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財經 | 任正非,華為往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深度財經

任正非

居安思危,在晴天的時候修屋頂,這是任正非超越常人的商業眼光。

直到最近華為身處風波的時候,人們才真正了解任正非的謀略和膽識,才能理解他今天的光芒和底氣。

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發表聲明,正式將華為公司及其附屬公司列入管制「實體名單」,禁止華為在未經美國政府批准的情況下從美國企業獲得元器件和相關技術。

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公司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單後,已經有眾多美國供應商切斷了對華為的供貨。

據路透社報導,Intel、AMD、高通已經停止了對華為PC、伺服器和手機晶片的發貨。

5月22日,ARM公司也宣布切斷與華為的所有技術聯繫,停止對華為未來所有的技術授權支持。

過去一周,華為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任正非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5月21日華為董事長任正非在接受各大媒體採訪時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地作出了回應,「華為自主CPU有能力取代進口產品,即便外商斷供也不會對華為帶來致命傷害。

而在5G、光傳輸、核心網等領域,華為不會受到打擊,還會長期領先世界很多年。

從1987年任正非創立華為,到今天成為世界領先企業,任正非在過去40多年的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史上的貢獻或許無出其右。

正是任正非的商業格局,正是他超越時間和階段的非凡眼光,才成就了如今屹立不倒的華為。

這就是人們視線中的任正非!

-01-

— 居安思危 —

居安思危,在晴天的時候修屋頂,這是任正非超越常人的商業眼光。

直到最近華為身處風波時候人們才真正了解任正非謀略和膽識。

不喊口號,踏實做企業,甚至某種程度上以出讓利益換取和平,這是任正非長期以來制定的策略,也是華為能夠走到今天的關鍵。

2003年,面對在全球急速擴張的華為,競爭對手看不下去了。

打頭陣的是一家叫做思科的通訊設備公司。

他們起訴華為侵犯思科的智慧財產權,試圖將剛剛露頭的華為打壓下去。

面對指控,任正非沒有慌亂,他一眼識破這是思科一次有預謀的暗算,開始了企業的「臥薪嘗膽」。

「敢打才能和,小輸即是贏。

在華為的積極配合下,當地法院經過一系列的程序原始碼審查,最終得出結論:兩家公司原始碼的相關性只有1.7%,華為的產品完全沒有任何抄襲行為。

審判結果擺在面前,思科敗下陣來,多年「不壟斷」的形象搖搖欲墜。

思科敗訴時,華為本能乘勢掩殺,將思科打趴下。

但任正非緊急調轉策略,與思科簽訂和解協議,主動退出了美國市場。

在所有人都大惑不解的情況下,任正非解釋道:「如果在市場上到處樹敵,會被群起而攻之。

保持低調,給友商留下足夠的生存空間,是任正非獨有的商業謀略。

他明白,自己要用智慧財產權建立「核保護傘」,讓華為在友好的國際競爭中長大。

也正是他這種非凡的格局,讓華為在毫不起眼的狀態下,悄然成長為了一代國際巨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任正非用中國特有的智慧,上演了一部逆風翻盤的好戲。

-02-

— 打造「備胎」 —

2002年,與思科打贏官司之後,任正非並沒有像媒體表現的那樣,陷入勝利者的狂歡。

相反,他做出了一個極限生存的假設:

如果有一天,所有美國先進晶片和技術,都不再為華為提供服務,那華為將會怎麼辦?

儘管在當時這被認為是無稽之談,但還是引起了任正非足夠的警覺。

晶片是智慧型手機的大腦,是整部手機中最關鍵的零部件。

一款小小的晶片,從啟動到研發成功,即便世界知名企業,也至少需要3年的時間。

那時國內手機廠商採取的手段,無非購買晶片和電子元件,組裝出售。

面對井噴的手機市場,他們從中賺得盆滿缽滿。

在所有的手機企業中,只有蘋果、三星這樣在手機銷量排名靠前的企業,才敢擁有晶片研發能力。

但華為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通信設備運營商,彼時還剛剛經歷了幾場大的危機,在財務報表上並不寬裕。

但任正非仍舊找來當時研發部的主力研究人員何庭波說:

「我給你每年4億美元的研發費用,給你2萬人,一定要站起來,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晶片暫時沒有用,也還是要繼續做下去,這是公司的戰略旗幟,不能動搖。

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海思晶片在華為一直擁有「燙手的吸金娃娃」的綽號。

近十年的時間,華為在晶片項目上的累計投入超過10億美元。

縱然是不計成本的投入,無數業內人士仍舊認為,任正非這是在痴人說夢。

任正非卻堅持將晶片的地位,放的比手機更高。

他堅持讓華為手機使用自己的晶片,即使功能上暫時落後於對手,也仍舊死磕。

經過20多年的研發,海思晶片已經建立了強大的IC設計和驗證技術組合,開發了先進的EDA設計平台,並負責建立多個開發流程。

海思已成功開發了200多種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模型,並申請了8000多項專利。

光輝偉岸的成就,背後的心酸和血汗卻往往被人忽略。

能夠在十年時間裡實現晶片超越,是華為幾代人透支的青春。

5月24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向記者確認,華為自主研發的作業系統將在金秋上市。

據悉,「鴻蒙」是華為作業系統的備用名,24日,記者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上查詢發現,有兩件名為「華為鴻蒙」的商標,申請者均是華為。

並且如果安卓應用重新編譯,在這套作業系統上,運行性能提升超過60%。

這就要求我們的企業更加重視供應鏈管理。

比如拿出70%的資金與主要供應商合作,同時20%去扶持一個「備胎」,10%還要給「備胎」培養「備胎」,就是「721戰略。

任正非的原則,只有不斷在實戰中運用,才能充分暴露問題。

只有找到問題,才能有針對性地下藥修正。

-03-

— 科技為本 —

「華為通過多年滾雪球式發展,體量已經足夠大,可以內部循環,拿出相當比例的收入來做研發。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21日的講話,在全社會引發了一輪中國科技發展的思考熱潮。

十年飲冰,一朝爆發。

2013年,華為P6S搭載全新麒麟910晶片問世。

次年,華為P7搭載麒麟910T技驚四座。

如今,一直疊代到華為最新手機P30,他的處理器麒麟980已經足夠對抗行業大佬高通、蘋果,同時開始向國外出口。

其實華為海思的強大不僅體現在手機晶片行業,它在電視晶片、監控晶片等行業表現更為出色,目前為止華為海思占中國電視晶片市場的份額超過五成,在全球監控晶片市場占有的市場份額達到90%,甚至於晶片行業實力最強的美國也有六成的監控攝像頭採用了華為海思的晶片。

華為海思的雄心不止於此,它已開發出鯤鵬920伺服器晶片,這是全球性能最強的ARM架構伺服器晶片,而且在提供更強性能的同時卻實現了更低的功耗,據稱在能效比方面較業界標杆強30%。

為了實現在伺服器晶片市場的突破,華為採用鯤鵬920晶片推出了泰山伺服器。

目前,華為在全球範圍內擁有18萬員工,其中研究人員占45%。

華為在全世界擁有26個研發能力中心,在職研發工程專家超過2000人,技術研究人員過萬。

年均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15%左右,2017年投入的研發資金就高達1.4萬億日元(約合870億元人民幣)。

其中大部分用於半導體、5G通信和人工智慧領域,華為一家的投入就超過了包括英特爾和高通在內的美國整個半導體行業。

當下境遇里,即便在谷歌停止作業系統合作的基礎上,任正非仍舊能夠霸氣地宣布:「華為沒有影響,很多技術仍舊領先世界。

當年晴天時修補的屋頂,終於在雨天展現出了強大的魅力。

但在任正非心中,最重要的遠不是在輿論上與對手撕扯,而是沉下心來,突破核心技術,夯實自己的技術基礎,並永遠保持旺盛的戰鬥精神。

當下的中國已經不再是過去的中國,我們期待擁有更高的國際地位,但同時也在謀求更多的商業合作。

不激進、不莽撞,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爭取最大程度的合作共贏。

你死我活的對抗時代早已不復存在了,如今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在挑戰和競爭中與其他企業共同成長,才是最好的出路。

而其中我們能做的,不是過腳踏實地的做好自己,在艱難處境下,打造更多的「華為」。

正如多年前任正非在接受央視採訪時所說:

「中國13億人民,這幾個把豆腐磨好,磨成好豆腐,那幾個企業好好去發豆芽,把豆芽做好。

相關連結

任正非,祖籍浙江省浦江縣,1944年10月25日出生於貴州省安順市鎮寧縣。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主要創始人兼總裁。

1963年就讀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現已併入重慶大學),畢業後就業於建築工程單位。

1974年為建設從法國引進的遼陽化纖總廠,應徵入伍加入承擔這項工程建設任務的基建工程兵,歷任技術員、工程師、副所長(技術副團級),無軍銜。

任正非也因工程建設中的貢獻出席了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和1982年的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7年,任正非集資21000元人民幣創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1988年任華為公司總裁。

2003年,任正非榮膺網民評選的「2003年中國IT十大上升人物」;2005年入選美國《時代》雜誌全球一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2011年,任正非以11億美元首次進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153名,中國第92名。

2015福布斯華人富豪榜排名350,全球富豪榜排名1741。

2016胡潤IT富豪榜,任正非以105億元排名第35位。

2018年3月,任正非不再擔任副董事長,變為董事會成員。

2019年4月,上榜美國《時代》雜誌(Time)2019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

2019

「以客戶服務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斷頭鍘向華為落下,可能是這些美企身首異處

在距今19年前,中國還沒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時代,美國全世界傳播的是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但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尤其是2008年美國遭遇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和中國的劇本發生了變化,中國成為全...

美國禁令實施7天來華為遭遇了什麼?

美國當地時間5月15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名為「確保信息和通信技術及服務供應鏈安全」的行政命令,宣布進入所謂的「國家緊急狀態」,禁止在信息和通信領域進行所謂「可能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交易」。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