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手機江湖:塵世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萎縮之勢如今已無法阻擋,喧囂過後,市場格局洗牌的趨勢愈發明顯。

小米聯合創始人洪鋒前幾天在小米MIUI智能生態大會說,「2017年對於小米是波瀾壯闊、熱血沸騰的一年。

事實上,重回巔峰的小米過得精彩,整個2017年的手機江湖,又何嘗不是風雲變幻、跌宕起伏的一年呢?

三星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三星依舊是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霸主。

2016年年底,被寄予厚望的Galaxy Note 7電池燃損事件,讓三星遭遇了史上最嚴重的品牌危機。

在加上去年掌門人李在鎔入獄,外界一度以為三星會就此輝煌不再。

但,事實出乎意料。

從市場調研公司IDC給出的前三個季度的數據來看,三星平均單季手機出貨量超過8000萬台,市場份額約22.8%。

三星全年智慧型手機總體出貨量甚至有可能超過去年的3.1億台。


三星在中國市場的表現,與它稱霸全球市場的地位不太匹配。

各大市場研究公司的數據均顯示三星已經在這個市場被擠出前五。

在IDC給出的第三季度中國手機市場的報告中,蘋果也已經跌至第五。

三星和蘋果這兩大巨頭在中國市場的持續萎靡,很大程度上來自中國手機品牌華為、OPPO、vivo、小米的崛起反擊。

華為

目前華為已經公布了自己2017年全年的出貨量數據,與榮耀品牌合計將達到1.53億台,穩居全球前三和中國第一。

毫無疑問,華為2018年的目標就是加大火力向蘋果三星發起更猛烈的進攻。

小弟榮耀已經開始海外業務擴張,進軍美國運營商市場失敗的華為,今年需要進一步在高端市場形成品牌和產品競爭力。

OPPO/VIVO

OPPO副總裁吳強在此前上海超級旗艦店開業時透露,2017年OPPO國內市場同比增長10%,海外市場同比增長20%。

按照2016年9940萬的出貨量來計算,OPPO去年全年出貨量將有望突破1.2億台。

vivo方面還沒有給出具體數據,但有媒體報導稱其全年出貨量接近1億台。

小米

經歷了2016年超過30%的大跌之後,小米今年強勢反彈。

目前已經公布的是小米在2017年提前完成全年7000萬台手機出貨量和1000億元營收目標。

小米公司總裁林斌今年11月接受鳳凰網科技採訪時透露,其今年出貨量有望突破9000萬台。

此前有接近小米高層人士告訴鳳凰網科技,小米將在今年下半年赴港上市。

接近投行人士給出的消息是,小米上市估值1000億美元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數字。

華為、OV、小米這四家手機廠商加起來在國內已經占據了約70%的市場份額,而其餘手機廠商的總銷量三季度大幅暴跌了三成有餘。

這意味著二三線的智慧型手機品牌,銷量繼續萎縮,未來生存將陷入困境。


洗牌

2016年大可樂、IUNI、天語、夏新等已經倒下,2017年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中華酷聯」,如今僅剩華為一枝獨秀。

中興手機國內銷量只占其全球市場的10%,戰略調整不斷、人事變動不斷的聯想在收購摩托羅拉之後也是毫無作為,2017年在國內存在感極弱。

2016年靠著負利撐起約2000萬台手機銷量的樂視,2017年陷入資金危機之後,樓瞬間崩塌,至今還有巨額供應商欠款沒有還清。

受到曾經的大股東樂視的影響,酷派2017年在國內市場活得很艱難。

在去年年底劉江峰團隊已經全面退出酷派,目前的CEO蔣超此前在接受鳳凰網科技獨家專訪時透露,雖然公司戰略重心轉向海外,但並不會放棄中國市場,下半年還會推出旗艦新品人工智慧手機。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國內已經元氣大傷的酷派,想要重回主流市場必定是任重而道遠。

回歸

有人離開,也有人回來。

諾基亞、黑莓、夏普這三家都曾輝煌過的手機品牌,去年用著各自不同的方式重新回到了中國市場。

2016年12月1日,以老諾基亞人為核心的芬蘭公司HMD,帶著諾基亞品牌的手機正式回歸。

在回歸的初期,有一些人並不看好HMD和諾基亞手機前景,但這一年間,諾基亞手機的市場表現卻依然可圈可點。

根據IDC的數據,諾基亞回歸後,2017年第一季度銷售10萬台智慧型手機(Nokia 6第一季度僅在中國市場上市),第二季度售出140萬台智慧型手機,第三季度的銷量為280萬台,第四季度則有望達350萬台。

如果不想被人稱之為賣情懷,諾基亞需要再2018年用一款好的產品為自己正名。

2017年8月,夏普手機打響了回歸的第一槍,帶著搭載全球首創夏普FFD異形全面屏技術的夏普AQUOS S2重返市場。

「我希望改變手機行業千機一面,同質化嚴重的局面。

」夏普/富可視手機全球CEO羅忠生如實說。

他認為,全面屏是5G時代來臨前手機變革的最大風口。

從去年下半年各大手機廠商跟進全面屏的節奏來看,夏普AQUOS S2的發布確實先聲奪人。

今年1月初CCTV-2財經頻道《消費主張》欄目的2017年度手機消費報告顯示,回歸中國市場僅半年的夏普手機,位居2017年手機銷售增速榜單前10。

黑莓公司在2016年12月的時候宣布徹底放棄硬體業務,賣給了TCL,自此黑莓手機轉由TCL通訊製造和經銷。

2017年8月,黑莓Keyone在國內正式發布,搭載經典全鍵盤。

TCL試圖用黑莓打高端,但黑莓品牌並沒能幫助它提升手機業績,反而加速下滑。

2017年TCL銷量4387.6萬台,較上年同期下降36.2%。

中國的手機市場如今早已不是這三家當年離開時的樣子,HTC如今在這個市場也毫無存在感。

這裡的渠道、營銷、用戶需求與歐美市場相差甚大,回歸意味著品牌、渠道等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建立,單靠情懷難以長久。

變數

寡頭格局之下,越來越成熟的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看起來大體格局已定。

但實際上,還是存在一定的變數。

只做旗艦的一加手機前幾天公布了自己2017年的營收數據:超14億美金,繼續保持穩定盈利。

眾所周知,這兩年的一加只做平均售價超過3000元的旗艦手機,這份成績單頗為不錯。

在發布了堅果Pro之後,錘子手機的春天似乎也在臨近。

2017年11月7日,錘子推出堅果Pro 2。

羅永浩說錘子在過去5年賣了200萬台手機,但堅果Pro六個月就賣了100萬部。

另一家網際網路手機廠商360手機這幾天公布了自家2017年的戰績:全年出貨量500萬台,實現盈虧平衡。

在過去的2017年,360手機精簡產品線,狠抓手機交付和供應鏈,變現得並不著急。

根據工信部給出的數據,2017年1-11月中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整體下跌9.7%,12月份更是同比下降超過30%。

逆水行舟之下,360手機去年的表現可謂是可圈可點。

雖然如今市場呈寡頭格局,小廠商市場份額不斷被頭部廠商蠶食,但活著就有機會。

生存不止眼前的苟且,一加、錘子、360手機等若能維持自己的差異化和銷量穩定增長,他們還是會有詩和遠方。

另外兩個大的「變數」是金立魅族

來自渠道的消息顯示金立2017年中國區銷量為3000萬台,只是做到了年初預計的保底,並沒有達成要衝擊的3800萬台目標。

在加上董事長劉立榮目前個人持有的41.4%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股權被兩家法院凍結,2018年對金立來說挑戰重重。

但去年年底選擇全線產品轉入全面屏,這或許也會給金立帶來一些好的轉機。

魅族方面,去年一年調整不斷。

繼年中魅族與魅藍品牌獨立拆分之後,年底的時候又增設了配件、海外、銷售三大事業部。

疑似當家旗艦魅族Pro 7銷量低迷,其銷售部更換了多名負責人。

雖然官方宣稱其2017年全年銷量接近2000萬台,同比2016年僅下跌了200萬,但這個數據在業內看來並不真實。

因為2017年整個魅族發布的新品相比2016年差不多少了一半,且並沒有能扛起銷量大旗的產品。

小米今年的觸底反彈,除了以印度為代表的海外市場崛起,還得益於吞食了不少樂視空出的2000萬台市場。

華為、OV、小米這頭部四家廠商,除了加速海外業務擴張,也同樣期待在國內能保持穩定增長。

Counterpoint分析公司研究總監閆占孟預計,整體手機市場下滑態勢要到今年第二季度才會有所好轉。

不管大廠小廠,在2018年別犯錯,因為周圍虎視眈眈,一不小心可能萬劫不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蘋果三星在中國混得多慘?一張圖告訴你

【手機中國 新聞】今年,包括諾基亞、夏普和黑莓在內的廠商都開始回歸中國市場,但在國內算站穩腳跟的三星和蘋果卻混得並不好。在國產手機品牌的強力競爭下,這兩家品牌多少有點力不從心。我們通過一張圖可以...

展望2017,各大手機廠商有何競爭趨勢?

2017年的智慧型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只會更殘酷!從世界範圍內來看,三星和蘋果的地位雖然很穩固,但是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手機廠商會進一步衝擊兩巨頭的市場地位。國內市場上,2017年手機廠商的競爭會像...

智慧型手機品牌路在何方?無創新 不手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方今之世,正是智慧型手機產業人才鼎盛的時代,老牌巨頭退出歷史舞台,蘋果三星雙雄稱霸之後,中國智慧型手機軍團崛起。2015年我們見證了小米、華為、榮耀、魅族等廠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