表示,今年將會把蘋果主要生產線轉移至印度,並聲稱這是受印度總經理邀請。

據悉,富士康計劃投資50億美元在印度建廠,首筆3億美元已經到帳,預計今年9月印度工廠將為蘋果新品提供裝配服務。

事實上,郭台銘選擇印度,主要原因一方面應蘋果要求希望開拓印度市場;第二個原因便是印度人工也相對更廉價。

對於富士康這種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印度人力成本更低,如果蘋果需求很大,大量勞動力也可以繼續幫助生產。

此外,印度作為一個快速增長的智慧型手機市場,由於無需繳納20%的進口稅,所以更加吸引蘋果從中獲利。

而且目前蘋果在印度市場的占比較小,其增長空間與潛力巨大。

2018年,印度手機市場全年出貨量在1.45億台,而蘋果只有170萬台,只占了1.2%的市場份額,而據預測,2019年印度手機市場預計全年出貨量將達到3.02億台。

蘋果近期在中國市場連連敗退,開拓新的市場自然成為其選擇,而印度市場潛在空間巨大,正是吸引蘋果重金押注印度的原因。

從中國製造業的現狀來看,富士康這座「血汗工廠」早已開始打撤離中國的主意。

2018年2 月 5日,富士康就表示正考慮在越南建廠生產 iPhone。

在宣布將工廠遷至印度之前,國內傳出富士康大規模裁員的訊息:2018年,坊間傳言鴻海集團(富士康母公司)計劃裁員34萬人,縮減開支510億元人民幣。

自2018年10月至今,富士康鄭州iPhone組裝工廠已解僱5萬餘人。

如果說富士康在印度和越南建廠是製造業向低成本國家的流動,那麼富士康將製造業遷回台灣則是有著更深層次的考慮。

5月8日,郭台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首度透露,他已經跟高雄市長韓國瑜說好了,「中美貿易摩擦下,鴻海計劃將深圳、天津部分生產線移高雄,台灣可望成為鴻海未來高階網通、伺服器設備的大陸以外市場製造中心。

不得不說,郭台銘想得挺遠的。

在郭台銘看來,台灣因為地理位置的因素,可望成為美中貿易的轉接口,其中高雄更是Key Position,他也透露,未來天津、深圳生產的硬體產品,也將移至高雄製造。

他進一步指出,必須要找一個第三方、在美中兩國之間中立的緩衝點(Buffer),過去是香港,而現在看來日本、韓國、新加玻都不可能。

這一可能性自然落在了台灣。

而被問到未來會不會把硬體搬回台灣生產,郭台銘肯定的回答「Yes」,未來天津、深圳的產品會移到高雄製造,新廠將朝向自動化、無燈、無憂工廠的方向建造。

如果說富士康將工廠遷回台灣是面對大環境變化的「高瞻遠矚」,那麼在美國建廠則是郭台銘認為的支撐這個帝國走得長久的「未雨綢繆」。

正如郭台銘所說,目前台商回流是平庸式的回流,經濟學上叫比較利益,就是「今天我回來,有沒有比較好、比較便宜?」。

而他並不是把老的東西搬回來,那是平庸式的成長,他是要把新的科技搬進來。

美國過去不重視當地的勞工,現在美國總統川普非常重視,所以他要所有的工業搬回去,「我們在幫他做的,就是供應鏈的重塑」。

近期,美國媒體報導稱富士康將很快宣布對威斯康星州進行更多的投資。

根據消息來看,郭台銘有可能拿出300億美元加快在美國投資。

除了投資面板外,富士康將會和美國該州合作下一代汽車技術,如車聯網和無人駕駛。

但這一舉動也無疑招來一些人的質疑。

面對富士康在外投資建廠,郭台銘此前面對媒體稱:「商人無祖國,市場就是我的祖國」。

有人對此憤慨:「商人不知亡國恨,資本家都是唯利是圖的。

」也有人表示,這句話沒問題,但是存在政治不正確。

作為超級製造大國,全球90%以上的手機和電腦,70%以上的彩電,以及絕大部分的電子產品都是在中國生產,而這其中,全球規模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在其中功不可沒。

不得不正視的是:近些年來,以富士康、台達電、索尼、鈴木等為首的一些外資企業逐漸逃離中國,一方面,這意味著國產品牌的崛起,另一方面,這些企業的逃離將會影響數十萬工人的工作。

目前來看這些台商們大部分的非流動資產都在中國大陸


而他們的最大客戶是美國,還是以鴻海為例,1/2的營收來自蘋果公司一家。


蘋果在愛爾蘭設立國際運營公司和國際銷售公司

從而實現海外業務避稅

台商是「中國對外貿易500強」里的常客,2018年前5強中有3家,前50強中有15家,500強中有超過60家。


數據來源: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統計學會

根據2017年海關統計進出口數據排名

甚至可以說,美國反覆提及的「對華貿易逆差」,重要來源就是這些台商。


因此,雖然沒有被美國政府直接針對,但台商註定被這場貿易摩擦深刻影響,他們的抉擇,也必將深刻影響這場貿易摩擦的走向。

2018年世界500強中,有9家企業來自台灣,其中6家在IT製造業,分別是:第24名鴻海、第285名和碩、第354名廣達、第368名台積電、第404名仁寶、第432名緯創。

我們就來講講,他們在這次貿易摩擦中的處境與抉擇。

不過在此之前,由於這六家公司都是蘋果的代工廠商,對蘋果公司的依賴巨大,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段蘋果供應鏈往事。

2 /這是一款美國製造的機器。

1984年,當蘋果在加州建起一座生產Macintosh電腦的工廠時,賈伯斯如此說道。

那一時期,為了降低成本,戴爾、惠普、康柏都在將生產線遷至亞洲,但是蘋果沒有。

賈伯斯認為,軟體和硬體開發必須緊密結合,因此蘋果反而在美國科羅拉多、得州、加州新建工廠。

1985年,賈伯斯被迫離開了蘋果。

等到他1997年回歸公司時,由於Mac銷量下滑、庫存成本升高等資金原因,蘋果已經開始嘗試代工生產。

一年後,賈伯斯從康柏挖來了蒂姆·庫克,令其整合糟糕的供應鏈。

在庫克手裡,蘋果將越來越多的業務轉移到了富士康。

如《紐約時報》所說:這場合作解放了蘋果,使其更專注於自己的長項——設計和營銷。

這場合作也成就了鴻海。

1999年,鴻海成立「組裝事業單位」,2001年成為台灣最大民營製造商,2002年成為中國大陸出口百強第一名,2004年成為全球最大3C代工廠商,保持至今。


而後,蘋果力圖避免單一代工廠商,又在不同產品線引入了和碩、緯創、仁寶和廣達;晶片代工領域,則從三星代工逐漸轉向台積電獨家代工。

最初,中國製造的優勢僅在於成本。

後來,優勢升級為成本、速度和靈活性。

蘋果曾在開工前最後一刻重新設計iPhone螢幕,新螢幕在午夜到達工廠,8000名工人隨即被喚醒,並在半小時內開啟一輪12小時的班次,之後四天,該工廠每天生產上萬部iPhone,保證了產品按時擺上貨架。

(來源:《紐約時報》2012年對蘋果前高管的採訪)

如今,中國製造的優勢在於技能與品質。

庫克曾明確表示:「一種流行的觀念是,公司們因為勞動力成本低而來到中國,但事實是,中國多年以前就不再是勞動力成本低的國家了。

從供應的角度看,來到中國真正的原因是技能——一個區域內技能的總量和種類。

蘋果A9晶片曾交由三星和台積電兩家代工,三星晶片的性能和續航均弱於台積電晶片,引發「iPhone 6S晶片門」事件。

於是從A10晶片開始,台積電成為獨家代工廠商。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館和記錄管理局


2011年,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曾在矽谷邀請眾多科技高管舉行了一場晚宴,每位嘉賓都被要求問總統一個問題。

輪到賈伯斯時,歐巴馬打斷了他,並反問道:需要做什麼,才能讓iPhone在美國生產?

在並不遙遠的過去,蘋果還是美國製造,而到了提問發出時,有70萬中國工人,一年為蘋果生產7000萬部iPhone、3000萬部iPad和5900萬部其他產品。

為什麼這些工作不能回家?總統問道。

據其他晚宴嘉賓的回憶,賈伯斯回答得毫不猶豫:「那些工作不會回來了。

(Those jobs aren』t coming back)」

是的,總統先生,那些工作不會回去了。

來源:吳曉波頻道、機械前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郭台銘的瘋狂與富士康的撤離

導 讀 ( 文/ 中騰泰戰略整理 )前段時間,在「辭任董事長」、「參選台灣領導人」等一系列重磅消息下,郭台銘和富士康再一次成為公眾議論的焦點,而近期,郭台銘的一系列言論更是將自己和富士康進一步推...

富士康轉移印度 斥資50億美元建工廠

富士康要在印度建廠的事已經是眾所周知了,但是究竟什麼時候建?花多少錢去建?在這之前還是個未知數,但是就在今天小編聽說富士康將會花50億美元在印度建廠。據了解,富士康上周六與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M...

印度大規模生產 iPhone ,蘋果生產線全面轉移

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表示,今年iPhone將在印度大規模生產,這是蘋果手機的最大裝配商的轉變,這些手機長期集中在中國。郭台銘說,總理納倫德拉莫迪邀請他到印度,因為他的台灣公司計劃在印度進行...

美國製造非最大威脅,印度正大肆挖中國牆腳

富士康承諾100億美元投資美國,新建液晶面板工廠,如一石激起千層浪,無論是國內媒體還是網民,都擔心中國製造的地位會被美國撼動。竊以為,中國製造的敵人並非美國,美國製造缺乏基礎,供應鏈環節十分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