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拉開:從產業角度看和艦晶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和艦晶片是上交所公布的首批科創名單中的又一個集成電路企業,對於和艦晶片上市這事,應該立足一個更高的產業角度和歷史角度來看待。

和艦其實是一家持續盈利的企業,本身年獲利超過五億元人民幣。

之所以財報中體現為虧損,主要是因為合併剛投產才三年的廈門聯芯,該公司2016年在廈門新建的12英寸生產線帶來了大量的折舊攤銷,導致合併報表後帳面顯示虧損。



一、 擁有28/14nm製程的和艦和聯電,都是稀缺性技術資源

全球純晶圓代工市場競爭格局

如下圖所示,聯電位居全球前三,且加速追趕格芯中。



為什麼28nm製程是傳統製程和先進位程關鍵分界點?

隨著摩爾定律發展,晶圓製造製程從0.5µm、0.35µm、0.25µm、0.18µm、0.15µm、0.13µm、90nm、65nm、45nm、32nm、28nm、22nm、14nm,一直發展到現在的10nm、7nm、5nm。

目前,28nm是傳統製程和先進位程的分界點。

當尺寸從28 nm縮小到22/20 nm時,必須採用輔助的兩次圖形曝光技術,製程成本將提高1.5至2倍左右。

16/14nm製程成本將更高,這意味著發展先進位程不再具有成本優勢。

根據IBS研究成果,28nm 為目前單位邏輯閘成本最小的技術節點,長周期製程屬性明顯,預計大多數產品將逐步向更先進位程遷移,導致28nm 後因其更高性價比及廣泛的應用領域將停留較長時間,預計到2025年仍然會是市場最大宗之一。



量產先進位程有哪幾家?

世界集成電路製造廠商,28nm工藝節點已經成熟,14/16nm製程已進入批量生產,Intel、三星和台積電均宣布已經實現了10nm晶片量產,並且準備繼續投資建設7nm 生產線,且台積電7nm生產線2018年上半年已經宣布量產。

先進位程(28nm以下包含28nm)量產對整個半導體產值至關重要,尤其是率先開發出先進位程的廠商最能享有短期獨占市場的優勢,2018年10nm量產,使得先進位程占比持續提升,2018年先進位程營收占全球總營收46%。



國內集成電路製造依然是產業鏈上最大短板!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集成電路製造企業的工藝水平已提升至16nm,與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漸縮小。

目前12英寸生產線的65/55nm、45/40nm、32/28nm工藝產品已經量產;16/14nm關鍵工藝技術已展開研發並取得一定的技術突破和成果;8英寸生產線的技術水平覆蓋0.5μm~0.11μm。

在先進位程上,僅和艦晶片子公司廈門聯芯和中芯國際完全掌握28nm工藝製程,華力微28nm低功耗邏輯工藝已建成投片,台積電(南京)16nm製程工藝2018年開始量產,中芯國際14nm宣布量產進入客戶驗證階段。

請注意!和艦晶片母公司台灣聯華電子是極少數具備14nm量產能力的廠商!

和艦晶片背靠台灣聯電,而台灣聯電又是全球前三大半導體製造公司,僅次於台積電,和格芯不相上下,是目前最先進的全球半導體製造技術水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公開表示,28nm是目前中國半導體最先進位程。

和艦晶片的12英寸28nm製程是中國目前可量產,又具商用經濟價值中最先進的半導體製程。

除台積電南京廠外,其他國內半導體製造公司的28nm製程普遍遭遇良率不高,產能無法放大的窘境,和艦晶片的廈門子公司廈門聯芯28nm製程良率高達98%以上,月產能已超過1.7萬片,且逐步上升。

可見,穩定增長的產能將帶來和艦晶片主營業務營收的不斷提升。

二、和艦和聯電母子公司高度合作,解答所有爭議



聯電母公司高度持股98.14%的和艦晶片,二者高度合作的同時也得到外界諸多質疑,而這些質疑其實都不是問題。

有關同業競爭:

和艦晶片與母公司聯電通過區域劃分解決同業競爭,聯電市場區域為台灣、北美洲、日本、新加坡、韓國、歐洲;和艦晶片市場區域為中國大陸地區以及聯電業市場區域外的全球其他國家或地區,雙方進入對方市場區域均需要支付代理費或服務費。

服務費收取方式為,除去兩地營業稅或增值稅外,服務成本之上加收7.5%附加。

事實上,和艦晶片與母公司聯電之間完全的市場隔離是不可能的,兩者之間發生服務費成為常態。

但2016-2018年間,和艦晶片在母公司聯電市場區域內銷售持續擴大,同時母公司聯電在和艦晶片的市場區域內銷售持續縮小。



有關關聯交易:

【和艦晶片】向母公司聯電及控制下的子公司關聯交易採購額2018年占比3.2%、2017年占比3%、2016年占比7.5%;而【和艦晶片】向母公司聯電及控制下的子公司關聯銷售額2018年占比 19.33%、23.53%、36.16%。

簡言之,【和艦晶片】不需要從母公司聯電採購太多產品或服務,但銷售業務卻得益於母公司十分穩定。

有關技術依賴:

和艦和聯電本是一體,聯電歷盡千辛開發的多個製程高端技術,自然可以被子公司利用產生價值。

如果子公司另起爐灶,那才是對資源的浪費,對股東的不負責任。

聯電與和艦的技術授權主要有:



和艦晶片作為子公司目前的核心技術包括有:

(1)8英寸嵌入式非易失性工藝平台

(2)8英寸電源管理工藝平台(PMIC)

(3)8英寸嵌入式高壓工藝平台

(4)8英寸邏輯與模擬信號工藝平台

(5)8英寸功率半導體工藝平台

(6)12英寸邏輯/模擬信號工藝平台

(7)12英寸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工藝平台

(8)12英寸嵌入式高壓工藝平台

三、在福建下一盤大棋的母公司聯電

近幾年來,集成電路產業成為國家戰略,中國各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號召,其中福建、安徽、湖北、上海、重慶等地尤為積極。

福建與台灣,台灣海峽兩岸,文化與語言相近。

台灣文化大都是從閩南傳播過去的,與閩南文化共稱為「閩台文化」。

相較於其他內陸省份,福建在吸引台灣技術和人才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的優勢。

這種優勢在發展半導體產業顯得尤為顯著。

廈門三安光電短短几年建在LED(發光二極體、固態半導體照明)領域建立了全球龍頭地位,這邊是最好的佐證。

聯電面對今日兩岸投資交流友好環境,自然更是熱絡。

聯電在福建有兩大投資項目:廈門聯芯和福建晉華。

廈門聯芯、台聯電與廈門市政府及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合資成立,提供12英寸晶圓專工服務。

2014年底開始籌建,2015年3月26日奠基動工,2016年第4季起進入量產,已可提供 40nm及28nm 的晶圓專工服務,規劃月產能為 5 萬片 12 英寸晶圓,預計總投資金額達62 億美元。

福建晉華 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晉江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資設立,公司與台灣聯華電子開展技術合作,投資56.5億美元,在晉江建設12英寸集成電路內存(DRAM)晶圓廠生產線。

在聯電關聯企業中:

蘇州和艦自2003年正式投產以來連年保持盈利。

福建晉華,在國內三大存儲晶片企業(福建晉華DRAM、合肥長鑫DRAM、長江存儲NAND+DRAM)中,進展最快有望實現率先量產進而儘快替代。

廈門聯芯,2014年設立,2016年便投入生產,28nm製程在2018年2月份試產便實現了良率98%,同樣是走在國內前列。

縱觀過去幾年,台灣科技集團公司通過子公司實現A股上市,比如日月光集團的環旭電子、富士康集團的鵬鼎控股等。

可合理猜想,聯電通過和艦晶片率先實現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在A股的上市才僅僅是開始。

站在統戰與國家戰略產業發展的高度上,國家正在下一盤大棋,團結一切可團結力量。

作為晶片製造最尖端產業的第一梯隊廠商,聯電真不簡單,和艦晶片未來發展也不容小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台灣半導體接連投下震撼彈

近期台灣半導體在中國接連投下震撼彈。首先是2015年3月聯電與廈門合作,總投資62億美元,取名「聯芯」,作55/40納米的邏輯代工,未來可升級至28納米,月產50,000萬片的首條與台灣合資的1...

物聯網熱潮下的中芯國際之「勢」

集微網消息 文/劉洋物聯網商機持續發燒,全球穿戴式、物聯網和大數據的應用需求繼續升溫,帶動MEMS、MCU、指紋識別等晶片需求,推動半導體產業的急速發展。分析師認為,為了達到高性能傳輸、數據處理...

半導體一周要聞(2016-6-6 一2016-6-10)

1、華天科技推出中國大陸封測代工廠首個16nm量產產品線 華天科技16nm先進封裝在通過客戶測試驗證後,已於2016年3月進入大批量量產階段,據悉這是中國大陸封測代工廠的首個16nm量產產品線。...

中芯國際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據中芯國際發布的財報,2015年其銷售額達到22.37億美元,年增長率達到13.53%,凈利潤為2.53億美元,凈利潤率達到11.33%,兩項指標均為其歷史新高,那麼中芯國際取得如此好的業績又面...

主要半導體代工廠發展現狀

首先介紹下何為晶圓代工呢?晶圓代工就是幫別的公司生產晶圓片。而晶圓呢,即製造各式晶片的基礎。對晶片製造來說,這個基板就是接下來將描述的晶圓。目前,大家熟知的晶圓代工廠大概有台積電、格芯、聯電、中...

鐵流:台積電申請赴大陸設廠意欲何為

12月7日,全球最大集成電路製造商台積電正式向台灣「投審會」遞件申請赴大陸設立12寸晶圓廠與設計服務中心。該晶圓廠規劃的月產能為2萬片12寸晶圓,並於2018年下半年開始生產16納米製程晶片。同...

中國「芯」,當自強

文:DaDa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年行業的進口額約合2601億美元,這一數字超過石油進口總額,中國是全球半導體的主要消費國。儘管中國是世界電子產品製造工廠,但是在半導體產業的...

聯芯28納米製程順利量產:產品良率高達94%

國內晶圓製造28納米製程再獲突破,根據廈門日報報導,近日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廈門)有限公司(下稱「聯芯」)順利導入28納米製程並量產。聯芯是由廈門市政府、聯電以及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三方合資新建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