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從大眾貼牌機到首發5G摺疊機的蛻變之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雷軍的「戰鬥天使」小米9正在火熱限購之時,華為默不作聲地發布了最新款的5G摺疊屏手機——HUAWEI Mate X,再一次引起世人的轟動。










儘管三星的摺疊屏手機發布的更早,但是華為的這款手機明顯更加吸睛,絲毫不遜色於三星手機。




巴龍5000、麒麟980晶片、55W超級快充、鏡像智拍甚至是實現了大屏與輕薄平衡的摺疊屏都不是大家討論的焦點。

5G加持,最薄只有5.4mm、徠卡三攝、摺疊屏6.6寸,這些比之於三星的Galaxy Fold來說,更是極大的優勢。

除了這些高端的技術以外,它的價格同樣不菲——2299歐元(摺合人民幣約17500元)的定價已經是摺疊屏手機的巔峰,比起Galaxy Fold還要貴很多。




有句很經典的話說的很好:以前是沒錢買華為,現在是沒錢買華為。

可以說,在最前沿的5G技術、摺疊屏領域,華為一點不虛行業巨頭三星。

從國內手機群雄爭霸到世界第二大廠商,華為手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01

從運營商打工仔到直面消費者


如今一飛沖天的華為手機,曾在之前很長的時間裡是踽踽而行,默默無聞。

8年前的華為手機還只是一個給運營商提供定製機的手機廠商。

這種定製機,機身上沒有華為LOGO,低端廉價,還有可能是充話費辦網送的,可以說是不配擁有姓名的配角。




2010年左右,國內有四大手機廠商:中興、華為、酷派、聯想,簡稱為:「中華酷聯」。




現在來看,過的不錯的只有華為這一個品牌。

在當時,這四大手機廠商,可以說,都是三大運營商的打工仔,專門給移動聯通電信來做定製機。

話說回來,現在要大家來買定製機大家都不怎麼願意買,何況當年的定製機還又卡又難用。

但是,既然是捆綁銷售的附贈品,還要什麼自行車呢?

對於這四家手機品牌來說,給運營商提供手機有益有弊。

好處是運營商幫你賣產品,你不愁銷售,不會賣不出去;而壞處也顯而易見,賣多少錢,手機有沒有競爭力,都與你無關。

當時的手機市場競爭已經是十分慘烈了,外有iphone、三星,系統性能優秀又外形又好看;國內新晉的品牌小米、oppo、vivo也在瘋狂地追趕,通過性價比或者明星代言。

總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華為還只有眼巴巴地看著的份兒。

華為手機真正的突破來自2011年。

余承東卸任歐洲總裁職位,接任手機公司CEO。

由此,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當iPhone和安卓系統都大獲成功時,華為終於意識到手機市場可能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市場,於是把原來歐洲總裁余承東拉過來負責手機,並堅定的認為一定要面向消費者做手機,而不是面向運營商做手機。

從此,華為開始建立自己的品牌,走向了開放的市場,由消費者來決定華為的命運。


這也就拉開了和中興手機的差距,要知道在此之前,華為的老對手中興手機論銷量還是國產手機第一。

但基本只做運營商市場的中興手機因為遠離消費者市場,現在已經基本被人遺忘了。

02

從無名小輩做到行業領軍


余承東來到華為手機,就做出兩項大刀闊斧的改革。

第一,就是衝擊中高端市場。

從品牌戰略上擺脫以往定製機給華為留下的低端手機的形象,他大手一揮,咬牙砍掉了3000萬台低端定製機,這些手機依靠著運營商捆綁售賣,占據著華為當時70%的出貨量。

這也就是意味著華為手機再也不依附於三大運營商:吃著國企的鐵飯碗,拿著微薄的回報,再這樣「溫水煮青蛙」下去,就會抹掉了華為最引以為傲的狼性文化!

華為開始了自主研製手機,擺脫了定製機的尷尬境地。

網際網路時代,智慧型手機的發展更迭速度快到難以想像。

而轉型後的華為只面向消費者,更要注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自己挽起袖子加油乾的華為手機在余承東的帶領下做出了第一款超薄手機P1,厚度只有7.60mm,空前驚艷。

次年推出D1,也試圖衝擊中高端市場。

但是初出茅廬的華為手機也有不小的漏洞。

據說,任正非用了D1一段時間,遭遇頻繁死機,氣得他當眾將這部手機摔在了余承東的臉上。

即使這樣,余承東還是頂住了壓力,開始思考華為手機的整體布局,將研發多種系列手機,覆蓋多種品類市場作為華為手機的戰略方向——P系列手機主打時尚旗艦機,而Mate系列主打商務人士旗艦機。

2013年以來,經過不斷的技術研發,華為發布的Ascend P7和Mate 7系列手機在市場上大受歡迎,銷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華為迎來了品牌在中高端市場上的春天。





余承東的第二大舉措,就是效仿小米,用網際網路思維打造線上的手機品牌——榮耀。




華為和榮耀雙品牌運作,堅守品質和創新,合理布局線上線下渠道,探索出一條相對成功的路線。

榮耀比之於華為來說,在品牌上顯得更加創新和充滿拼勁,主打性價比的榮耀從產品與品牌中深度地進行著與年輕人的互動與交流,成為網際網路手機中的一支崛起的新軍。

2014年,榮耀出現後首推的榮耀6以及6 Plus手機配置了全球首創的「後置平行雙攝像頭」,對於普遍看重拍照功能的年輕手機用戶來說,這一招精準地擊中了他們的痛點,因此大獲成功。

同時,榮耀還發布了成立一年來的驕人業績:2000萬部銷售量,近30億美元銷售額,近30倍的增長,成為手機行業成長最快的品牌。


2015年,華為超過小米,成為出貨第一的手機廠商,從此拉開了與小米的距離,而與榮耀則肩負起與小米對標的使命,充當起華為在國內競爭的急先鋒。




如今的榮耀已經成為一家獨立於華為之外的品牌,對於榮耀來說,在國內的競爭對手是oppo、vivo 、小米,在全球範圍的競爭對手則應該標定為三星、蘋果、華為。

03

技術成就產品,創新引領未來


當前,從智慧型手機市場的行情上看,除了三星之外,華為手機的全球出貨量已經超越了蘋果手機,成為世界第二大手機產商,成為了國人一大驕傲。


在這成就的背後,有著華為對於技術和創新的嚴苛要求和大力投入。

自主研發的晶片


我們都知道,高通在智慧型手機晶片領域一直是老大哥,驍龍處理器一直霸占著最佳安卓機晶片的位置,如今成為了華為麒麟能與高通驍龍輪番領跑的局面。

華為研發出來的海思麒麟處理器晶片打破了高通對於國內安卓機的壟斷,儘管一開始的K3V2處理器日常體驗還不錯,但是手機還是會死機和重啟。

隨著華為不斷加大對於晶片的科研投入,每年砸幾百上千億搞研發,去年的麒麟970就搶在驍龍845以前奪得了第一個人工智慧晶片的稱號,不斷地追趕著世界先進水平。




緊接著推出的麒麟980處理器性能更加優秀,麒麟晶片980開發半年華為就投入了20億元,對於晶片的投入來說,這是一個不足驚訝的數目,正是有了自家研發的晶片,華為才有了能夠進軍高端和實現品牌溢價的可能。

在眾多的國產智慧型手機品牌中,目前使用自主研發的晶片只有華為一個,其他的手機廠商都需要向國外購買晶片。

比如大家熟悉的OPPO小米VIVO每年都需要向高通採購百億元晶片和繳納數億元人民幣的專利費用。

以至於小米的雷軍就吐槽過,一部5000多的三星s9,驍龍處理器的成本要500多塊,高達十分之一。




而去年的中興,就因為美國的禁售晶片而遭受重創。

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企業發展最大的隱患。

拍照水平躍居榜首


曾經的華為手機被吐槽不重視用戶體驗,拍照成為了其軟肋。




自從和徠卡合作,華為手機拍照越來越牛,Mate20 pro、P20 pro甚至成了世界上拍照最好的手機。




P20 Pro的拍照,生生把原本稱霸拍照體驗的蘋果三星旗艦機壓到第二檔——請注意,不是壓到第二名,而是第二檔——搞定了很多特別重視拍照發票圈的女性消費者,而這些人原來只用蘋果。

這背後,是巨額的技術開發的費用,更是華為人對創新與產品的不懈努力。

引領5G,做科技時代的領軍人


從這次的Mate X發布來看,這款手機已經讓國內外足夠經驗:5G技術的優化使用,55W功率最快的充電,摺疊螢幕的無縫貼合,以及昂貴的價格,都讓我們看到了華為手機對技術引領的自信與豪氣。


當蘋果如今技術創新呈現飽受態勢,發布的新品在國內再也無法引起大面積搶購的時候,我們卻看到了外國人想買Mate 20系列卻買不到的尷尬境地。




而三星在國內已經幾乎很難看到了,華為的海外影響力則在穩步上升,尤其是歐洲有著不錯的認知度。

此消彼長,是技術和用戶體驗的不斷精進,得到了全世界的讚美與認可。

很多人因為國貨情結而選擇華為,而今天的華為,配得上這份飽含期待的支持。

相信在不久的未來,華為會超過三星,成為世界最矚目的手機品牌。

華為加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星手機還有機會沒?摺疊屏能否救三星?

【科技策-策子俊原創文章】一、三星手機的危機及自救有關三星手機的危機,我曾經寫過一篇跟華為的分析文章,部分三星手機用戶或者粉絲,並沒有感覺到三星存在的問題,還為其吶喊,甚至惡語相向。雖然三星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