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市場已水深火熱 諾基亞、黑莓紛紛回歸能否翻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驅動中國2017年8月10日消息 如今的中國手市場已經今非昔比,隨著國產手機品牌的崛起,全球智慧型手機霸主三星和蘋果都在中國市場叫苦連連。

中國手機市場已經從過國產山寨機的階段,已經發展到可以獨當一面,受國產用戶使用習慣和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者升級,外來手機品牌已經難以在過手機品牌的聯合圍剿下穩定發展。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中國手機市場逐漸飽和,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高速發展期已經過去,國產手機開始向海外擴張,尋求更多的發展空間。

但曾今的手機市場霸主們,在經歷生死之後,通過授權代理等方式,紛紛重回手機市場。

去年以來,諾基亞、黑莓、夏普紛紛宣布重回中國手機市場,認為中國是全球手機領域的中心,只有贏得中國市場才能贏得全球市場。

不過在滄海桑田的中國手機市場,這些曾經的霸主們重回中國手機市場還有機會嗎?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

目前的中國手機市場,在經歷網際網路手機爆發到線下渠道崛起,中國手機品牌在如雨後春筍一樣冒出頭之後,又紛紛迎來手機市場格局洗牌。

成就了小米這樣的網際網路手機品牌,也造就了了OPPO/vivo的崛起。

在中國手機市場,由於華為、小米、OPPO、VIVO等智慧型手機廠商的存在而變得競爭激烈,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

據市場研究機構IDC最新發布的中國手機市場市場份額,其中在中國過手機市場,國產手機華OV米占據了前5的位置,蘋果在中國市場的正不斷下滑,已經被擠到第四的位置,而同為安卓陣營的霸主三星在中國市場更慘,市場紛紛已經從巔峰氣的60%持續下跌至3%。

三星在中國市場遭遇最大滑鐵盧。

同時,中國手機市場五大手機品牌已經占據了市場近70%的市場份額,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大量手機品牌在消失。

其中華OV米中國一線手機品牌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二三線先國產手機品牌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中國手機市場強者愈強的效應凸顯。

小眾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歷經多年的疊代和對抗,中國手機市場目前已經趨於穩定。

換言之,現在的中國手機市場形成了以華為、OV、小米為一線手機品牌格局,剩下的二線手機品牌生存壓力異常大且隨著手機品牌知名度影響力的改變,它們若不能很好地留住用戶,勢必被市場競爭淘汰。

其他廠商要麼被出局;要麼被吃掉;要麼是半死不活。

余承東曾說過,國內手機已經到了洗牌期,3-5年內大量的國內手機品牌會消失,手機品牌可能只剩下3-4家。

中國手機市場越來越向優勢品牌集中,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國內市場已經耕耘多年的二線手機廠商都不能完全自保,而諾基亞、黑莓、夏普一眾老牌手機廠商必然也面對尷尬境地。

中國用戶擇機標準變化 情懷不等於銷量

中國手機市場在不斷發展成熟,而中國用戶的思維模式也在不斷變化,中國市場用戶的擇機標準也更加完善。

不再是以往,蘋果手機風行成為奢飾品的代表,中國用戶追風攀比購買,如今中國用戶的購機標準,是更願意將自己的錢花在適合自己的手機品牌,中國用戶對情懷已經不再感興趣。

在中國市場,一線的中國手機品牌的成功始終離不開,針對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個愛好,推出適合中國用戶的喜愛的智慧型手機。

智慧型手機的實際用戶體驗,成為用戶主要的考量標準。

造成的最終結果就是,不論是是蘋果還是三星,在中國市場手機的「漢化」做的不好,最終也會被拋棄。

三星在中國市場的衰落,與三星手機對中國用戶的考量不足有很大關係,三星手機的作業系統與國產手機的深度化定製系相比,相差甚遠。

這也是蘋果在iOS 11中重視中國用戶,加入了不少針對中國用戶使用習慣的功能。

對於諾基亞手機也好夏普、黑莓也罷,在情懷淡化的中國市場,已經不能依靠主打「情懷牌」,打動中國用戶買單。

只有憑藉自身的產品品質和實力,才能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

為了生存定價過高

在諾基亞回歸中國市場之後,推出了首款手機諾基亞6搭載低端的驍龍430處理器,定位中低端手機卻高至1699元。

相比於主打性價比的國產千元機,這樣的配置在中國是毫無競爭力。

8月8日,夏普和黑莓分別帶來自家的首款產品,回歸中國手機市場,其中國產中端手機處理器神 U驍龍625黑莓KEYone卻將其買到旗艦機上定價高達3999元;夏普全面屏手機驍龍660高配版售價也高達3499元。

回歸中國市場後,這些手機廠商,往往為了儘快生存下去,提高售價追求利潤,從而實現盈利站穩腳跟。

但從長遠來看,與主打性價比的國產手機相比,這樣的戰略勢必會將喪失競爭力,在真愛粉支持之後,將面臨銷量停滯的局面。

現在看來,回歸中國手機市場後的諾基亞、黑莓、和夏普,均面臨生存空間有限的中國市場大環境,業內普遍認為,包括諾基亞在內黑莓和夏普回顧中國手機市場,翻身的可能性很小。

夏普手機總裁羅終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不得不承認,夏普的回歸不能在向用戶兜售情懷,此次回歸中國手機市場的市場依然嚴峻。

真的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進入中國手機市場淘汰賽下半場,雖然回歸後的手機品牌翻身的希望渺小,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希望。

IDC分析師金迪認為,重新進入中國市場的品牌需要考慮的是細分市場。

GfK分析師金瑞兆認為諾基亞就是打的「情懷」細分市場。

雖然「情懷」一詞已經被消耗殆盡。

但諾基亞在高峰時期做到了40%的市場份額,還是有很龐大的人群,哪怕只有2%-3%的轉換率也可以維持生存。

在中國市場經理重新洗牌後,未來還是要細分手機市場。

細分市場,成為二三線手機品牌和回歸品牌的一次機會。

而此次夏普回歸中國手機市場,將產品定位細分在當前火熱的全面屏手機上,未來還是有很大希望在中國市場,依靠全面屏存活下來。

當然,全面屏手機品質和質量是關鍵所在。

另外,回歸的手機品牌,雖然在更換了新的東家,但依靠擁有在稱霸手機市場時期積攢的大量專利技術,而如今的智慧型手機市場,誰能做出不一樣好用的手機,就能走下去。

回歸手機相比於國內新興二三線手機品牌,在這一方面還是具有一定的優勢。

依靠研發創新,提高產品硬實力成為回歸手機品牌一個重回巔峰的關鍵一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蘋果三星在中國混得多慘?一張圖告訴你

【手機中國 新聞】今年,包括諾基亞、夏普和黑莓在內的廠商都開始回歸中國市場,但在國內算站穩腳跟的三星和蘋果卻混得並不好。在國產手機品牌的強力競爭下,這兩家品牌多少有點力不從心。我們通過一張圖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