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全球大賺但中國減收,國產手機真的比「洋巨頭」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國產手機「揚眉吐氣」的消息讓人振奮:全球科技市場分析公司Canalys7月25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上個季度,蘋果手機在中國的市場分額持續下滑,跌至第五,而國產手機分額達到驚人的87%。

國際調研公司Counterpoint公布的數據也顯示,上季度國產智慧型手機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同比增長3%,華為、OPPO、vivo和小米成為出貨量最大的4家智慧型手機品牌,蘋果排名第5,市場份額為8.2%。

蘋果公司開創了智慧型手機的先河,如今卻被國產手機追上。

國產手機的後來居上體現出「中國智造」的力量,但進一步探究國產手機與「洋巨頭」的發展脈絡,會發現國產手機在某些方面與「洋巨頭」仍有差距。

牆內開花,牆內牆外同樣香

國內手機後來居上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國內智慧型手機已經擺脫了「山寨」、「劣質」的標籤,華為、OPPO、vivo、小米等品牌憑藉自身的研發力量,首先解決了消費者最關注的質量問題。

而且在蘋果、三星等洋品牌產品被質疑的弱點,恰恰成為「中國智造」的強處。

例如,待機時間、電池安全、處理文檔的方式、語音識別、隱私保護等,都是「中國智造」強勢向消費者展示的自身特色。

這種「以己之長攻敵之弱」的做法,自然能為「中國智造」贏得相當的消費者。

另一方面,「中國智造」提供了全面的價格選擇。

綜觀目前國產手機的定價,既有幾百元的入門級產品,也有數千元的高端產品。

但即便是入門級產品,相關性能也不弱。

絕大多數消費者對專業技術知之甚少,「螢幕大」、「顯示強」、「拍照美」、「內存大」、「電池時間長」等簡單直觀的性能,是決定他們是否買單的重要因素。

而「中國智造」恰恰迎合了這些消費心理。

此外,加大海外市場布局也為「中國智造」贏得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OPPO、vivo、小米等紛紛在海外地區開設工廠。

例如,OPPO在印度建設了1000畝工業園,建成後可以年產約1億部手機;小米與富士康合作,在印度建設專屬小米的第二家工廠。

面對國內人口紅利越來越小的現狀,中國企業通過海外發展享受到了海外市場的人口紅利。

在此過程中,「中國智造」在高端手機的發力,也從蘋果、三星等洋巨頭嘴裡搶下了不少市場。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近日在介紹華為2017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時表示,華為消費者業務繼續保持穩健增長,2017年上半年銷售收入10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2%,智慧型手機發貨量7301萬台,同比增長20.6%;而這一成績,「得益於華為旗艦產品在全球範圍的熱銷,我們在歐洲、大中華區以及南太平洋、東南亞等區域實現蓬勃發展,全球高端市場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根據GfK報告,至2017年5月,華為智慧型手機在全球500美元以上市場份額較2016年同期大幅增長接近9%。

在大中華區、西歐、東北歐、東南亞等區域的重點國家,華為在500美元以上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均超過或接近10%。

頻被「吐槽」的蘋果,恰恰還有優勢

不過,如果只看到「中國智造」的成績卻忽視蘋果等洋品牌的努力,不足以完全了解手機市場的走向。

在某些方面,「中國智造」與蘋果等洋品牌仍有距離。

蘋果在當地時間8月1日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今年7月1日,蘋果第三財季凈利潤同比增長11.9%,超出市場預期。

受此消息提振,蘋果股價盤後大漲超6%,逼近160美元,創歷史新高。

從具體市場看,蘋果在全球大多數市場都獲得了業績增長,只是在大中華區栽了跟頭:當季大中華地區營業收入下降近10%,為80億美元。

蘋果CEO庫克解釋,實際上中國內地當季銷售持平去年同期,但香港仍在拖累大中華區銷售增長;蘋果的財務長梅斯特里也說:「港幣和美元掛鈎,強勢美元導致遊客不願意到香港買手機」。

事實上,在中國市場,消費者對新一代蘋果的期待並沒有伴隨蘋果業績的下降而有所減少。

每一年蘋果發布新品之前,網際網路上都會有各種對於新款手機的期待,真真假假的「諜照」都能廣為流傳;而一旦新品發布,在「吐槽」創新力不足的同時,是大排長隊搶著一睹真機面貌的「果粉」。

很多用戶直言,「吐槽」並不是不喜歡蘋果,只是對蘋果的期望更高,希望蘋果的創新力度更大。

事實上,預計在今年9月發布的蘋果10周年紀念款手機已經吊足了市場胃口。

第三方調查也顯示,蘋果用戶的品牌忠誠度要高於競爭對手。

摩根斯坦利的一份調查發現,74%的中國iPhone用戶仍會選擇蘋果產品;相比之下,OPPO的品牌忠誠度為24%,Vivo為19%。

事實上,蘋果也在根據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調整,以期實現反超。

例如,蘋果在最新的作業系統中增加了「二維碼支付」、「簡訊欺詐預防」等功能,7月又宣布在貴州建立首個中國數據中心,以及與商戶合作推出手機支付優惠周。

有分析人士認為,新一代蘋果的發布,很可能再次喚起中國消費者的熱情。

搶了市場,還要搶專利

另一個值得「中國智造」智慧型手機品牌關注的,是利潤問題。

根據公開信息,今年上半年,華為智慧型手機在全球市場的出貨量為7301萬部;銷售收入為1054億元。

但是,蘋果iPhone的銷量是華為的1.25倍;三星的銷售是華為的2.18倍;營收上,蘋果是華為的3.7倍,三星是華為的2.89倍。

比較之後可以發現,在營收方面,華為與蘋果、三星之間的差距不小。

華為尚且如此,其他國內手機品牌的差距就更大了。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大部分「中國智造」在海外市場、尤其是在東南亞等國的新興市場銷售的手機大多為中低端產品。

雖然說價格低廉有助於提高市場份額,但這並不符合長遠利益。

之所以蘋果、三星等洋巨頭能拿到行業的大部分利潤,正是因為他們不僅搶占了高端市場份額,而且擁有完善的產業鏈和專利體系。

從「中國智造」手機的出海情況看,專利是阻礙發展的重要因素。

之前,華為在美國被蘋果專利訴訟了54次;2014年,小米也因為愛立信在印度市場指控其侵犯其相關專利,被迫暫停在印度銷售手機。

這些都說明了專利在海外市場的重要性。

幸好,不少中國品牌已經意識到這點,加大在專利上的布局。

例如,目前華為已將每年利潤的10%-15%投入研發,在全球科技公司研發投入中,超過蘋果,位居第四。

2016年,華為在歐洲的專利申請量達到2390項,排名第二。

在PCT(專利合作協定)專利申請排行中,以3692項申請,僅次於排名第一的中興。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中國智造」能在研發上不懈努力,那麼伴隨出貨量增加的,將是更有底氣應對各種專利戰,並且能實現從被告到原告的華麗轉身。

欄目主編:任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手機行業2015盤點:浮華背後 冷暖自知

C114訊 2月4日特稿(安迪)回顧過去一年智慧型手機行業的發展,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用戶需求的不斷提高,手機廠商們更是使出渾身解數參與到新一輪的產業洗牌當中。從「拼銷量」到「拼利潤」,從一...

國人終於清醒了

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似乎已經失去了魔力。5月3日,蘋果發布了今年最新一季財報,雖然營收和利潤都有所增長,但iPhone和iPad的銷量卻雙雙下降。第二財季蘋果iPhone智慧型手機銷量為5076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