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布局晶圓代工,越來越像三星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紫光集團經過這兩年的海內外併購,已經打造了一個龐大的產業矩陣,旗下的產品線覆蓋了AP、RF、Flash以及大數據存儲等業務。

本以為紫光的前進步伐到此告一段落,接下來會是併購後的梳理和發展。

豈料近日紫光又爆出一大新聞。

據消息人士指出,紫光集團已經把台積電前CEO蔡力行納致麾下,準備讓其主管他們即將發起的晶圓代工業務,消息人士進一步表示,紫光將會在程度投資220億美元建造12寸晶圓代工產線,而蔡力行的加盟將會幫助紫光的新業務延攬人才,規劃產能,叫板台積電。

從紫光目前的布局看來,越來越像韓國的產業巨頭三星電子。

我們來看一下紫光集團究竟是怎麼打造起現在的格局的。

為什麼說紫光集團像「中國三星」

說到紫光集團,我們先要了解一下其背後的最大股東清華控股有限公司。

據維基百科相關資料顯示,清華控股有限公司是高校校辦企業改制的首家試點單位清華大學改革後辦的校辦企業,由清華大學控股。

總部位於北京清華科技園。

紫光集團則是清華控股有限公司下的企業集團,其前身是清華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成立於1988年。

1993年則改稱為清華紫光總公司,2005年改為紫光集團有限公司。

目前紫光集團的股東結構是清華控股擁有該集團的51%的股權,而紫光集團總裁趙偉國與其管理團隊擁有其與的49%股權。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

從2013年開始,清華紫光從併購中國最大的手機晶片製造商展訊開始,開啟了橫跨海內外的併購策略,在全球引起了一股併購旋風。

在紫光董事長趙偉國的主導下,紫光將其觸角伸向了產業鏈的多個方向,並迅速打造了一個巨大的「產業航母」。

截止2016年12月為止,紫光集團完全併購和參股的企業囊括了以下幾個方面:

清華紫光過去兩年的投資軌跡

從上圖看出,紫光集團目前擁有的有聚焦手機晶片業務的展訊、射頻業務的RDA、專注伺服器和存儲的新華三、專注於NAND Flash生產的長江存儲、專注於數據存儲的紫光西數、還有專注於封測,將來還有可能涉足晶圓代工業務。

這是不是一個「低配版」的「三星電子」?

那麼問題來了,紫光集團怎樣才能成長為三星這樣的一個巨頭。

那我們就得先了解一下三星的現狀。

成為中國三星電子代表著什麼

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下三星電子有多無所不能。

業界曾經說過這麼一個說法,如果說電子產業內有一個企業可以完全用自己產品製造出一個終端智能設備,那最大的可能就是三星了,這是顯然的。

三星電子是在1969年成立的,其旗下有三大主營業務:分別是消費電子(CE)、信息科技和移動通信(IM)、設備解決方案(DS)。

其中,CE部門包括電視、顯示器、印表機、空調和冰箱;IM部門包括了移動手機、通信系統和電腦;還有包括半導體業務和顯示業務的DS部門。

在這裡我們深入聊一下DS部門,因為這是紫光目前和三星電子最相似的業務。

據網上公開資料我們得知,三星的DS部門主要又四個主要業務組成:分別是存儲、包括三星半導體的系統級LSI、面板業務和存儲系統業務。

其中面板業務(包括LCD和OLED)和存儲(包括Flash和DRAM)業務,三星更是走在全球前列。

以上業務當中,我們只是拿半導體業務和存儲(NAND FLASH和DRAM)業務來對比紫光集團。

而眾所周知,這也是三星領先很多其他競爭對手的業務。

首先談一下半導體。

在這個LSI業務里,包含了三個主要產品,分別是移動解決方案、家庭和媒體解決方案,還有ASIC和晶圓代工廠服務。

而其產品涵蓋了顯示驅動IC、CMOS圖像傳感器、移動AP、智慧卡IC和移動播放器SoC。

這些業務為三星帶來的營收也是喜人的。

根據三星第三財季的數據顯示,由於遭受了Note 7爆炸造成的影響,三星電子的第三季度的營業利潤較之一年前近7.4萬億韓元的基礎上下降了30%至5.2萬億韓元,凈利潤同比下降16.8%至4.54萬億韓元(約合40億美元),收入則下降7.5%至47.82萬億韓元。

而在半導體業務,營收雖然增長了9.5%,但是運營利潤則下降了13.4%。

相信失去蘋果A10的訂單對三星半導體的影響甚大,所以在近期三星推動分拆其Fab和設計業務,已贏取蘋果的訂單,這是另外的問題。

三星電子2016年前三季度半導體業務營收數據

三星電子2015年前三季度半導體業務營收數據

但是回到三星半導體上,依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據瑞信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艾藍迪(Randy Abrams)今年8月份的數據,目前三星半導體部門的營收比重中,有50%來自晶圓代工(高通、凱為、安霸、AMD/Nvidia、蘋果)、20%來自於應用處理器、10%來自於自家晶片。

談一下占大頭的晶圓代工廠業務,三星目總計共有1 座8 吋、2 座12 吋廠分布在南韓與美國,就目前的產能規模來看,三星12 吋廠的月產能最高約14 萬片,8 吋廠則達到19 萬片的月產能。

而在晶圓代工方面的營收,從IHS年初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三星今年首季在晶圓代工撈進6.13億美元的營收,這樣的營收連IDM大廠Intel也按捺不住要涉足了,所以紫光集團涉足也是有根據的。

雖然紫光打算做晶圓代工,但是考慮到國內現在的技術基礎,工藝相信不會太先進,應該會落後其他競爭者兩到三個世代。

但是考慮到紫光強大的整合能力,還有國內複雜的產品構成,落後一點的晶片代工也會給紫光帶來可觀的收益。

而去到了應用處理器業務,這是和紫光展訊相同的業務領域。

三星Exynos系列AP,主要是被自身的手機採用,通過其IM部門手機的龐大出貨量,掙取收益,華為Kirin系列的思路就是參照三星的。

三星同時還給其他廠商出售AP(好像之前一直只有魅族用其AP?)。

兩者加起來構成了三星應用處理器部門的總營收。

雖然有傳聞聲稱三星明年不會將其AP外售,這樣的話三星就會回到和華為一樣的模式。

似乎這和紫光看起來不怎麼一樣,但是AP無論賣給誰,都會產生營收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說紫光越來越像三星的原因。

這裡需要提一下,在3G時代,由於三星沒有TD-SCDMA的基帶,所以三星很多移動3G設備都是採用展訊晶片。

而現在三星的很多款中低端手機依然用的是紫光展訊的AP。

其次,就是存儲。

我覺得這塊業務不需要說太多,三星是全球最大的DRAM和NAND Flash供應商。

之前也有很多文章對其做過報導。

我就不深入介紹了,詳情請看原文《一文看懂半導體存儲的技術和市場》。

而紫光集團現在正在打造的長江存儲,就是瞄準三星來的。

目前來看,雖然台子已經搭好了,但距離唱大戲,還是有一段日子,但最起碼火種已經點燃。

所以我們可以說,一旦紫光集團能成長為中國的三星電子,對於紫光本身的業務構成來說,是一個利好。

晶圓代工業務,我猜測是瞄準即將爆發的物聯網及相關晶片業務,這也是全球晶圓廠正在緊盯的一部分市場。

而紫光本身的其他晶片產品,能夠從晶圓廠上獲益,那就得看紫光對其晶圓廠工藝的推進過程了。

但三星也是用了幾十年的發展,才能成長為今天的一個巨頭,所以對紫光集團來說,這也許真的就開了個好頭。

想成為中國三星電子,紫光可以從三星學到什麼?

其實回顧三星的發展歷程,很多東西都值得紫光參考的。

從媒體的一些報導我們可以知道,為了發展存儲技術,三星在1983年,曾經排工程師去美國美光學習相關技術,並將技術帶回來設廠。

這是紫光集團首先可以從三星學習的。

但考慮到國外對我們先進技術封鎖,我們應該考慮更多的與台灣和美日韓合作,看能不能將落後一兩代的技術引入中國,用市場換技術,然後推動整個紫光集團的發展。

其次,來到晶圓代工業務方面。

這可以說三星董事長李健熙一手發展起來的業務。

當年三星的第一個晶圓代工廠富川工廠也只是生產低級別的IC,但是正是由於三星生產的這些低級別的IC,讓韓國得以實現了電子手錶的國產化。

目前我國的晶圓代工業務前面有國產的SMIC、華力微等企業。

海外巨頭更是有台積電、三星、Intel、格羅方德和聯電等。

完全參照三星的方式,應該是行不通,但可以學習三星的這種工作態度,從低級別的做起,然後看是否有機會和格羅方德、聯電這些企業合作,提升一下技術能力積累?

第三,還可以向三星學習抗風險能力。

在三星1985年研發出64kb的DRAM以後,將大部分資金用來發展半導體業務,全球DRAM開始大量擴產,到最後讓曾經要價4美金的 64kb DRAM只能70美分,這就造成賣得越多虧得越多。

在這種情況下,三星逆流而上,加大設備投資,還通過各種方式,最後終於安然度過難關,並最終熬死對手,讓自己成為DRAM產業的巨頭。

現在國內三大存儲基地齊頭並進,國外三星、Toshiba和美光這樣的巨頭虎視眈眈,萬一真的面臨存儲的價格戰,對於紫光來說,學習三星安然度過難關,也應該是一項必備技能。

第四,向三星學習重視人才。

可以說這是三星成為巨頭的重要原因。

李健熙曾經說過,如果聘請到優秀人才之後,一定要給予其最好的待遇,並使其發揮最大的才能。

當時李健熙還在媒體上發表了「天才論」,表示將延攬全世界的天才員工到三星工作。

而三星的做法也給他帶來很好的收益。

據聞當年三星為了到日本挖人,往往將其工資開到兩到三倍,除了為日本員工提供房子之餘,甚至還聘請了專門的女僕照顧員工的生活。

這種offer,試問哪個工程師不心動。

所以我覺得紫光集團可以向三星學習這種重視人才的方式。

最後,三星的步步為營,精打細算,合理擴張,也是三星能夠成為韓國一方霸主的主要原因。

展望紫光集團未來,相信從三星的發展史中,可以獲得更多另外的參考價值,再加上對現在半導體環境的審時度勢,加上國內政府的鼎力支持,大家認為紫光會成為中國的三星嗎?

【關於轉載】:轉載僅限全文轉載並完整保留文章標題及內容,不得刪改、添加內容繞開原創保護,且文章開頭必須註明:轉自「半導體行業觀察icbank」微信公眾號。

謝謝合作!【關於投稿】:歡迎半導體精英投稿,一經錄用將署名刊登,紅包重謝!來稿郵件請在標題標明「投稿」,並在稿件中註明姓名、電話、單位和職務。

歡迎添加我的個人微信號MooreRen001或發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摩爾精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晶圓廠代工年增10% 三星或將業務分拆

【IT168 資訊】蘋果新一代 iPhone 手機使用的 A11 晶片基本已經確定由台積電全盤拿下,甚至明年的A12也已經列入與台積電的獨家合作規劃之中,三星半導體顯然受到不小的衝擊。但似乎狀況...

清華紫光9億美元完成收購銳迪科

新華網北京7月19日電(記者郭宇靖)北京時間19日,清華控股下屬企業紫光集團有限公司和銳迪科微電子聯合宣布,以9.07億美元的價格完成對銳迪科微電子的收購,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銳迪科為國內最有實力的...

如何看紫光「施壓」台灣半導體業

不好聽的話先寫在前面,小編很久沒有踩著警戒線、頂著撤稿的壓力寫評論了。本周的《易評》,小編想務實地來談一談清華紫光近期的瘋狂收購行為和高調施壓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事件……內容肯定會讓一部分網友不爽...

曝三星半導體或有巨變 晶圓廠獨立運營

【IT168 資訊】由於近年在移動處理器和存儲半導體上的持續發力,三星半導體一直保持著極高的營收,全球範圍內僅次於半導體巨頭英特爾。為了鞏固甚至突破現有狀況,三星半導體被曝將會產生結構上的改革。...

英特爾20多年地位被打破,三星成最大贏家?

英特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及國際領先的個人電腦網絡產品和通信產品的生產商,預計今年英特爾營收將達到563.13億美元,較去年上漲8%,依舊穩居半導體業龍頭。排名第二的三星,營收預估上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