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terpoint報告:國產手機雄起,鯨吞印度半壁江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發布了2016年全球智慧型手機銷量報告。

2016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達15億台,同比小幅增長3%,對比2015年12%(Counterpoint數據)的同比增長率,驟降了9個百分點。

增長率從兩位數降至一位數表明,2016年已成全球市場由快速增長向穩定增長的拐點。

全球增速放緩的背後,區域的發展差異日趨明顯。

目前主要有三種發展階段,以美國和西歐為代表的成熟市場;以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市場,還有印尼、中東、非洲和東南亞等地;以及以中國為代表的從新興市場向成熟市場過渡的准成熟市場。

一、兩大流派的對決

上圖的一大看點是三星和蘋果的較量。

從2016年整年度來看,三星仍然排名第一。

但在2016年第四季度,蘋果在全球出貨量上超越了三星。

三星和蘋果代表了智慧型手機的兩大流派。

三星採用垂直整合的發展模式打造縱向一體化產業體系,以硬體技術優勢強化智能終端的競爭優勢,如三星機基於NAND快閃記憶體、DRAM內存、顯示屏等元器件領域的技術領先,率先在整機產品中引入LPDDR4、AMOLED曲面屏、高解析度攝像頭等器件,強化終端的競爭優勢。

蘋果則是依託對核心硬體、基礎軟體和應用生態的完全掌控,構建軟硬一體化的競爭策略。

蘋果在硬體方面,通過「自研+併購」強化對核心硬體的掌控力;在供應鏈方面,建立嚴格的淘汰機制;在技術研發方面,全程參與上游器件研發,確保品牌和產品的領先地位。

蘋果和三星在各自的戰略布局上都打下了堅實的壁壘,二者也一直霸占著利潤豐厚的高端市場。

Counterpoint按月統計了二者在400美元以上的市場份額。

在2016年,三星和蘋果一直占據著高端市場80%-90%的市場份額,而且呈現「此消彼長」的態勢。

不過在過去的一年,蘋果在高端市場擴大了與三星的差距,兩者的差距從年初的40%擴大到年尾的50%。

(生活沒有假設,但我仍然忍不住假設:如果三星note 7沒有出現意外,三星在高端的走勢或許如圖中虛線吧,那麼蘋果呢?)

具體來看,上半年,三星贏蘋果一招。

三星3月上市的S7系列,對銷量的提升作用明顯。

而蘋果的市場份額快速衰退後企穩,這其中一方面是iPhone 6S的市場需求快速下降,一方面是4月上市的iPhone SE(64G版本售價499美元)對銷量提升的作用並不顯著。

不過在下半年,蘋果一掃上半年的頹勢,三星卻沒能延續強勢。

三星八月份發布的note 7取得了驚艷的開場,數據上的表現是三星八月份的市場份額大幅提升。

不過隨著note7爆發的燃損事件,三星高端市場的份額快速回落,並持續走低。

三星note7的糟糕表現,減輕了蘋果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壓力,蘋果在9月推出的iPhone 7雖然在國內市場表現不佳,但在美國、西歐和日本表現良好,推動蘋果手機在節日眾多的第四季度一路走高。

這也使得蘋果在全球第四季度出貨量方面超越三星,坐上了第一名的寶座。

從圖中還可以看到,iPhone 7比iPhone 6S更為強勢,而三星下一部重磅新機將是S8,二者在高端領域的競爭仍將繼續。

二、國產手機的崛起

諸多現象表明國產手機的崛起已成不容置疑的事實。

先看三組數據:

第一,在全球前十的手機廠商中,中國廠商占據了七個席位。

第二,全球前十的手機廠商中,只有華為、OPPO、vivo三家國產廠商實現了快速增長,三家廠商全球整體出貨量達到了3億,年度增長達到了57%,成為全球智能機市場增長的主要來源。

第三,國產廠商累計賣出4.65億台手機,創歷史新高,幾乎占據了全球市場的1/3。

再看國產手機對蘋果形成的挑戰。

根據蘋果2017財年第一財季業績,蘋果在美洲部門、歐洲部門、日本部門、亞太其他地區營收分別實現了9%、3%、20%、8%的增長。

唯獨在大中華區市場,蘋果面臨來自華為、OPPO、vivo等本土品牌的挑戰,致使大中華區營收為162.33億美元 , 比去年同期183.73億美元減少12% , 也是唯一下滑的區域。

另外,iPhone連續四年穩坐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單品銷量冠軍,也在2016年被OPPO R9取代了。

最後看國產手機廠商鯨吞印度市場。

2016年,中國品牌都開始拓展海外市場,出貨量從而獲得了較大的成長。

現在全球市場都遍布著中國廠商,歐洲有華為中興和TCL;非洲有傳音;美國有聯想、中興和TCL;印度和東南亞雖然是新興市場,但小米、OPPO、vivo、金立、魅族都已進入。

其它市場摁下不表,結合Counterpoint的報告,單說國產品牌在印度市場取得的成績。

印度人口眾多,各大手機企業都把印度當作第二個中國市場,中國手機廠商更是把印度市場當做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來經營,目前已經取得了快速成長。

一年前,印度品牌的出貨量占據54%的市場份額,中國品牌只有14%。

一年之後雙方的地位戲劇性地對調,印度品牌斷崖式下跌至20%,而中國品牌急劇上升至46%,幾乎占據了印度市場的半壁江山。

去年四季度,中國品牌霸占印度市場前五名中的四個席位,把印度品牌集體「擠出了」前五。

不過,國產手機雖然在全球市場占據了重要位置,但短板依然存在。

首先,國內智慧型手機的關鍵元器件的發展仍處於跟進狀態,核心技術不在自己手中,倚重於國際大廠,如高通、MTK、三星、索尼等。

其次,國內智慧型手機的作業系統都是基於谷歌Android的定製版本,如小米的MIUI、華為的EMUI等。

阿里雖然推出了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yunos,但市場占有率不高。

最後,國產廠商的專利儲備薄弱。

近幾年,國產手機廠商已經意識到專利的重要性,也都積極加強專利儲備,但底子單薄。

小米在巴西,OPPO在印度,魅族在國內,都遭遇了專利訴訟。

短板的積極意義在於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希望國產手機能補齊短板,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更多終端資訊,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zhongduanzata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星:不靠中國市場 我照樣躺著賺錢

三星近年來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成績一直不理想,與蘋果仿若難兄難弟,自從爆炸門和卡機問題出現,三星還能靠什麼在中國立足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網上出現一條關於三星S8語音助手出錯的小視頻,並且得到了廣泛...

智慧型手機:「中國軍團」異軍突起

4月下旬,華為手機東莞松山湖工廠滿負荷運轉,年度旗艦智慧型手機P10、P10 Plus從生產線上組裝好,銷往全球各地。「P10的目標是全球銷量突破1000萬部,甚至會更高。」華為消費者業務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