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華為,幹掉台積電,還得靠「叛徒」梁孟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風口浪尖上的晶片行業,水深火熱了這麼多年,如果寫成書,歸類為武俠小說再合適不過。

一眾傳奇人物,一場江湖爭鬥;一路恩怨情仇,一堆狗血劇情。

起初是高通、華為、蘋果之間的戰爭,如今升級成為幾大晶片代工巨頭之間的戰爭。

因為不管是蘋果還是華為,這些企業所需要的晶片都是從晶圓體代工廠製作出來的,所以為了能夠爭搶到更多的代工訂單,幾大代工巨頭更是要爭個頭破血流。

爭,也要有資格。

能獲得多少訂單,要看你有什麼樣的技術和人才。

這裡不得不提到晶片領域的「人才培訓基地」——台積電。

多少「大牛」出自於此,其中就包括即將登上科創板的中芯國際現任聯合執行長,梁孟松。

留不住的人才


梁孟松是台灣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機博士,曾在美國晶片大廠AMD工作過幾年,直到1992年才回台灣加入台積電,那一年他40歲。

在台積電,他的工作是領導模塊開發團隊,這是先進工藝的核心。

在晶片領域,他個人擁有500多個專利,在台積電的多次工藝升級中,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真正讓梁孟松一戰成名的是2003年台積電與IBM在130nm的「銅製程」一戰。

這一戰,梁孟松帶領台積電搶先一年研發出130nm銅製程技術,穩坐世界第一寶座,成功確立台積電在半導體業界的行業老大地位。

曾是台積電最大投單客戶的圖像晶片公司NVIDIA執行長兼總裁黃仁勛說:「130nm改造了台積電」。

2006年,直屬上司蔣尚義退休,為台積電工作了14年的梁孟松原本以為自己有機會高升,卻沒想到台積電從英特爾挖來先進技術研發協理羅唯仁來做資深研發副總裁,梁孟松降職調去其它部門。


凡是人才,必有傲骨。

最終他選擇在2008年憤而出走,轉投三星。

當然這樣一位「大牛」,台積電給他的待遇也非常高。

數據顯示,1992年他加入台積電到2008年離開台積電,年薪平均3600萬新台幣(800-1000萬人民幣),在90年代算是相當相當高了。

一直對梁孟松有好感的台積電掌門人張忠謀,曾公開對媒體透露,知道梁孟松要離開台積電時,曾很努力要留住人,但終究未能如願。

無奈,一切與錢無關。

鬥不過的商業

2011年梁孟松加入三星後,幫助三星提前掌握Fin FET技術(鰭式場效電晶體)。

這個技術的發明人是胡正明教授,也就是梁孟松的老師。

之後,梁孟松意識到三星的20nm製程在當時處於落後地位,因此他力排眾議,決定放棄20nm技術,直接進入14nm。

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非常冒進的舉動,因為當時台積電還在研發16nm FinFET技術。


事實證明梁孟松是完全正確的。

三星憑藉14nm的工藝成功了拿下了部分蘋果A9處理器的訂單,而台積電採用的還是16nm的工藝。

梁孟松成為扭轉三星在半導體行業不利局面的關鍵人物,也因此引來了老東家的不滿。

為了圍剿梁孟松,讓他從三星走人,台灣商界、政界、法界合力,以侵犯台積電的技術專利及竊取商業機密為名判決梁孟松不得在2015年9月之前回到三星,致使三星在蘋果A9晶片上翻了車,市場優勢迅速被台積電奪回,台積電重新占領代工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三星再次落後。

一人的去留,能左右兩家半導體企業的消長。

梁孟松因此被譽為半導體行業的傳奇。


但這個行業從不缺少傳奇,這個畫面像極了當年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被台積電生生「趕出」競爭隊列的一幕。

在商業面前,技術「大牛」的劣勢被無限放大,傳奇也只能另謀生路。

磨不滅的鬥志


2017年,梁孟松和三星協議到期,這時候中芯國際向這位「大牛」拋出了橄欖枝,最後梁孟松同意了,沒有再與三星續簽,直接加盟中芯,成為了中芯的CEO官兼執行董事,而梁孟松的到來也被媒體稱為「中國半導體產業進入梁孟松時代」。

而梁孟松的加盟,效果也非常明顯,2017年10月到2019年上半年。

一年半左右,中芯國際也正式從28nm時代,直接進入了14nm時代。

而且梁孟松在300天不到的時間就把14nm晶片從3%的良率提高到了95%。

正是有了梁孟松的存在,中芯國際才能在近幾年頻繁的人事調整中仍然底氣十足。

想要將晶片事業搞好,無非需要兩樣東西:錢和人才!一個梁孟松顯然還不夠。


月初,前格芯(GlobalFoundries)中國區總經理白農加盟中芯國際,主要負責強化FinFET先進位程產品的業務和銷售,梁孟松負責研發,白農負責開發市場,這樣的組合堪稱絕配。

可以說中芯國際在梁孟松的帶領下,走得非常快,而這也標誌著中芯國際在晶圓廠代工上順利縮小與台積電、三星的差距,重新站在同一個賽道上,因為從14納米到7納米是沒有採用新的製程技術的,不像130納米要突破掌握銅製程技術,14納米要掌握FinFET技術,而到了7納米之後,就又是一個考驗。


不過前陣子梁孟松就曾正式宣布,中芯國際N+1製程工藝強於現如今的14nm製程工藝,並且與7nm製程工藝相比功耗和穩定性上已經能夠比肩,唯一的缺憾是性能還存在一些距離,但是N+2製程工藝晶片則將有可能達到華為的晶片需求,比肩現如今的最強製程工藝,屆時華為就將不會再受制於美國的晶片技術。

也就是說,過幾天就要A股上市的中芯國際想要在未來短時間內實現彎道超車,再度上演當年「三星A9」的橋段,主角還得是梁孟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芯國際美股退市,意欲何為?

國內頂級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24日宣布,經董事會批准,將其美國預托證券股份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於2019年6月13日及該日期之後,中芯國際的美國預托證券股份將不再於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