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掉蘋果小米創造1300億年收入,他是任正非最有可能的接班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據說華為的接班人就「隱藏」在這張圖中...

你們覺得會是誰呢?

7月底,愛立信宣布總裁衛翰思卸任,

外媒稱這是愛立信被任正非幹掉的第四任總裁。

世界上有一種絕望叫做「做華為對手」。

從任正非1987年創立華為,

從一隻瘦弱獨狼發展到今天的龐大狼群橫掃五洲。

從2000年開始的最近十五年,華為累積營收2.3萬億。

華為之所以有今天這樣的成功,

與它的第一個轉型有關,

而轉型的成功離不開任正非背後的一個關鍵人物。

在他的眼裡,雷軍始終是個屌絲。

他有一張大嘴愛開炮,

一張大嘴愛開炮,憑著「機關槍」式的挑釁風靡「搞機圈」,

但「這些年他吹過的牛」通通變成了現實。

他就是華為消費者BG CEO、華為終端公司董事長余承東。

在華為內部,他被稱為「余瘋子」,因為口無遮攔,人們也喜歡調侃他為「余大嘴」。

這些年,「余大嘴」放的炮:

1、手機上2K沒有意義

2、未來三五年多數智慧型手機廠商消失

3、2016年華為市場份額做到全球第二

4、華為手機今年能賣1.2億部

5、華為Mate8賣千萬 兩年超蘋果

然而,「余大嘴」吹過的牛似乎慢慢都實現了!

隨著余承東執掌的華為消費者業務迅猛發展,2015年營業額突破200億美金,預計在接下兩年時間內消費者業務的營業額將占到華為整體的50%以上。

但更令人稱奇的是,自從接管華為終端之後,余承東便釋放出創造的「洪荒之力」。

據IDC數據,2015年華為手機銷量突破1億部,達到1.06億部,同比增長超過44%。

而就在7月25日和26日,華為分別對外發布了整體和消費者業務2016年上半年的經營業績,2016年上半年,華為整體實現銷售收入245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

其中,消費者業務(終端)實現銷售收入7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智慧型手機發貨量6056萬部,同比增長25%。

趕巧的是,7月26日,蘋果公布截至6月25日的2016財年Q3的財報,報告顯示,蘋果第三季度營收為424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496億美元;凈利潤為7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7億美元下滑27%。

期內蘋果共售出4039.9萬部iPhone,比去年同期的4573.4萬部下滑15%。

根據權威分析機構IDC預測,2016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發貨量增長為3.1%。

華為手機是同比增長25%,意味著華為智慧型手機發貨量增速遠遠跑贏大市;蘋果手機是同比增長為-15%,呈明顯下滑趨勢。

消費者BG CEO余承東發表公開信說:2011年是華為終端(手機)業務2C轉型元年,華為自有品牌從零起步;2016年,是華為手機在全球的崛起元年,在實現上半年歷史突破的基礎上,要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做智能終端領域的王者,超越一切看得見的對手!

任正非背後的男人

有人這樣形容華為:一個70歲的商業思想家,10多位40齣頭的戰略企業家,幾千位30~40歲的中層管理者,率領著10多萬20~30歲的以中高級青年知識分子為主題的知識型勞動大軍,孤獨行走在全球五大洲的每個角落。

而在這10多位40齣頭的戰略企業家中,表現最為突出,當屬執掌華為終端的余承東。

2012年,華為還處在一個自由落體的狀態,可在2014年9月13日,華為Ascend Mate 7手機開售,高配版售價高達3699元人民幣。

然而不到半天,全國超過一千家銷售門店均脫銷一空。

它象徵著一場突如其來的設計革命,再造了華為的聲勢,也使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的聲望達到頂峰。

在這短短的兩年時間內,余承東神奇地逆轉了華為的慘澹現狀。

隨著余承東執掌的華為消費者業務迅猛發展,15年營業額突破200億美金,預計在接下兩年時間內消費者業務的營業額將占到華為整體的50%以上。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余承東的偏執和瘋狂。

在這短短几年間,余承東把華為手機拿到歐洲各國召開新品發布會,不斷開發新品、滿足消費者。

在他的改造下,華為已經徹底變成一個中國銷量第一、全球手機銷量第三的跨國集團。

在這裡,余承東的魄力和執行力實在令人驚嘆。

從小就是孩子王

1969年,余承東出生於中國安徽省霍邱縣,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

誰也不會想到,就是當年那個農村娃,如今會成為這個掌管年應收750多億的跨國大型企的總裁。

三十多年前,余承東還在上小學。

那時候,有個高高大大的小痞子,經常到學校欺負同學,全校都沒有人敢招惹他。

余承東有一次被惹毛了,拿了塊磚頭把對方的頭給砸破了。

「我伸手都夠不到他頭,但是我不會怕他」,對方抱著流血的頭就跑了,再也沒出現。

「我從小學就是孩子王,沒人敢跟我帶領的小孩兒打架。

」中年余承東得意地說,「我個子不高,是玩兒命的那種,打得滿臉是血也要繼續打。

「華為也是這樣,玩兒命戰鬥,敢於挑戰。

他回歸華為消費者業務BGCEO的角色,依然有時刻上戰場的勁頭。

一開始,余承東就讀的中學最高只有初二這個年級,因為從來沒有人讀到過初三。

費盡周折,余到了縣城讀了初三,又因為是農村戶口不能就讀重點高中,只能在一所「從來沒出現過大學生,甚至連大專生都沒有」的高中讀書。

但是,個性要強的余承東,並不認命,反而學習更加努力。

三年之後,余承東以全縣理工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西北工業大學。

之後,又考入清華大學,就讀清華大學碩士。

1993年,余承東加入華為。

歷任3G產品總監、無線產品行銷副總裁、無線產品線總裁、歐洲片區總裁、戰略與Marketing體系總裁等。

8年後,任正非的一紙調令,使他的人生開始開啟了重大轉折。

華為29歲了,但華為手機只有13歲

1987年,43歲的任正非和5個同伴集資2.1萬元,在深圳的一個「爛棚棚」里創立了華為。

創立初期,華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換機獲得了第一桶金。

今年,華為29歲了,而華為涉足手機行業只有13年。

2003年,在成立16年之後,華為才成立了手機事業部,並在2005年正式成立了華為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2003年初,華為做出了D208功能機,模具費用26.8萬元,據傳任正非看到樣機之後,發現遠不是他想要的高端時尚機器,怒而摔之。

2009年,華為一度考慮是否要整體出售整個手機終端業務。

在2010年前,華為終端基本以訂製形式為運營商生產手機,與其他3G網絡設備一起,捆綁式地銷售給運營商,不直接賣給消費者,很少進行廣告宣傳,業內俗稱「白牌機」。

(白牌機也稱作BTO,是「Build To Order」的縮寫,意為「按單定製」,即按客戶要求定製配置的意思。

直到2011年,下定決心重做手機後,任正非把能突破的無線功臣余承東調過來主管手機。

曾被任正非手機摔一臉?

到了2012年,華為仍處於自由落體式下滑的險惡形勢當中——它在歐洲一度擁有15家定製機客戶,然而時過不久,其客戶僅剩一家。

雖然外界並沒有對華為手機抱有什麼預期,然而經歷了之前長期沒有聲色的貼牌生涯,公司內部對於手機業務的期望卻是極高的。

余承東執掌華為手機之後,面臨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在2012年,華為手機業務一度被沃達豐、法國電信等世界級運營商剔除,余承東面臨的壓力到達頂點。

而與之相反的是,隨著智慧型手機換機大潮的到來,蘋果的市場分額居高不下,OPPO,VIVO,小米等新秀正蓬勃而起。

就在這一年,余承東決定進行最後一搏,推出智慧型手機P1,2999元價位,先是在美國發布,而後才在中國上市,衝擊中高端。

後面推出的D1,售價3999元。

然而卻都遇到了賣不動的慘烈現實,售價更是不斷跳水。

由於余承東不懂智慧型手機,問題出在了哪裡也並不瞭然。

後來,華為內部流傳出一個故事,讓余承東知道了華為手機為什麼賣不動。

據說任正非在使用D1的過程中頻繁遭遇死機,以致數次尷尬。

任正非將余承東叫到總裁辦,當面將這部手機摔在了余承東的臉上。

這一刻余承東意識到,以華為的巨大體量來說,2012年不會成為華為生死之年,但是對於余承東來說,確實是生死之間。

兩年後,神奇「逆轉」

也是任老的這次發怒,讓余承東開始了不一樣的思考,他的想法是:華為內部培養起來的人根本不是做智慧型手機的料,必須要借腦。

2012年10月,余將三星中國區品牌部老大楊柘招至麾下,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是這次挖牆角救了余承東的職業生命。

除此之外,余承東還力邀渠道專家趙科林、主管供應鏈的藍通明、主管設計的Joon加盟。

吸收楊柘這樣的外來人才推動營銷,利用趙科林來大力拓展華為線下渠道以高利潤為承諾策反三星線下渠道,余承東迅速搭建起自己的終端豪華團隊。

事實上,這一支豪華團隊確實起到了作用。

華為手機的第一道曙光來自於楊柘加盟後打造的第一款手機「雅然」P6,這款機器4.7英寸螢幕,主打纖薄,厚度只有6.18毫米,特意選在2013年6月18日發布。

雖然P6後來頻頻被投訴產品質量不行,尤其是機身包的鐵皮會翹起一度成為行業笑話,但是纖薄的概念以及「雅然」的命名,通過地毯式轟炸的廣告確實起到了效果。

楊柘傾力打造的P6獲得了華為手機形象上的改變,其銷量達到了百萬級,對於華為手機來說,無疑是顛覆性的成功。

「很多次,很多人說我快犧牲了。

每個階段的目標沒完成,我都會下課。

但轉變的過程中我沒死掉,算活下來了。

」余承東感慨地說。

小米PK華為 結局余承東早劇透了

小米在中國手機市場扮演了「黑馬」角色,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新來者,贏得全球媒體關注,成為獲得顯著市場份額的主導型廠商。

2014 年,小米公司銷售手機6112萬台,較2013年的1870萬台增長227%;含稅銷售額743億元,較2013年的316億元增長135%。

同期,華為手機銷售7500萬部,兩者差距1388萬部。

2014年,小米銷售業績達到頂峰,公司估值450億美元,雷軍春風得意。

在面對小米手機的巨大成功後,小米從雷軍到其它高管,都陷入了沾沾自喜的狀態,四處演講、出書,販賣小米成功論,所體現出的是企業已經開始迷失了!

雷軍在2014年底接受央視節目時表示,「傳統企業都是10%左右的增長率,而網際網路剛開始玩命150%甚至200%地增長」「再過一兩年格力就輸了」。

然而,事實上很快雷軍和小米都被打了臉!

僅僅一年之後,小米的衰落期似乎過早地到來了。

轉眼之間,2015年小米手機就陷入了銷量增長15%,營收僅有5%的狀況,而小米也很顯然在2016年無法超越格力,所謂的一兩年格力就輸了成了一句大話。

2015年小米營收出現下滑,相關機構數據顯示小米可能下滑14.4%左右,達到99.4億美元,而華為手機營收暴增73%,達到199億美元。

兩者營收差距擴大到99.6億美元,而且華為手機業務的營收已經是小米的2倍。

同時,2015年,華為手機超過銷量1.06億部,小米7000萬部,兩者差距擴大到3600萬部。

這意味著,僅僅一年時間,小米與華為手機的營收差距從5%擴大到100%,銷量差距從27%擴大到超過51.4%。

而且2016年第一季度,華為智慧型手機在中國國內市場上的實際銷量為1657.7萬台,高居第一名。

據外國電子產品市場調研公司Trendforce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到了2.92億台,較去年第四季度下降18.6%。

其主要原因在於市場趨於飽和,三星、蘋果迅猛勢頭不再。

雖然如此,國產手機品牌出貨量以及印度等新興市場手機需求仍在穩步提升。

首次超過了三星和蘋果的出貨量之和。

華為榮升第一,小米跌至第五。

然而華為與小米這對老冤家今年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據悉富士康已經削減了小米10%的代工量,而在貴州為華為建立了新的代工廠。

小米手機銷量大幅下降也預示著它將面臨自14年以來首次寒冬。

與此相比,華為每年都在穩步增長,如今又重回國產第一的寶座。

在這場龜兔賽跑中,華為最終將小米拋在了身後。

最深層的原因是,華為勝在遙遙領先的技術研發實力和專利庫。

華為之前一直是一家世界級的電信設備製造商,這使得華為在移動通信領域的技術積累和專利數量,遠遠超過小米在內的中國其他對手。

資料顯示,華為僅2015年就申請了3898項專利技術,蟬聯專利技術條約第一,甚至能夠起訴三星,每年向蘋果公司收取數億美元的專利許可使用費。

目前,華為累計中國申請專利52550件,華為消費者BG去年共申請專利9000件。

其中,中國申請6200件,境外申請2800件。

而專利申請數量並不意味著一家企業在專利上面的積累和優勢,被授權的專利才可以擁有真正話語權,根據華為最新披露的數據,截至去年年底,華為累計已授權專利30924件。

小米成立之初僅有35項發明專利,而截止到今年6月小米公司的專利數量已經達到了7171件,而且92.55%是發明專利。

這對於一家剛剛成立6年的公司來說已經非常客觀。

不過,小米絕大部分專利還處於申請階段,實際已經授權的比例僅占12.62%。

余承東:我確實沒有吹牛,頂多就是不謙虛

余承東從來不會因為吹牛皮覺得汗顏,也不會為沒有達成目標覺得難堪,被問起時,他臉色不變,回答的說辭是:我們求其上,得其中。

余承東吹牛的毛病早已有之,在華為無線部門時,就被部門同事戲稱「CHO」(首席忽悠官),有時他也被集團高層或玩笑或認真的斥責:余承東,你又吹牛。

不過,余承東則認為:我確實沒有吹牛,頂多就是不謙虛。

余承東強調說,「吹牛的人說完不做,不謙虛的人說話不留餘地,逼自己和團隊背水一戰,結果卻做到了。

」自己和華為終端肯定屬於後者。

余承東從來不是個按常理出牌的人。

華為消費者BG營銷副總裁邵洋說,「他做事可能很少講邏輯。

如果講邏輯的話,我們做過的很多事情想都不要想,這不是最重要的素質,但是他有方向感。

」華為人的主管,最重要的是六個字「有仗打」「打勝仗」,特別怕的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做事情無論怎樣都會累,最怕的是累了還無效,這才是員工最痛苦的。

華為的優秀管理者都是方向感很好的人,能夠帶著團隊走到要去的地方。

余承東回憶加入華為情形時,說到:

23年前,加入華為。

那時候華為還是一個很小的公司,大概200多人。

人的追求和態度,決定了未來的發展。

比如加入差的公司,耽誤了好幾年; 加入有成長潛力的公司,可能就走得更快更順。

一個有追求的人,不管在哪個崗位上,都會做得很出色。

有的人不論在什麼崗位上,都有自己對卓越的追求、不斷進 取的精神,在崗位上總是越做越好;有的人得過且過,結果可能就完全不同,你的追求就決定了你的未來。

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不要忘記自己的東西、自己的定 位,走自己企業選擇的道路和方向。

文章原創自微信公眾號創業譜,轉載請微信聯繫hofiri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頭部玩家|華為加速:超越蘋果背後的虛與實

在人們的印象里,華為多被拿來和小米、ov等國內手機廠商作比較,但與蘋果一樣,華為也以中高端產品線見長,兩者相遇,一場爭奪戰本就不可避免。如今出貨量達成全球第二,華為將自己和蘋果的較量拿到檯面上來了。

華為終端迎崛起元年 看不見的對手都有誰?

華為手機離蘋果、三星又近了一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近日在內部公開信中表示,今年是華為終端在全球崛起的元年,海外多個國家首次做到智慧型手機零售份額超過20%,尤其品牌高地歐洲區域實現上半...

余承東吹過的牛,竟然都一一實現了!

回顧下,我們的余大嘴曾經吹過的牛!1.「未來,我們的主要對手是西方公司,而不是中國公司。未來三到五年多數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將消失,我們將成為市場領軍者。」來看這些年消失的智慧型手機廠商,這就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