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抓住1%的數字化轉型市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企業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華為的「小目標」是在未來數字化、信息化時代,希望能分享其中1%。

「聽說這裡曾經是艾德·希蘭、泰勒·斯威夫開演唱會的地方,感覺自己像是一位搖滾歌星。

」一位演講嘉賓登上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舞台說。

流動的光影、炫酷的彩光投射、科技感十足的畫面、英文旁白......本月,HUAWEI CONNECT 2016全聯接大會在上海舉辦。

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萬名人士熱情洋溢地湧入會場。

「太壕啦!」一位外企合作夥伴在現場感嘆道,「不過,為中國有這樣的公司感到驕傲。

哈雷摩托與數字化轉型

這家企業在本次大會的高層演講中,並不像以往那樣表述自己的雄心與目標。

「過去兩年,我更多地以華為視角來分享。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說,「今天,我要換個視角,從一個企業的角度,與各位探討如何解決現階段經濟形勢下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以及如何更好地面向未來。

徐直軍以哈雷摩托案例開場,這是華為的思路,它善於分析借鑑全球各領域最高端品牌的經驗。

「哈雷摩托的理念是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哈雷。

」徐說。

由於進行了數字化轉型,哈雷摩托把所有訂單下單在線化,消費者可以選擇發動機型號和摩托車顏色;與此同時,數字化讓哈雷摩托所有生產線互聯互通,生產管理能精確到秒——把1200多個零件組裝成一輛摩托車,僅需89秒。

這樣,從客戶下單到交付僅需6小時。

而在數字化轉型前,這個時間是21天。

「對於華為而言,我們一直有個追求,希望以後消費者在華為商城下單時,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定製一部手機。

訂單能自動地傳遞到生產線,製造完成後,又能自動通過物流發貨給消費者。

」徐直軍說,「如果能實現這樣的場景,我們的競爭力、運營效率和客戶體驗將會怎樣?」

在本屆大會上,華為向外界傳遞著一個聲音:企業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

企業如果堅定不移地進行數字化轉型,將有可能在競爭中取勝。

相反,將可能在競爭中死亡。

什麼是數字化企業?徐直軍詮釋說,數字化企業的先決條件是實現企業內部及產業鏈條的全連接,並把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實時決策納入到企業流程之中。

「數字化企業的關鍵是給客戶、合作夥伴和員工提供ROADS體驗,即實時(Real-time)、按需(On-demand)、全在線(All-online)、服務自助(DIY)和社交化(Social)」。

「而雲計算是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中的主要技術。

」華為企業BG總裁閻力大說,「雲在企業新IT架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華為號召企業要在數字化進程中,積極「擁抱雲、融入雲」。

它也在大會上首次全面闡述了自己的雲戰略。

Shape the Cloud

華為選擇「塑造雲時代(Shape the Cloud)」作為本屆大會主題。

它說,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雲化之旅」剛剛開啟,這將是一個延續10年的重要旅程,整個產業鏈條也在為之重塑。

「如果說Uber、Airbnb等生於雲的企業主導了雲的1.0時代,顛覆了很多行業,那麼下個十年,將是雲的2.0時代,行業雲將興起。

」華為輪值CEO胡厚崑說,「到2025年,所有企業信息技術解決方案都會被雲化,85%以上的企業應用會被部署到雲上。

每個企業需要結合自身核心業務,探索最適合自己的雲化解決方案。

胡厚崑說,在雲的1.0時代,只有那麼幾朵雲,模式也趨同;而在2.0時代,有幾千幾萬朵雲,運營模式也會非常不同。

在這背後,需要多元化技術和運營。

「簡單一句話,我們看到了巨大的機會,這就是幾千幾萬朵行業雲的機會」。

這並不是華為首次對外談論行業雲。

去年,華為企業BG總裁閻力大曾對外詮釋「行業雲」。

「華為雲業務與其他雲計算公司最大的區別是行業雲。

」他說,「從基因上講,我們非常善於理解客戶需求,能給客戶提供好的支持。

因此,我們自然而然要做行業雲。

要做行業雲,華為的策略是深入理解各垂直行業的需求,針對性地打造適合各行業的雲化解決方案。

兩年前,華為在全球布局Open Labs,針對行業雲的諸多挑戰,與業界共同開發解決方案。

同時,華為也與沙特石油、國家電網等行業標杆企業合作,點對點開展探索和研發。

一起「啃骨頭」

幾年前,華為先在公司內部研發建起了七朵雲,包括開發、測試、仿真等。

現在,華為研發7萬名員工都在雲上進行代碼開發、編譯。

「研發人員以前出差時要背專門的機器,現在再也不需要了。

」華為IT產業線的總裁鄭葉來說,「這幾年公司增長這麼快,由於內部效率的大幅提升,研發人員增長並不多。

在自身實踐之外,華為與各行業領軍企業逐漸展開合作。

去年,GE提出了工業數字化戰略。

GE渠道、合作聯盟、業務發展和投資全球主管Denzil Samuels舉例說,噴氣飛機引擎扇葉上的傳感器,實時將感知的數據傳送給GE。

這些數字描繪出一架「虛擬飛機」,就像電影《阿凡達》中的那個映射者一樣,它讓GE可以知道飛機的飛行頻率和葉片的損耗率,並能預測維修、維護時間。

這能縮短飛機維修時間,提高運營效率。

「GE維修預測平台Predix是一種雲上應用。

GE與華為一起,要解決智能終端、連接等問題,打造雲上的工業網際網路方案。

」閻力大介紹GE與華為的戰略合作。

GE預測,到2020年,工業網際網路市場將達5000億美元。

與此類似,華為與霍尼韋爾也在智能建築領域合作。

雙方聯合研發基於eLTE-IoT通信技術的無線氣體監測解決方案和基於新型連接技術的智能樓宇及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過去一年,華為也與老合作夥伴們——德國電信、西班牙電信和中國電信開展公有雲推廣。

「三家電信運營商有幾個共同特質:很強的行業背景,大量的合作夥伴資源;連接技術非常強,都有光纖,如果沒有光纖,你想做垂直行業是非常難的;當地支撐團隊非常強。

」華為運營商BG總裁鄒志磊分析說。

以德國電信為例,其旗下的T-system是歐洲主要的私有雲企業,參與構建寶馬、奔馳、大眾等企業的私有雲。

今年春季,德國電信正式發布公有雲服務。

華為為其提供了軟硬體設施,T-system負責雲數據中心的管理和運營。

目前,公有雲客戶已有150多家。

T-system計劃到2018年底實現年營收翻番,達到10億歐元的長遠目標。

「企業與新興網際網路不同,網際網路應用如電商的交易模式較為標準單一,而企業內部有存在了十幾年、幾十年的各種應用系統。

我們希望實事求是地與合作夥伴一起解決這些問題。

」鄭葉來說。

「這也是華為決定與運營商一起啃骨頭的原因。

」鄒志磊說,「這絕對不是在實驗室里做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就能實現的,需要大量艱苦的工作,大量的本地化支撐。

現在,有實力的企業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我們希望更多Tier1運營商能加入雲服務大軍中。

華為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丁耘向與會者介紹了華為2015年提出的「沃土開發者使能計劃」最新進展。

這一計劃將在5年內投入10億美元,力爭到2020年有100萬名開發者入駐華為開放平台。

該計劃目前已投入3億美元,其中2億美元打造開放使能平台,1億美元打造全球化市場營銷平台。

華為輪值CEO郭平描述了華為的「小目標」——未來數字化、信息化時代,華為只希望能分享其中1%。

郭平稱,華為的定位是做未來智能社會ICT生態圈的土壤和能量,通過聯盟促進行業和社會持續進步。

作者:趙艷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徐直軍:打造開放可信的公有雲平台

從2004年到2017年,華為分析師大會已經走過了14個年頭,從50位來賓到500位來賓,華為分析師大會越來越受業界重視。每年的華為分析師大會上,我們都可以窺探到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了解到華為的...

華為企業BG加速跑向100億美元目標

企業業務正在成為華為全速向前奔跑的新引擎。華為企業BG目標是在「兩年之後(2018年年底)營收達到100億美元。」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9月1日在「2016年華為全聯接大會」期間表示, ...

站在雲端,華為構建雲時代生態

「雲正在塑造一切,有變革才有重生。對於任何企業來說,雲的2.0時代,有變化,才有希望,有行動,才有未來」。---華為輪值CEO胡厚崑這段話是胡厚崑在剛剛召開的HUAWEI CONNECT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