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張忠謀與台積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年年初,中興事件讓人們關注起了一個行業——晶片產業。

2017年,我們從國外進口晶片約為3770億快,總價值2601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大約是17561億元,要知道,這已經遠超石油進口額,成為我國最大進口額的商品。

一家來自台灣的企業

晶片行業,在製造和設計兩方面都是有很高的難度的,設計方面還好,如華為海思麒麟980,已經屬於性能十分優秀的處理器了,但晶片行業的製造,確確實實是我們的一個短板,華為高端晶片麒麟980,也必須交由晶片代工廠加工。

而在大陸,包括中芯國際,其工藝水平都不足以代工生產麒麟980,這種7nm級別的晶片。

唯一能為華為代工的,是一家來自台灣的企業——台積電(TSMC)。

創業之初

「如果沒有遇到你,我現在還是一家小公司的CEO」,台積電三十周年大會上,英偉達總裁黃仁勛,對台積電總裁張忠謀這樣說道。

正是有了像台積電這樣擁有高技術的晶片代工企業,使得像英偉達,AMD這些晶片設計公司,能專注於設計,不用在製造和設計領域與英特爾,三星去競爭。

這也是創始人張忠謀的經營策略,他很早就意識到,這個行業將細化分工,他把台積電定位於晶片代工,不搞晶片設計,不與合作夥伴產生競爭關係,專注於製造。

1931年,張忠謀出生於浙江寧波,1949年時,進入哈佛大學念書,第二年又轉入了麻省理工,在麻省理工學院拿到了機械工程碩士學位,畢業後到了希凡尼亞公司半導體部門工作,他不是半導體專業畢業的,但通過勤奮的自學和鑽研,很快,他就能在工作中熟練掌握運用專業知識,受到公司的賞識。

在那之後,他又跳槽到了德州儀器,做到了主管全球半導體業務的資深副總裁。

由於對公司的發展戰略有不同意見,1893年時,張忠謀離開了德州儀器,回到台灣,創立了台積電。

成功之路

台積電的成功是在美國產業轉移的背景下完成了,正是有了像張忠謀這樣大批受到美國優質教育培養的人回到台灣,加上先進生產線的轉移,才造就了後來台灣半導體行業的繁榮,誕生了像聯發科,台積電這樣的企業。

作為一家晶片製造企業,台積電有別與普通代工廠給人的印象,不是低利潤,低技術含量的代名詞。

2017年,台積電營業收入2079億,凈利潤730億,也就是說,它的凈利潤率高達35%,甚至遠遠超過了華為。

對於研發投入,台積電也是毫不吝嗇,達到了172億,研發投入占比達8%。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創業30年,台灣「半導體教父」這一次真的退了

在今日台積電的股東會上,創始人、董事長張忠謀說,他度過了人生最興奮最愉快的30年,感謝大家給自己機會。話畢,全場響起長達近一分鐘的掌聲。這位老人也在會後正式離開台積電,開始自己的退休生活。對於張...