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能者」華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個沒有被執行的戰略,就是吹牛!」在華為的基因里,最強的就是執行力。

從運營商業務到IT業務、服務業務,再到雲計算,華為不斷創新、突破邊界。

過去十年持續投入3100億研發,是支撐華為在多個產業取得領先的關鍵。

2016年華為服務深入執行「產品和服務雙驅動」戰略,在體驗建網、卓越運營運維和數字化轉型三大重點業務方向保持穩健增長,營業收入達到133.2億美元。

經過2016年的高速增長,華為將2017年的戰略定為「塑造雲時代,共啟數字化之路」。

繼2016年全面雲化之後,今年進一步提出加深數字化轉型,同時開啟華為公有雲時代。

這些信息,在2017年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一一被透露出來。

智能社會已經開始:未來就是生態競爭,要麼參與生態,要麼主導生態,沒有其他選擇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

數字化並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華為最早於2014年首次提出了ROADS業務體驗,即實時(Real-time)、按需(On-demand)、全在線(All-online)、服務自助(DIY)和社交化(Social)。

全球企業向數字化轉型,這必然會是一個漫長且不斷深入的過程。

在過去幾年,華為以ROADS為指導思路,幫助客戶轉型。

今年我們看到社會變化在逐步深入,一個智能化的社會已經悄悄來到我們身邊。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認為,未來的智能社會有三點特徵:

萬物感知:所有的物、所有的人都可以感知到

萬物聯接:所有的一切,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全聯接起來

萬物智能:每個個體都是智能的,整個社會成為一個智能的有機整體

如同在數字化大潮開始初期就預先提出ROADS理論一樣,這一次華為又提前預見到一個轉折點的來臨。

「發展趨勢已經不可阻擋,這些機會已經成為下一波增長的主動力,我們正在迎來新增長的拐點。

」徐直軍認為,「關鍵是企業如何抓住人類走向智能社會進程中已經顯現以及將會出現的各種各樣的產業機會、不掉隊?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希望發揮作用的地方。

華為給出「不掉隊」的答案就是:企業要成為一個數字化的企業。

任何組織,包括企業、政府、非營利組織、學校都要成為一個數字化的組織。

數字化組織有五個方面的標誌:

1、面向員工、面向夥伴、面向客戶,數字化企業要能提供ROADS化的體驗(即Real-time實時、On-demand按需、All online全在線、DIY和Social);

2、要能充分激發和使能員工;

3、適應快速多變的客戶需求和技術趨勢,要具備敏捷創新的能力;

4、要具有健康的生態體系。

數字化時代,任何一個企業都無法獨善其身,企業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參與生態,要麼主導生態,沒有其他選擇。

只有融入、參與或主導健康生態,才可以更好發展、更好抓住機會;

5、實現智能的運營。

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使得整個企業實現自動化決策、智慧化決策,提升整個決策的效率和質量。

只有進一步把數字化企業或者數字化組織的目標定義清楚,走向目標的過程中才會有清晰方向,從而少犯錯誤。

在華為看來,智能社會孕育了巨大的商業機會。

華為在這場變革中的定位是:做多聯接、撐大管道、使能行業數字化的戰略,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做智能社會的使能者和推動者。

1美元投入將帶來5美元GDP,數字化轉型正在呈現馬太效應

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

正如前面所說,數字化是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近兩年數字化帶來的改變已經越來越明顯。

比如我們看到金融、交通、製造、政務等行業都在產業升級,而作為個人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深圳,我們深刻地感受到出門基本不用帶錢包,一個手機可以完成所有的支付;同樣在紐約,人們也可以通過手機查找附近的共享汽車;在慕尼黑,汽車生產系統已經與信息系統深度結合,全程自動化製造;在浙江嘉興,政府採用雲計算,打通了跨部門的行政審批流程,老百姓去政府辦事只用跑一次……

各行業的數字化,蘊含著無限的數字紅利。

率先數字化的企業提升了運營效率、抓住了新的商機。

在現在這個轉折點上,那些還跟不上數字化節奏的企業,有可能會被智能社會甩在身後。

從2014年開始,華為每年發布GCI全球聯接指數,量化評估各國數字經濟發展進程。

GCI 2017研究報告中可以明顯看到一個趨勢:全球的數字經濟進程正在加速。

整體GCI分值相比2015年上升了4個百分點。

同時ICT投資帶來的差距也在加大。

目前每增加1美元ICT投資,將額外獲得3美元的GDP回報,ICT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隨著ICT從支撐系統向生產系統和決策系統轉變,除了顯著提升企業效率和創新水平外:華為預測到2025年,每增加1美元ICT投資,將額外獲得5美元的GDP回報。

不同企業、不同國家的數字化程度不同,而由數字化發展水平差距帶來的的不均衡性在持續擴大,漸漸呈現出「馬太效應」,處於領跑階段的國家提升越來越快。

華為對GCI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分析發現,雲是關鍵引擎之一:

1、當固定寬頻滲透率分別達到10%和35%時,雲化率將分別出現兩個明顯的上升拐點;

2、而一旦雲化率達到3%時,大數據分析和IOT投資會有大幅度提升。

從華為多年自身轉型的經驗和為企業客戶服務的結果來看,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建議:處於起步階段與加速階段的國家,在進行寬頻建設的同時,必須加強雲計算的投資,可以快速推動本國的數字經濟發展。

全面雲化已經不是可選題,是必選,且時不我待

華為常務董事、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丁耘

華為對GCI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分析發現,雲是企業數字化的關鍵引擎之一。

其實在2015年,華為就意識到了企業級市場對公有雲的市場機遇,首次宣布面向企業市場正式推出公有雲服務。

並於當年7月正式發布了企業雲業務產品。

而在2016年的分析師大會上,華為首次提出「全面雲化」戰略,核心是從設備、網絡、業務、運營四個方面全面改造ICT基礎網絡,帶來硬體資源池化、軟體架構全分布化、全自動化的系統優勢。

隨著這幾年為企業提供雲服務不斷深入,今年雲業務在華為體系內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在今年的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將雲業務獨立,成立了Cloud BU。

「公有雲是華為公司歷史上,過去十幾年以來的一個新業務,我見證了它從創立到贏利的過程。

去年,這個業務從規模、服務服務度以及利潤等各項指標都超過了預期。

」作為Cloud BU的第一任總裁,鄭葉來是華為公有雲業務全程的見證者,他告訴懂懂,Cloud BU成立後,希望圍繞雲服務和服務客戶,打通一個全流程的端到端的組織。

為什麼華為在今年這個時間點將雲業務獨立?華為常務董事、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丁耘用一句話點透此時做雲的重要性:全面雲化已經不是一個可選的議題,而是必選。

擁抱雲化,時不我待。

其實,華為的雲業務已經開展了幾年時間,這一次獨立Cloud BU,一是要提高雲業務的重要性,二是要更明確雲戰略。

據丁耘介紹,華為雲化過程中,將就三個主題展開:

1、運營的雲化。

2、業務的雲化。

3、業務的雲化。

經過過去這幾年的實踐,華為公有雲已經形成兩條支柱:一是自建公有雲,二是與運營商合作公有雲。

「這兩條路徑,都是用同樣的技術和平台,一個開發團隊,所有的數據都是自由流動的。

」鄭葉來透露,未來依然會兩條腿走路,客戶的選擇有很高的自由度和靈活性。

談及華為雲的優勢,鄭葉來強調了兩點:第一有全球電信運營商的合作夥伴為基礎;第二是有大量線下可接觸到的企業資源。

這兩條通路,使得華為公有雲可以通過不同的靈活形式、覆蓋到更廣泛的客戶群體。

華為的定位是「使能者」,所以幫助客戶實現價值是最終目標,而以什麼樣的形式去實現並不重要。

轉型不斷深入,自己的狗食自己先吃,永遠先行半步

華為Cloud BU總裁兼IT產品線總裁鄭葉來

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句話,「一個沒有被執行的戰略,就是吹牛!」——這是一句每個華為人都深刻理解的話,華為的基因里,最強的一點就是執行力。

所以我們看到,華為戰略多能順利完成。

為什麼華為的執行力能如此之強?懂懂認為有幾個原因。

第一是有「吃狗食」的心態,從自我實踐開始。

比如在幫助客戶數字化轉型的同時,華為一直在推進自身關鍵業務流程的數字化,以此來提升效率和創新力。

據徐文偉透露,華為計劃用3~5年時間,繼續深入打造「數字化」華為:對外,通過交易和接觸過程的數字化,實現客戶、消費者、合作夥伴、供應商、員工5類用戶的ROADS體驗,實現快速、敏捷、方便,提升滿意度;對內,研發、供應、交付等業務領域的數字化、服務化,打通跨領域的信息斷點,實現行業領先的運營效率。

以華為研發云為例,其依託全球數據中心,建設了10萬桌面雲和110萬個虛擬機,實現了代碼上雲和作業上雲,使各研發作業環節時間縮短50%,研發作業效率提升約1倍。

「華為要率先實現自身的數字化,因為我們清晰地認識到,只有自己在數字化過程中,解決過各種問題、應對過各種挑戰,積累了經驗和教訓,才能夠更好地助力其他行業和企業實現數字化。

」徐直軍表示。

第二是明確自己的定位。

華為從來不用新概念去忽悠客戶,不是什麼最新、什麼最流行,就把什麼扔給客戶,而是要真正解決客戶的困難,幫助客戶成功——華為的定位是「使能者」。

第三是生態思維。

華為從來都不是單打獨鬥,不吃獨食,而是與合作夥伴、客戶一起去實現最終的數字化,堅持「平台+生態」戰略,打造一個雲、管、端協同的平台。

比如為了推進「平台」和「生態」戰略落地,華為計劃未來三年投資2億美元新建15個OpenLab,全球OpenLab數量達到20個。

在具體行業應用方面,依託垂直行業聯盟,構建行業數字化轉型新生態,華為將持續加大在產業聯盟、商業聯盟、開源社區、開發者平台等領域的建設和投資,與生態圈共贏。

「構建生態是胸懷,而不是情懷。

情懷是以自己為中心,胸懷是天下的。

丁耘說,「我們希望通過雲戰略、視頻戰略、生態戰略跟所有的產業合作夥伴一起,共建一個更加美好的全聯接的世界。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微信思維》、《微信力量》兩本暢銷書的作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抓住1%的數字化轉型市場

企業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華為的「小目標」是在未來數字化、信息化時代,希望能分享其中1%。「聽說這裡曾經是艾德·希蘭、泰勒·斯威夫開演唱會的地方,感覺自己像是一位搖滾歌星。」一位演講嘉賓登上上海...

HAS 2017:從華為到「華為」的電影蒙太奇

文/鄭凱如果,華為是一部電影,誰是這部電影的導演?我們把最近三年的華為分析師大會,作為一條主線,就會發現這是一幕由遠及近的蒙太奇電影。在2014年的華為分析師大會,華為首次提出ROADS業務體驗...

華為徐直軍:打造開放可信的公有雲平台

從2004年到2017年,華為分析師大會已經走過了14個年頭,從50位來賓到500位來賓,華為分析師大會越來越受業界重視。每年的華為分析師大會上,我們都可以窺探到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了解到華為的...

華為:做雲時代下的數字化使能者

中國經濟網深圳4月11日訊 4月11日,華為在深圳舉辦「塑造雲時代,共啟數字化之路」為主題的第十四屆全球分析師大會。華為與來自全球的500多名行業分析師、通訊、網際網路、金融等行業意見領袖及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