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滿三年就要上市?只為走出低利困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郭台銘的鴻海集團在2017年12月13日發布公告,稱擬通過大陸子公司富士康網際網路工業(下簡稱「富士康」)在上交所掛牌。

而之後富士康上市的進程可能將成為史上最快的一次。

2018年2月1日,富士康首度向證監會遞交招股說明書

2月11日,富士康二度遞交招股書

3月4日,證監會稱將受理此次發行案

3月8日,富士康上會

若是在3月8日,上會能夠順利通過,富士康將成為上市速度最快的一家公司。

這是證監會在向市場傳遞一種「好的企業,來了就能上」的信號。

富士康雖然不是台灣投資企業在大陸上市的第一支股票,但有可能是影響力最大的一支股票。

之前台灣企業在大陸上市的有元祖股份、哈森股份、艾艾精工等,但是最出名的還是富士康。

這次要上市的是富士康的子公司——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3月5日,而在大陸公司上市的條件中,有一項是「企業需成立滿3年」。

在富士康這次遞交的申請書中,特地說明「截至本招股說明書出具之日,公司持續經營時間未滿三年,公司已就前述情形向有權部門申請豁免。

」說明這是一次個案處理。

低利困境求轉型

我們來看看這家公司近三年的運營情況。

從招股書中顯示的數據來看,富士康的營業收入很高,如果真的上市,將成為A股市場中的又一巨頭,但是相比這麼大的體量,凈利潤大約只有5%,的確有點低。

說到富士康,就不得不提到鴻海,鴻海是全球最大的、最先進的電子設備製造商,成立於1974年,在全球擁有120萬員工,董事長是郭台銘,在2017年華人福布斯排行榜上,郭台銘以75億美元的身家排名第22名。

是台灣的第一位。

富士康科技集團是鴻海集團在大陸投資成立的公司,位於深圳,成立於1988年。

蘋果代工廠、勞動密集型企業、員工跳樓,這些是近些年人們對富士康的標籤。

富士康的標籤

被貼上這些標籤,是因為富士康在大陸一直被很多負面新聞纏身。

2010年發生了震驚一時的富士康跳樓事件,從2010年開始計算,富士康內共發生了十多起跳樓自殺事件。

為了挽救富士康的聲譽,2011年,郭台銘親自來到富士康,勸導員工要珍惜生命。

在媒體的傳播下,富士康蒙上了一層灰色的面紗,但是富士康很冤枉,因為富士康員工基數太大,這樣的自殺率其實低於全國平均值。

富士康工廠圖

而勞動密集型企業是富士康一直想擺脫的一個標籤,所以一直以來,富士康都在嘗試轉型,希望從代工生產角色轉變為智能製造角色。

此次富士康的募集資金為273億,就是主要用於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平台建設。

富士康作為代工廠因為iPhone代工而出名,作為蘋果的代工廠其實並不丟人,因為很多蘋果的概念股都沾了蘋果的光。

當然,除了蘋果,富士康也有很多其他知名的客戶,例如華為、聯想等。

但是作為代工廠,富士康的獲利很低,這也是富士康希望轉型的原因之一。

蘋果CEO庫克和富士康工人

艱難的轉型之路

2013年,富士康開設了3C數碼網上購物平台。

但是由於網際網路的紅利基本已被瓜分完畢,所以富士康的平台始終沒有做起來。

2016年收購夏普也是其轉型的一個手段,2016年8月,鴻海408億入主夏普,占夏普股份的70%。

在收購夏普時,其實鴻海有著強大的野心,為夏普規劃了物聯網、健康生活、智能家居、高科技、潔凈能源等五大業務方向,並且郭台銘在斥資610億廣州建設8k顯示器產業園。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17年的618家電銷售中,夏普取得了10億元的銷售額,這一數據的確亮眼。

近幾年,富士康開始慢慢著手軟體的開發。

在2017年底,富士康宣布和百度百度公司前首席科學家、「谷歌大腦」項目聯合創始人吳恩達成立創業公司,把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引入工廠。

鴻海在工業網際網路方面投入巨大,從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公司的註冊資本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這家公司的註冊資本高達177.25億。

而現在,這家工業網際網路公司的上市,也是富士康尋求轉型的一大力證。

郭台銘也說,「我們未來的目標,不僅是在富士康內部使用我們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也將在更多中小型企業從傳統製造業向工業網際網路企業蛻變中扮演合作夥伴的角色。

」或許是因為在網際網路浪潮的衝擊下,郭台銘也意識到,不轉型不行了。

傳統代工廠和工業網際網路的概念相差還是很大的,富士康的傳統的代工利率只能達到5%,而工業機器人的凈利率可以達到43%。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富士康是以傳統代工廠的身份上市,PE會是多少呢,差不多25倍吧。

按照這兩年的平均利潤150億計算,市值也就是3750億,但是現在富士康是頂著工業網際網路的光環上市的,PE達到40倍也不過分吧,那市值就是6000億。

這樣的轉型的確有利於讓富士康在資本市場上獲得優勢。

而這次富士康在大陸的上市,估計會給富士康的運營帶來不小的衝擊,因為這或許意味著以前那種「台灣接單,大陸生產」的局面要改變了,大陸或許會成為富士康新的運營中心。

也會對台灣企業造成一定的衝擊,這次上市顯示出國家對於台灣企業在大陸地區投資經商是十分支持的,尤其是像富士康這樣的大型企業,所以富士康日後的發展則是大陸對台商態度的風向標。

而我們回顧那些重返A股上市的企業,比如最近的360,回歸A股後市值居然比之前翻了6倍,而且市盈率居然達到了5000,這說明,在A股市場沒有什麼不可能。

當然,360不是一個好例子,只是證明國家對於優質企業在大陸上市的支持而已,對於投資者來說,希望看到的是,市值沒有泡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