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華為!為對抗洋品牌,這家國內廠商開出1500億進擊晶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歐界報導:

日前,據悉紫光集團獲得分別來自國家開發銀行和華芯投資共1500億元投融資金的支持,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相關業務板塊。

此次紫光集團獲得巨額的投融資支持,勢必將加速在晶片產業領域的技術升級和核心競爭力提升,使紫光繼續迅速擴大產業規模獲得了強有力的支撐。

目前,國內正在面臨著加速發展國產晶片業的重要窗口期。

一方面,國際上半導體產業已經走向成熟,國際資本介入半導體產業的腳步明顯放緩,同時全球晶片市場最近兩年持續處於萎縮,唯有中國區域市場例外;另一方面,摩爾定律放緩,但製造工藝還在前行,而且投資不斷加大,這正好契合愈演愈烈的國內半導體產業投資併購需求。

從國內環境分析,除了沉澱出來的PC以及完整的供應鏈市場,智慧型手機正在加速洗牌,機型也處在不斷升級過程之中,同時,智能家居、智能汽車、智能機器人、虛擬現實等處在爆發的前夜,尤其是還有接踵而至的5G、萬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的業態,都形成了對晶片的超大需求,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晶片消費國。

然而,實際情況確是「中國芯」在本土市場不到10%的份額,而且基本處於低端。

實際上,在這樣的情況下,清華紫光更有大展身手的空間。

作為國內IC設計(集成電路設計)行業中的領軍廠商之一的清華紫光,也一直有一個目標:總產值進入世界前三,成為世界級的晶片巨頭。

顯而易見,清華紫光也一直規劃著自己的晶片巨頭之路,並不斷前進。

2013年7月 紫光以17億美元收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展訊通信;2013年10月 紫光集團9.1億美金收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RDA銳迪科;2015年5月 紫光以不低於25億美元收購惠普旗下H3C「新華三」公司51%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2016年9月,紫光攜手美國西部數據公司成立合資企業,進軍大數據存儲領域;2015年12月 紫光集團收購同方國芯36.39%的股權;2016年7月 紫光集團和武漢新芯聯手進軍存儲器市場等等。

數據顯示,去年全球半導體併購的資金規模達1300億美元,與中國有關的併購為125億美元。

但這種方式很粗糙,並非長久之計。

因為「中國芯」想要實現彎道超車,還應當儘可能在國內市場尋求深度合作,內聯外合。

國產廠商在海外繼續謹慎尋求併購標的的同時,重點應該轉向國內市場尋求與國際晶片巨頭的合作。

目前來看,為了搶占更多的中國市場,英特爾、高通、得州儀器等國際巨頭紛紛加大了在中國資本與技術的投入的同時,還與國內廠商進行資本與產品合作,而且成功的案例並不少見。

清華紫光也搶得了先機,其旗下的展訊通信不僅獲得了英特爾的90億元注資,而且還與全球電源管理晶片巨頭Dialog組成合作聯盟。

無獨有偶,採用英特爾的架構,展訊通信推出了首款16納米4G晶片,從而快捷挺進中高端市場,同時展訊通信與Dialog聯手開發的14納米晶片也將於今年下半年量產。

近水得月,就地取材。

加上清華紫光的一系列布局,未來未必不能在技術上達到國際領先的水平。

儘管「中國芯」尚處於低端水平,但發展到現在,支撐國產晶片業的軟硬環境也正在得到極大顯著的改善。

據國際知名專利檢索公司QUESTEL發布的最新報告,過去18年里,全球晶片專利數量實現了6倍的增長,但中國晶片專利量則增長了23倍,在晶片專利申請數量方面,中國已成為第一大國,並連續5年蟬聯全球第一。

目前,國內已經搭建起了相對完整的晶片產業鏈,其中清華紫光集團就是晶片設計的領軍廠商之一。

晶片產業包括設計、製造和封測三個主要環節,小編期待往後更多的國內廠商能像清華紫光這般知難而進,轟轟烈烈投入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大潮中,為中國芯早日"翻身"貢獻一份力量!

來源:線上采編,如文章涉及版權問題或者尋求報導,請及時聯繫歐界傳媒網 o2ojie.com!

歐界科技 | Jie Media

深度報導環球前沿科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半導體巨頭借重金收購競逐汽車電子市場

美國高通公司日前宣布,其47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半導體的交易已得到美國反壟斷機構許可,而這將是半導體行業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起併購案。業界分析認為,這起併購案的背後,一方面表明,高通期望通過併購來...

紫光布局晶圓代工,越來越像三星了

紫光集團經過這兩年的海內外併購,已經打造了一個龐大的產業矩陣,旗下的產品線覆蓋了AP、RF、Flash以及大數據存儲等業務。本以為紫光的前進步伐到此告一段落,接下來會是併購後的梳理和發展。

清華紫光9億美元完成收購銳迪科

新華網北京7月19日電(記者郭宇靖)北京時間19日,清華控股下屬企業紫光集團有限公司和銳迪科微電子聯合宣布,以9.07億美元的價格完成對銳迪科微電子的收購,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銳迪科為國內最有實力的...

如何看紫光「施壓」台灣半導體業

不好聽的話先寫在前面,小編很久沒有踩著警戒線、頂著撤稿的壓力寫評論了。本周的《易評》,小編想務實地來談一談清華紫光近期的瘋狂收購行為和高調施壓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事件……內容肯定會讓一部分網友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