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食言,小米IPO「躁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3日電 (常濤)在之前的市場傳聞中,關於小米估值曾有多個版本,從600億美元到2000億美元,不同版本相差甚遠。
今早9點58分,在一個有499人的微信群內,小米創始人雷軍將他寫的公開信《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麼而奮鬥》連結「甩」了進來,一句話也沒說。
隨後,群內成員紛紛向他送上祝福。
在此前大約2個小時,小米準備上市的傳聞落定。
5月3日,港交所官網信息顯示,小米已正式提交IPO(首次公開募股)申請文件。
這意味著,從2017年底開始的小米赴港上市傳聞今天終被坐實;這也意味著,在2016年3月聲稱「小米五年內不上市」的雷軍,食言了。
2017年12月15日,雷軍提前一天在小米公司慶祝48歲生日。
中新經緯圖
招股書披露多項數據,董明珠雷軍10億賭約要兌現?
小米上市,不少人卻想起了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的一段話。
今年3月,董明珠回應與雷軍的10億賭約時,特別提到,「他(小米)的數字沒辦法來確認,他不是上市公司,他怎麼說也看不到。
他如果上市了,或許願意兌現。
上市後不是看市值,是看你的銷售,笑死了。
」
不過,可能令董明珠當時沒想到的是,僅僅2個月後,小米就迎來了IPO,啟動了上市步伐。
而隨著招股書的遞交,小米多項數據也呈現的公眾面前。
根據招股書草擬本數據,小米2017年收入1146億元,經營利潤122.16億元;2016年收入684億元,經營利潤為37.85億元;2015年收入668億元,經營利潤為13.73億元。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由於就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產生大額公允價值虧損,小米集團有凈負債人民幣1272億元及累積虧損人民幣1290億元。
董明珠、雷軍在參加集中採訪活動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招股書中,小米還披露了上市前的持股比例情況。
其中,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持股31.41%,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持股13.33%。
小米擁有龐大且高度活躍的全球用戶。
截至2018年3月,用戶每天使用小米手機的平均時間約4.5小時,MIUI月活用戶超過了1.9億,用戶規模、活躍度、使用時長等指標均達到國際一流網際網路公司水平。
招股書數據顯示,小米在海外市場的增速非常強勁。
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的海外市場收入分別為40.5億元、91.5億元、320.8億元,其中2017年海外市場收入更是同比暴漲了250%。
小米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外界對於小米是家硬體公司還是網際網路公司產生過爭議。
小米是一家什麼公司?在某種意義上,這個問題等同於小米是誰?而最權威的回答者,只能是雷軍。
在上述公開信中,雷軍再一次表明,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網際網路公司。
「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體和 IoT 平台為核心的網際網路公司,我們的商業模式是『鐵人三項』:硬體+網際網路服務+新零售。
」他說。
不過,招股書顯示,小米大部分收入來自智慧型手機銷售。
數據顯示,小米智慧型手機收入由2016年的288億元增加了65.2%至2017年的806億元。
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智慧型手機部分分別貢獻其總收入的80.4%、71.3%及70.3%。
資料圖 中新經緯 常濤攝
IoT(物聯網)生活消費產品收入由2016年的124億元增加了88.9%至2017年的235億元。
最為關鍵的,網際網路服務部分收入由2016年的65億元增加了51.4%至2017年的99億元,主要是廣告及遊戲業收入增加。
2017年,網際網路服務收入占比為8.6%。
儘管網際網路服務收入占比「少得可憐」,但需要指出的是,網際網路服務已成為小米盈利的重要來源,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網際網路服務收入分別為32.4億元、65.4億元、98.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74.7%。
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網際網路服務毛利分別為20.8億元、42.1億元、59.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69.3%。
在投入方面,招股書顯示,小米計劃將30%IPO募集資金用於研發及開發智慧型手機、電視等核心產品;30%用於擴大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網際網路產業鏈;30%用於全球擴展;10%用作一般營運用途。
那麼,小米究竟是不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上海社科院網際網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易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表示,衡量一家公司是網際網路公司還是硬體公司,一看產品是什麼,二看網際網路業務收入的占比。
「要知道蘋果從來沒有自稱是網際網路公司,華為也沒有,如果簡單包裝下就自稱網際網路公司了,那網際網路公司的概念就太泛化了。
」他說。
實際上,過去一段時間,小米一直在嘗試擺脫「硬體公司」的形象。
在今年4月底,小米IPO前的最後一場手機發布上,雷軍公布了一個重要信息:每年整體硬體業務(包括手機及IoT和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稅後凈利率不超過5%。
有業內人士分析,這其實是小米對外界表明了它未來的發展方向,不是一家硬體公司,不單純靠硬體獲取主要利潤,而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
這也有利於資本市場看清小米的商業模式。
李易也指出,小米聲稱是網際網路公司意在向資本市場講商業模式的故事,而網際網路公司的標籤或許能給小米在資本市場帶來較高市盈率。
在公開信中,雷軍說,儘管硬體是我們重要的用戶入口,但我們並不期望它成為我們利潤的主要來源。
我們把設計精良、性能品質出眾的產品緊貼硬體成本定價,通過自有或直供的高效線上線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戶手中,然後持續為用戶提供豐富的網際網路服務。
估值與上市的前景
公開報導顯示,此前,雷軍至少在三個時間點透露過「小米五年內不上市」的說法,分別是2012年、2014年和2016年。
不過,這一口徑在2017年11月份發生了變化。
當月,雷軍公開表態稱:「我覺得我們會到業務比較舒服的時候再IPO。
」
今年3月,獨立TMT分析師付亮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表示,上市有助於小米實現進一步發展和突破,但也應注意到,小米的生態模式將因上市被更多人傳播,這會使得小米不再那麼神秘。
「不上市好多數據是看不到的,上市將意味著公開收支、盈利、產品線布局、資本投資情況等,這有可能會降低小米的估值。
」他說。
創立至今,小米曾獲得多輪融資。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12月,小米完成迄今為止最後一輪E輪融資,金額為11億美元,當時其估值達到了450億美元。
而在此次小米上市過程中,公司的估值一直備受外界關注。
在之前的市場傳聞中,關於小米估值曾有多個版本,從600億美元到2000億美元,不同版本的估值相差甚遠。
資料圖 中新經緯 常濤攝
今日早間,接近小米IPO中介方人士對第一財經獨家透露,眼下保薦人、投行、潛在投資人普遍接受當前估值至少在700億美元,IPO之後短期內小米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把握很大。
在招股書中,小米披露了多項風險因素,其中一條「日後可能持續產生虧損」引起業內討論。
其他值得點出的風險因素還有:1、我們產品及服務所在全球市場競爭劇烈且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而我們未必能在該等市場有效競爭。
2、如我們未能擴大或維持用戶群,或用戶參與度不再提升或下降,我們的業務及經營業績可能受重大不利影響。
3、我們的營運歷史有限,因此難以評估未來前景。
4、智慧型手機銷售額占我們收入的大部分,而有關銷售額減少或相關成本增加可能重大不利影響我們的業務。
5、我們的其他網際網路服務收入主要來自線上遊戲。
倘我們不能以合理條款獲得合適的第三方線上遊戲,則其他網際網路服務收入或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對於小米在資本市場的前景,李易認為,依然會很好。
「客觀地說,在資本市場,公司發展取決於承銷商、資本和輿論,從這一點來說,小米擅長營銷。
但它通往真正意義上網際網路公司的路還很漫長,差距也很遠。
」(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估值近千億美元!小米憑啥值這麼多錢?真相了
在武漢舉行的小米6X發布會上,雷布斯那句「小米硬體綜合凈利潤率永不超過5%」引得台下一片沸騰。與之相對,宣布將近期赴港IPO的小米,面對的卻是對薄利政策憂心忡忡的投資者們。小米趟進資本的渾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