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設備領域的投資機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8年4月,川普政府針對中興通訊實施「晶片禁運」,開啟中美之間的高科技之戰。

2019年5月,又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還聯合多家美高科技公司斷供華為。

結果,華為留有「備胎」,是一隻打不死,壓不死的小強,現在還活得好好的。

兩次封殺,讓國人警醒,更讓國家隊明白科技必當自立。

其實,自從中興事件後,半導體產業國產替代被提高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緊接著,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民間資本蜂擁而入,大大加快了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在資本市場,相關半導體上市公司亦被投資者極力追捧,股價屢創新高。

6月12日正式掛牌的指數基金——半導體50(512760.SH),短短3個月時間,股價累計漲幅高達44.52%。

直到今天,隨著大盤深度才回調了3.2%。

(來源:Wind)

從股價的走勢可以看出,投資者對於國產半導體產業給予了厚望,亦然覺得是一個較大的投資機遇。

把半導體(晶片)產業進行細分,分為設計、製造、封裝、測試以及設備。

表面上看,中國的弱勢在晶片設計上,但華為海思、展銳、龍芯為代表的國產晶片設計龍頭也在逐步縮小與國外巨頭的差距。

比如,海思的營收在該領域已經可以做到全球第7,此前還宣布了一款鯤鵬920,這是基於ARM處理器的業界最高性能的晶片。

看起來,我們的晶片設計還不是想像地那麼弱。

其實,中國差就差在製造設備領域。

目前,中國晶片主流的製造水平還在28nm,而國外巨頭先進的進程在7-10nm。

另外,台積電還準備耗資千億在5nm進程上搞研發。

中國在晶片製造領域與別人至少差了2-3代。

所以,要實現中國晶片真正的崛起,實現該領域的國產化大目標,晶片製造設備這塊難啃的硬骨頭是一定要拿下來的。

在設備領域,A股市場有兩個重量級玩家。

一是北方華創(002371.SZ),而是科創板上市的中微公司(688012.SH)。

前者今年以來,股價累計漲幅超過80%,後者上市以來,股價累漲超過217%。

下面,我們將來聊一聊目前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的情況,以饗讀者。

一、設備市場風雲突變

9月11日,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SEMI)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2季度(即4-6月),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出貨額同比減少20%,降至133億美元。

SEMI數據還顯示,二季度環比一季度減少3%,這也是自去年2季度以來連續5個季度低於上季度的出貨額。

為何會持續下滑呢?SEMI表示,這主要由於存儲數據的半導體存儲器的價格下跌影響,存儲器企業的投資低迷。

在筆者看來,全球經濟增長不景氣,是導致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如此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單看中國,你會發現一抹亮色。

據SEMI數據顯示,今年2季度,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出貨量33.6億美元,同比下滑11%,環比大增43%,位居全球第一,而去年排名第二。

然而去年2季度排名第一的韓國同比下滑47%,降至25.8億美元,在各地區中降至第3位。

此外,日本市場也下滑39%,降至13.8億美元。

(來源:一牛財經整理)

可以看出,中國半導體設備出貨量的增加體現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大規模投資,也表明受中美貿易紛爭影響,中國開始全面降低對進口設備的依賴度。

這代表著半導體產業國產替代化大大加速。

二、設備商受益的邏輯

對於國內的設備廠商來說,主要受益於整個半導體產業的高增長以及國產替代化的加快,但同時也會面臨一些風險。

第一,全球半導體行業長期處於高景氣度,但短期不容樂觀。

經歷了差不多20餘年的網際網路時代的洗禮之後,全球半導體在2016年迎來了行業的又一春——人工智慧及物聯網全新時代的開啟。

這會包括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以及智能駕駛汽車等眾多領域。

背後連結的終端將達到百億甚至千億級別,至少是網際網路大周期(主要以手機+PC為主)終端數量的10倍以上。

智能終端的爆發,將直接帶動晶片需求的爆炸式增長。

未來5-10年,我們還將站在一個超級景氣周期的風口之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多個發達經濟體面臨經濟增長困境,尤其是美國經濟容易劃入衰退的境地。

未來2年,半導體產業或將重現2008年金融危機時候的短暫性下滑,但中長期看依然會處於景氣周期。

第二,「國產化替代」浪潮的席捲。

2015年5月,中國正式對外發布《中國製造2025》白皮書,宣稱將在2020年國內晶片自給率達到40%,2025年將達到70%。

我們來算一筆帳。

2017年,國內晶片產值大致在5000億元,進口2700億美元,如果取代40%,也就是7600億元。

這就相當於2018-2020年期間,國內晶片產值從5000億躍升至126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6.08%。

所以,晶片大行業保持如此之高的增速,想必下面的細分領域也不會差到那麼去。

在這兩個大背景下,半導體設備廠商也將收益。

那麼,具體來說,設備廠商又是如何受益的呢?投資邏輯又在哪裡呢?

1、晶圓廠密集投產

北方華創這一類的設備商,下游的客戶也主要是晶片製造商,也就是晶圓廠。

如果未來要新建的廠子多了或是原來的工廠要擴建,會讓上游設備商受益。

據SEMI預計,2017-2020年全球將有62座新晶圓廠投產,其中26座坐落中國大陸,占總數的42%。

目前,國內在建共計21條12寸晶圓產線,包括漢新芯第二期、合肥長鑫十二寸DRAM工廠、台積電南京晶圓代工廠、德科瑪淮安十二寸廠等。

此外,國際巨頭英特爾、三星、IBM等廠商也已經陸續在中國大陸建設工廠或代工廠。

全球晶片產業向中國聚集的效應較為明顯。

一般來說,晶圓廠從開工到設備搬入需要1-2年時間,半年後開始投產,投產後需要經過良率測試以及產能爬坡的過程,需要再過1年進行量產。

總體來說,從開工建設到量產大致需要3年時間。

設備的採購也會分三年進行,當年大致為20%,第二年為40%,第三年為40%。

所以,國內新建的產線集中在2016年和2017年,設備的採購重頭會在2018-2019年釋放。

這也是為何北方華創能夠在2018年取得如此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半導體設備領域經歷2018-2019年的高增長之後,2020年及以後是否能夠保持此前的高增速,還有待觀察。

2、產線投資額提升

從更為長期的趨勢看,半導體設備總體市場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

眾所周知,晶片製造是個極其複雜的工藝,需要數百甚至上千個流程,並且隨著製造工藝的演進,尤其是在22nm以下,所需製造設備精準度大幅提升,隨之設備成本也會越來越高。

例如目前90nm晶片的晶圓產線建設成本20億美元,到20nm時成本達到67億美元,未來到5nm製程,一條生產線的建設成本將達到160億美元,產線成本提升的主要原因就是設備投資,目前設備投資占總投資60%,未來有望提升至80%以上。

目前市場主流製程工藝在28nm,並且20/16nm工藝在不斷滲透,隨著先進位程工藝的逐漸下沉,所需製造設備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放大。

總之,中期來看,國內半導體設備領域還有不小機會,但同時需要注意風險。

三、尾聲

科創板上市的中微公司,上半年「成績單」亮眼。

據財報披露,上半年營收為8.01億元,同比增長72.03%,歸母凈利潤為0.3億元,較去年同期扭虧為盈,同比增長329.19%。

此外,中微半導體的5nm蝕刻機已經獲得了台積電的認證,明年,後者的5nm生產線上就會使用中微的產品。

北方華創上半年業績增速較去年全年明顯趨緩。

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5億元,同比增長18.6%,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29億元,同比增長8.03%。

這是A股半導體設備領域的兩家龍頭。

目前,中微公司動態PE為284,北方華創動態PE為128,明顯透支了不少未來的增長。

對於好行業好公司,作為普通投資者,要做的是等待一個合適的價格在上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硬核科技代表-半導體設備重裝上陣

溫馨提示:如需原文檔,可在PC端登陸未來智庫官網(www.vzkoo.com)搜索下載本文檔。半導體設備行業處於半導體行業中上游,屬於晶片製造廠和封測廠的供應商。整體行業景氣度伴隨著半導體周期而...

強芯之夢010

上期我們大體介紹了中國大陸地區半導體設備的行業現狀,那麼本期我們將從公司和細分設備的角度來進一步介紹下我國大陸地區半導體設備行業的發展情況。首先我們從設備角度看看半導體製造過程的那些核心設備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