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要上A股!公告前上市實體註冊資本暴漲100倍,戰略轉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富士康宣布在陸子公司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A股。

但就在我們想著這只是方便富士康對大陸員工進行股權激勵所作出的布局的時候,我們驚奇的發現,就在一周之前,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翻了一百倍!

富士康在作為以代工起家的傳統製造業工廠,因為代理「蘋果」的業務而名聲大噪,也因此成為目前最為知名的代工廠。

但是隨著代工廠的紅利期過去,沒有技術壁壘的代工廠不得不面臨轉型,即便是富士康這樣的大型企業也不能免除。

從2016年開始,營收的下降就說明了這一點。

然而,沒有技術核心,轉型也並不容易。

富士康嘗試過在很多方面轉型,一方面轉型需要有明確的方向和資金,同時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逐漸發展和布局。

顯然,面對擺在面前的業績下降的問題,富士康急需一個突破口幫助公司度過轉型陣痛期。

富士康子公司擬A股IPO

12月13日,據台灣證交所公告,鴻海精密董事會通過子公司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並申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針對子公司為什麼選擇在上海上市的原因,鴻海集團稱,是為了集團發展制定戰略方針,契合鴻海近年來持續投資中國大陸,以及美、日、歐等全球化布局。

鴻海精密是台灣的高新科技企業,1988在深圳投資建廠,在中國大陸地區被稱為富士康。

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是機器人控股有限公司和鴻富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的,成立於2015年3月。

根據官網的信息,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的定位是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和科技服務解決方案供應商。

通過電子製造外包服務,為國內外知名品牌廠商提供通訊類終端整機與機構件產品。

有意思的是,富士通工業網際網路公司的註冊資本為1.3億元,但是就在一周前的12月8日,註冊資本變更為177億元。

相比起註冊資本,現在的資本已經暴漲了136倍。

更為巧合的是,就在公司註冊資本變更之後,鴻海精密通過了大陸子公司的擬上市決議。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是鴻海集團想依託大陸子公司對公司的資產進行戰略轉移。

公告中還表示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時,鴻海集團仍將持有85%的已發行股份。

鴻海將於2018年1月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就有關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計劃進行表決。

代工模式利潤下降

富士康作為專業生產3C產品及半導體設備的電子製造商,是全球第一大代工廠。

代工模式中,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力和土地的成本,在綜合考量之後,富士康的創始人兼董事長郭台銘將富士康搬到了中國大陸。

1988年,富士康將深圳作為自己在大陸設廠的第一個城市,通過人力和土地的價格優勢,富士康從中攫取更多利潤。

與蘋果的合作,可以說是成就了後來的富士康。

尤其是2010年,隨著iphone4的風靡,富士康當年的營收增加了53%。

逐漸地,蘋果在富士康的業務中占據的比例越來越大,目前,單是蘋果一家就占據了富士康一半以上的業務。

這意味著,富士康對蘋果的依賴性極大,對於一家代工廠來說,及其危險,一旦蘋果要求結束合作關係,對富士康可能是致命的打擊。

這種影響,在2016年已經開始顯露。

2016年,蘋果iphone的銷量同比減少14%。

從而導致了富士康在近25年來首次出現了營收下滑的現象,2016年富士康營收4.35萬億台幣,同比下降2.8%。

本以為在2017年,蘋果10周年之際,這種下滑的趨勢會有所扭轉,但是由於iphone8的銷量進一步減少,以及iphone X的組裝難度大,無法大量生產。

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富士康的凈利潤同比跌幅達40%。

有媒體表示,這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富士康集團利潤跌幅最大的一次。

不僅如此,從1988年到2017年,30年來中國大陸的經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隨之而來的是,大陸的人口和土地紅利期逐漸過去,想依然以低廉的成本賺錢的公司壓力將越來越大。

但是富士康在大陸的攤子鋪的是在太大,就算是想要轉移陣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面對這樣的情況,富士康的轉型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公司急於尋找一個新的突破口來幫助公司度過這個轉型期。

不得不面臨的轉型難

代工廠的利潤薄的問題,很早之前就開始凸顯。

而富士康更是早在2010年就開始在網際網路行業進行試水,先後建立了「萬得城」、「賽博數碼」、「敢闖數碼」、「萬馬奔騰」四路門店和一個電商網站 「飛虎樂購」。

然而這個構想並沒有來得及完全實現,就以失敗而告終。

2014年的時候,郭台銘針對富士康提出了 「八屏一網一雲」的宏偉藍圖,也許是受到小米手機的衝擊,對3C產業又產生了新的認知,郭台銘同時表示「往日的硬體品牌戰,將轉變為生態系統戰」,將富士康的定位從傳統製造業轉為現代科技業。

但是以代工起家的富士康,沒有核心的技術,還是相當困難的。

2016年,富士康以3.5億美元從微軟手中收購了Nokia品牌功能手機FIH Mobile的生產製造權;還以3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處境艱難的日本顯示器製造商夏普。

這個兩個收購案的成效還有待時間的考驗。

顯然,郭台銘依然在不斷努力想要將富士康這艘龐大的船調轉前行的方向,或許通過大陸子公司的上市,就是一個契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郭台銘分拆鴻海帝國 新材料業務大陸上市?

雖然股市最近震盪得有些厲害,但這並不妨礙場外公司對A股的熱情,包括正在實施分拆戰略的鴻海集團。幾 天前,代工巨頭掌門人郭台銘在富士康台灣母公司鴻海精密的股東大會上表示,正考慮未來3~5年內分拆子...

中國製造為何要逃離大陸?

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提出了更加著名的產業鏈《非常6+1》的理論,也即整個產業鏈可劃分為7部分,分別是A.產品設計;B.原料採購;C.倉儲運輸;D.訂單處理;E批發經營;F.商店零售,最後一部分就...

蘋果訂單遭競爭對手分流 郭台銘加速去蘋果化

在國際巨頭蘋果公司訂單分流之後,富士康「去蘋果化」趨勢越來越為明顯,曾經的「代工皇帝」郭台銘也進行了多次嘗試,加速富士康轉型。近日,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富士康未來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