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會成為下一個中興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雷軍在公開信中說,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但在商言商,如果小米不能揚長避短,掌握核心技術,面對制裁,不會有人和你談運氣。

5月3日,雷軍的小米上市夢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雖然雷軍在公開信中說「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而是創新驅動的網際網路公司」,但從目前營收結構來看,小米手機仍是公司主力軍,貢獻收入達7成。

小編髮現,小米手機主要組件及原材料包括系統晶片、顯示器、內存卡、電池及相機模組,都是直接從供應商或其授權分銷商採購,然後再組裝、出貨。

而供應商大多來自境外,2017年,小米前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額分別約占採購總額的42%。

另一方面,小米在研發投入上也不慷慨。

這不禁讓人想到剛剛過去的中興晶片事件。

小米會不會重蹈覆轍?或許從這個邏輯也能作出解釋:雷軍為什麼堅持讓小米成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

手機板塊撐起千億營收

招股書披露,從2015年至2017年,小米總收入分別為668億元、 684億元、1146億元,同期經營利潤由13.73億元持續增長至122.16億元。

▲小米經營情況

雖然收入經營利潤雙雙增長,但經調整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小米同期年度利潤分別為-76.27億元、-4.92億元、-438.89億元。

小米公司有關人士第一時間回應稱,網際網路公司通常會有多輪融資發行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在國際會計準則下,這種優先股會體現為「對股東的負債」,其公允價值的上升會記錄於公司帳面的虧損。

但實際上,公司並沒有這樣的虧損發生,對公司實際運營也沒有影響,這筆所謂的「負債」數字在上市那一刻就會消失。

這種虧損的數字越大,其實越說明這家公司被大家認可的價值高。

更通俗來講,比如小米一開始優先股是1元,現在公允價值為5元,持股人要求兌換,那公司就有4元的損失計入到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所以,這部分其實與經營關係不大。

那麼,小米在靠什麼賺錢?

在小米的營收中,主要來源於智慧型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網際網路服務三大業務板塊。

▲小米主營業務情況

其中,智慧型手機是小米核心業務,占總收入的70.3%。

2017年,小米平均每天賣25萬部手機,共售出9140萬部手機,平均售價為881.3元,收入為806億元。

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是小米的第二收入來源,2017年貢獻收入235億元,占總收入20.5%。

該類產品包括智能電視、筆記本電腦、智能音箱,還有小米積極打造的小米生態,以生活消費產品為主,如小米空氣凈化器、電飯煲等。

小米定義自己為網際網路公司,其網際網路服務業務2017年收入為99億元,2016年則為65億元。

2017年,平均每用戶為小米貢獻57.9元的網際網路服務收入。

收入的不斷增長,少不了海外市場的助力,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的產品銷往五大洲74個國家及地區。

2015年至2017年,總收入中分別有6.1%、13.4%及28.0%來自中國大陸之外的銷售。

小米的軟肋是什麼?

小米的優勢那麼多,但真正的軟肋是什麼?其中一個答案是供應鏈。

2015年,因為供應鏈,小米5遲遲不能發布,最終拖到了2016年2月,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小米在2015年沒有完成8000萬既定的手機銷量目標。

一旦新款手機不能及時出貨,倚重手機銷售帶來收入的小米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小米手機主要組件及原材料包括系統晶片、顯示器、內存卡、電池及相機模組,都是直接從供應商或其授權分銷商採購,然後再組裝、出貨。

▲小米晶片供應商之一高通公司

從招股書披露的資料來看,小米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仍舊高懸。

2015年至2017年各年,前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額約占小米相應年度採購總額的41.7%、37.6%及42.0%。

其中,最大供應商分別占小米相應年度採購總額約11.8%、13.8%及14.3%。

2017年,小米的前五大供應商包括:位於美國的領先系統晶片供應商、位於香港的電子組件供應商、位於香港的組件供應商、位於中國大陸的組件供應商、位於香港的電子組件供應商。

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與前五大供應商已維持五至八年的業務關係。

小米招股書中坦承,目前少許組件僅採購自業內最優質的單一或少數供應商。

因此,小米所用的不少原材料及組件 (包括可從多個來源取得的原材料及組件)有時或會受整個行業短缺及價格大幅波動影響。

研發投入不及同行

要掌握核心技術,前提是加大研發力度。

但市界(ID:newsseeker)發現,小米研發比較吝嗇,2017年小米的研發投入為32億元,僅占總收入的2.79%。

小米的研發領域集中在創新性技術、不斷更新及完善技術基礎設施的功能及特性以提升現有產品及服務。

▲小米研發投入情況

2015 年至2017年,小米的研發開支分別為15億元、21億元及32億元,同期專利申請開支分別為0.78億元、1.71億元及1.39億元。

小米的研發人員共有5515人。

研發團隊由工業設計工程師、電子工程師、機械工程師、計算機科學家、軟體工程師及移動應用程式研發人員組成。

同在手機行業,華為2017年全年研發費用支出則為896.9億元,占全年收入的14.9%。

2017年,華為研發人員約8萬名,占公司總人數的45%。

截至2017年底,華為累計獲得專利授權74307件,其中90%以上為發明專利。

跟競爭對手華為相比,小米的研發投入只占到華為的3.57%。

2017年底,歐盟委員會發布的「2017全球企業研發投入排行榜」中,小米的競爭對手三星位列第四、華為第六、蘋果第七,其中蘋果的研發投入為9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27億元)。

揚長避短,擁抱網際網路

如果不掌握核心技術,在產業鏈末端發展,定價自然沒有底氣,相應地,產品毛利率也不會太高。

小米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由硬體、零售和網際網路服務構成。

在小米的過往戰略中,智慧型手機在前方衝鋒陷陣,根據IDC統計,2017年四季度小米在中國大陸和印度的線上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均排名第一。

但智慧型手機的毛利率2016年為3.4%,2017年為8.8%,整體偏低。

同時,手機收入占小米總收入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2015年到2017年,智慧型手機收入占總收入比例由80.4%下降到70.3%。

▲小米毛利率情況

而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毛利率由2015年的0.4%大幅升至2017年的8.3%,相應地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占總收入比例,由2015年的13%提升到2017年的20.5%。

小米智慧型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主打「高性價比」,因此整體毛利率偏低,採取薄利多銷的模式。

但雷軍多次將小米定義為網際網路公司,更多是看重未來的趨勢。

小米的網際網路服務毛利率超過了60%,在2017年,小米39.3%的毛利來自網際網路服務。

招股書披露,小米用戶平均每天使用小米手機的時間是大約4.5小時。

有了用戶和用戶的忠誠度,就相當於小米站在了產業鏈的前端,掌握了「核心技術」,不依賴他人,自然有了高毛利率。

通過網際網路服務,小米收取廣告及網際網路增值服務(主要包括線上遊戲)費用,2015年至2017年,小米線上遊戲營運收入分別為13.35億元、21.35億元及25.46億元。

小米用戶的人均網際網路收入從2015年的28.9元上升至2017年的57.9元。

「網際網路服務是我們整體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招股書稱。

雷軍下一步要做什麼?

「今天,小米走到了歷史性的重要節點。

面向未來,小米建立的全球化商業生態有著極具想像力的遠大前景。

」 在公開信中,雷軍對小米歷史畫了一個點。

雷軍說,小米要構建的絕不是一個封閉的商業帝國。

小米也不僅是一家創新的科技公司,更是數字時代的生活方式的創立和推動者。

招股書披露,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通過投資和管理建立了由超過210家公司組成的生態系統,其中超過90家公司專注於研發智能硬體和生活消費產品。

市界(ID:newsseeker)梳理髮現,小米投資的領域主要包括IoT及生活消費產品、媒體和娛樂、移動網際網路投資、網際網路金融及人工智慧,與其打造小米生態的目標一致。

2015年至2017年,小米已變現的投資收入分別為5.34億元、0.30億元及人2.83億元。

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之長期投資收益分別為28億元、27億元及64億元,其中2015年的投資收益是經營利潤的2倍多。

▲雷軍

上市後,從小米募集資金的用途也能看出雷軍未來的戰略。

其募集的資金,有約30%用於研發及其他活動的開發核心產品,包括智慧型手機、智能電視、筆記本電腦、人工智慧音箱和智能路由器;約30%用於投資擴大及加強IoT及生活消費產品及移動網際網路服務 (包括人工智慧)等主要行業的生態鏈。

其餘約30%用於全球擴張,約10%作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在公開信結尾,雷軍中說,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但在商言商,如果小米不能揚長避短,掌握核心技術,制裁的時候不會有人和你談運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小米是誰?

知識經濟方軍專欄5月3日,小米向香港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據預計上市估值在700億美元以上,小米這家BAT之後最受關注的中國科技公司終於走到上市這一步。招股說明書最前面雷軍寫的致股東的信《小米是誰...

雷軍食言,小米IPO「躁動」

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3日電 (常濤)在之前的市場傳聞中,關於小米估值曾有多個版本,從600億美元到2000億美元,不同版本相差甚遠。今早9點58分,在一個有499人的微信群內,小米創始人雷軍將他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