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 2017:從華為到「華為」的電影蒙太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鄭凱

果,華為是一部電影,誰是這部電影的導演?

我們把最近三年的華為分析師大會,作為一條主線,就會發現這是一幕由遠及近的蒙太奇電影。

在2014年的華為分析師大會,華為首次提出ROADS業務體驗,實時(Real-time)、按需(On-demand)、全在線(All-online)、服務自助(DIY)和社交化(Social),到這一財年結束,華為的銷售額達到2882億人民幣。

在2016年的華為分析師大會,華為首次提出「全面雲化」戰略,核心是從設備、網絡、業務、運營四個方面全面改造ICT基礎網絡,帶來硬體資源池化、軟體架構全分布化、全自動化的系統優勢。

在這一財年結束,華為的銷售額達到了5216億人民幣。

這短短的三年,當初的ROADS業務體驗,成為了華為輪值CEO徐直軍為數字化組織下的完整定義,而全面雲化則成為了華為實現自身數字化的一次試煉。

過去的三年當中,華為踐行了自己提出的戰略,從2882億的「百尺竿頭」,跳上了5216億的更高舞台。

這就是華為,這部電影的導演,就是華為自己。

每次前瞻背後都是一次產業洞察

總結過去三年華為的成功,很大的一個原因在於華為對行業的變化極具前瞻性。

所以我們能夠看到的每一次的華為勝利背後,都是提前布局帶來的結果。

例如在2015年,華為就意識到了企業級市場對公有雲的市場機遇,首次宣布將面向企業市場正式推出公有雲服務,後來在7月30日正式發布了企業雲業務。

這些當初的伏筆,為如今的華為成立CLOUD BU的產業洞察。

那麼,今年華為對未來的判斷則是:智能社會。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

徐直軍認為,未來的智能社會有三個特徵。

第一,萬物感知:所有的物、所有的人都可以感知到;第二,萬物聯接:所有的一切,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全聯接起來;第三,萬物智能:每個個體都是智能的,整個社會成為一個智能的有機整體。

正因為「萬物感知、萬物聯接和萬物智能」構成了未來智能社會的基本特徵。

在人類走向智能社會的過程中,華為定位自己是智能社會的使能者和推動者,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跟產業界一起推動人類社會走向智能社會。

」徐直軍說。

在明確了智能社會的方向之後,華為就可以做到有節奏的戰略推進。

徐直軍表示,華為的戰略將圍繞三個方向展開。

第一,做多聯接。

聯接所有未聯接的人和物,並使得帶寬更寬、體驗更好。

當然,聯接起來並不是終點,而只是新的起點,要讓體驗持續提升。

第二,撐大管道。

因為視頻將無處不在,越來越多地通過視頻來開展,而不是繼續靠過去的語音和數據。

因此視頻將成為管道中信息流的絕大部分,發展好視頻,就能撐大管道。

華為一直強調使能運營商在視頻領域取得商業成功,把視頻作為推動管道流量增長和變現的關鍵。

第三,使能行業數字化。

徐直軍說,「我們將通過促進ICT基礎設施全面雲化,助力所有組織數字化來使能行業數字化。

同時,華為要率先實現自身的數字化,因為我們清晰地認識到,只有自己在數字化過程中,解決過各種問題、應對過各種挑戰,積累了經驗和教訓,才能夠更好地助力其它行業和企業實現數字化。

從數字化華為到各行各業的數字化

事實上,我們都生活在數字化的時代,正如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所說,「在深圳,我們深刻的感受到出門基本不用帶錢包,一個手機可以完成所有的支付;同樣在紐約,人們也可以通過手機查找附近的共享汽車;在慕尼黑,汽車生產系統已經與信息系統深度結合,全程自動化製造;在浙江嘉興,政府採用雲計算,打通了跨部門的行政審批流程,老百姓去政府辦事只用跑一次……」

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

是的,數字化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而在其背後則是ICT基礎設施的成熟以及雲計算為數字化奠定了基礎。

所以,ICT基礎設施成為了國家經濟增長及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而雲又是釋放聯接力量的關鍵引擎。

因此華為建議,國家及各個行業應該以數字化轉型為牽引,加大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領域的發展和投資,從而獲得技術發展的紅利。

顯而易見,華為首先自己要實現關鍵業務流程的數字化,才能更好地幫助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徐文偉說,「我們計劃用3~5年時間,打造數字化華為,積極探索和踐行數字化之道。

」 以「華為研發雲」為例,華為依託全球數據中心,建設了10萬桌面雲和110萬個虛擬機,實現了代碼上雲和作業上雲,使各研發作業環節時間縮短50%,研發作業效率提升約1倍。

在運營商層面,華為將幫助運營商發展視頻業務,抓住萬億美元的視頻市場;同時,以雲服務的方式使能垂直行業數字化,向企業和政府客戶提供計算、存儲、網絡、企業通信、企業聯接和IoT等服務,參與未來十年內15萬億美元的行業數字化市場

在EM市場方面,華為成立了針對EM市場的商業解決方案部門。

比如通過FTTx聯盟、站點聯盟等解決資源成本高的問題。

在企業級市場層面,華為的定位是:成為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使能者和最佳合作夥伴,助力客戶數字化轉型,實現商業成功。

堅持「平台+生態」戰略,打造一個雲、管、端協同的平台。

同時,為推進「平台」和「生態」戰略落地,華為計劃未來三年投資2億美元新建15個OpenLab,全球OpenLab數量達到20個。

不難發現,華為通過對自身數字化的建設,總結了寶貴的經驗,並將其使能於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

不落地的雲 不會是華為雲

最後重點談一下華為的雲戰略。

這是從去年華為的全面雲化戰略之後,發展出來的新構想。

我們從華為過去的布局中,都深有體會,華為從不打沒有把握的仗,不會落地的雲,也絕不會是華為的雲。

對於公有雲,很多人懷疑華為是不是堅定不移走下去?是不是會像其他公司一樣中途放棄?事實上,徐直軍坦言,華為已經採取兩個方面的行動。

第一,在中國自己運營了一個公有雲;第二,跟電信運營商,如德國電信、中國電信、法國電信等合作發展公有雲。

華為的CLOUD BU只有一個使命,就是把公有雲打造好,把公有雲業務發展起來。

華為打造公有雲策略有點不同,希望打造公有雲的Family,包括華為自己運營公有雲,和運營商合作公有雲,如德國電信OTC、中國電信天翼雲等,與電信運營商一起實現公有雲的目標。

我認為,這首先意味了華為對待公有雲的態度。

我們知道今天的公有雲格局,名義上是開放的,實則涇渭分明。

如果華為能夠跟運營商一起聚焦重點行業,攜手整個行業的夥伴,打造一個公有雲的生態,這個機會將是非常驚人的。

徐直軍說,華為最大的優勢,是有全球範圍的服務團隊和合作夥伴,有強大的企業客戶資源,希望通過線上、線下的優勢,基於多年來與電信運營商的合作,走出一條不同的公有雲發展道路。

華為常務董事、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丁耘

實際上,從全面雲化戰略開始,華為就從業務的角度重新理解了雲,並賦予雲在行業中更快落地的能力。

例如華為常務董事、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丁耘說,全面雲化的概念包括:運營的雲化、業務的雲化和網絡雲化

這顯然不是單純從數據中心,或是企業網絡的角度來定義雲,而從業務的根本,運營的決策,和管道的雲化三個維度來重新定義了雲。

這種定義,讓雲真正變成了能力,而不是技術本身,也讓雲的落地變得更加容易。

「去年分析師大會華為提出要做『全面雲化』的倡導者、推動者和領導者,我們將繼續推動落地並使能商業變現。

」丁耘說。

總體而言,三年來的華為分析師大會,像是一個舞台。

華為每年又將在這個舞台展示的能力,轉化為能力,首先使能了自己,進而達到了使能運營商,使能行業,使能企業的目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昨天你被華為GCI和「全面雲化」刷屏了嗎?

4月11日,無論你是關注華為的運營商業務,還是關注華為的企業業務,亦或是關注華為的消費者業務,只要你關注了華為,那麼你的朋友圈很可能被兩個詞刷屏了。沒錯,就是出現在以「加速數字化轉型、共建更美好...

華為徐直軍:打造開放可信的公有雲平台

從2004年到2017年,華為分析師大會已經走過了14個年頭,從50位來賓到500位來賓,華為分析師大會越來越受業界重視。每年的華為分析師大會上,我們都可以窺探到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了解到華為的...

華為:做雲時代下的數字化使能者

中國經濟網深圳4月11日訊 4月11日,華為在深圳舉辦「塑造雲時代,共啟數字化之路」為主題的第十四屆全球分析師大會。華為與來自全球的500多名行業分析師、通訊、網際網路、金融等行業意見領袖及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